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说的,这句话与《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为相似。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就得先尊重别人。
扩展资料:
孔子提倡人要做到“仁、义、礼、知、信”,就是告诉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是自身修养好、懂得尊重别人、讲礼貌、讲诚信。
孔子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的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根据题主的问题补充,是希望把这个问题作为政治题解答,那就当作论述题吧。
首先明确考点,有关尊重,尊重的最底线是尊重他人的权利,当然,在现实意义里也包括尊重别人的喜好之类的,但作为论述题,只需要写重要的部分。再定位考点,显然,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包括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之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之尊重他人权利。
答:1这句话是错误的,别人的尊重并不是我尊重他人的先决条件。
2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是统一的,但是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与享受个人权利简单对等。在道德要求上,不应把是否享受权利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先觉条件。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
3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1)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2)不尊重他人权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3)权利意识不仅包括对自我权利的认识,也包括对他人权利的认同和尊重。4)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加强,自我权利的主张越来越为权利主体所重视,而权利平等意识以及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却被忽略。这一方面是由权利意识发育不健全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公民没有把尊重他人权作为权利意识到应有内容有关。
4我们应该认识到·······做到·······构建·······的社会(最后是一些套话,不详细写了)
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孔子说的。
懂得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信任,就是一种尊重。
孔子提倡人要做到“仁、义、礼、知、信”,就是告诉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是自身修养好、懂得尊重别人、讲礼貌、讲诚信。生活中,不管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懂得尊重别人,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学会尊重别人的人才是一个聪明的人。一个真正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境去面对所有人。一位作家曾经说过,被别人尊重是一种幸福,能够尊重别人则是更大的幸福,要想做一个幸福的人,就要懂得尊重别人,而尊重又是相互的,当你主动尊重别人,给人以真诚、温暖与鼓励的时候,别人也将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懂得尊重他人,是一种为人的高尚品质。
有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性与特征,以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来要求别人,则是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即使是街头的乞丐,也同样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国外有个知名的作家,在他穷困落魄时,走在寒冬深夜的街上,一个乞丐向他伸出了乞求的手,而他此刻身无分文,面对那双渴望得到的眼睛,他伸手握住了乞丐的手,说:“我没有钱给你,只能送你一份祝福!”乞丐激动得向他鞠躬:“先生,你给我的,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所以,当我们懂得了对别人的尊重,凡事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就会理解别人的做法与行为,才会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懂得了尊重与理解,才能在言行上表现出宽厚与仁爱;才能在红尘中寻找到一席温馨与宁静的心灵空间;才能在茫茫人海中拥有挚爱的亲朋;才能让身边的人感知到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生活原本就是和谐的,当我们怀有一种宽厚的心态去理解他人、拥有一腔真诚的胸怀去尊重他人,我们同样也会得到他人的敬重与理解。
岁月的年轮,在历经了风雨雪霜后方能沉淀出深刻的轨迹!心灵的安宁,在得到了尊重理解后方能彰显出纯净的气息!只要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就一定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是一整句,我想应该填: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或者: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曹操
这句话是文明人说的,说这句话的人素养很高,不管是谁说的,这句话说的太对了,我们该按这句话所说的去约束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