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内容是什么?

2025-04-15 11:50:5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回答(2):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内容如下: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大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其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从1929年至1933年,美国工业生产了却46%,失业率高达25%。为了缓和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了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的“新政”。

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凯思斯经济学说,主张政府应当对经济实行干预和调节,运用扩大预算政策刺激有效需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这一思想在二战后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官方的经济指导思想。

在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中,各国政府职能急剧扩张,对经济生活干预的范围较广、力度较大。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尽量扩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支配国民收入再分配等。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调整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有时出现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结构畸形发展,社会生产停滞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等不正常状况,主要是由于指导方针或工作上的重大失误,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战争破坏等造成的。这些不正常状况可以而且能够由社会主义国家的自身来克服或纠正。

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预计用一定的时间,采取非常的措施,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以及再生产各个要素和环节,把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过大和发展过快的某些部门、环节、产品、建设项目尽快地降下来;

相应地把应该加强的部门、环节、产品和建设项目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发展速度加快,使国民经济逐步摆脱困难境地,转入正常运行的轨道,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实际上,这是遵循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重新在各部门之间合理地分配社会劳动,在新的基础上恢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回答(3):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原因: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①根本是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 ②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凯恩斯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③工人阶级斗争,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创新。2、方式:①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英法德) ②计划化:制定经济计划,侧重规划和指导,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日本) ③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等 (美国)3、评价: ①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化 ②消极:国家干预也有一定限度,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率低下的弊端二 私有企业经营的调整(企业的变化)1、人民资本主义①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国家经济主体;②表现:股票分散化——企业职工也拥有股票,③评价: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企业吸收资金;反映资本社会化趋势;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2、经营者革命: ①原因:二战后企业经济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生产过程日益复杂,经营与管理要求专业化;②本质: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③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社会出现“新中间阶层”。三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1、基础:发达国家生产力提高2、资金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 3、福利种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4、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5、发展趋势:单纯就济――公民的社会权利6、实质: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7、评价:①积极: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②局限: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四、调整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创新五 、调整的结果1、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度增长的“黄金时期”2、1973年后,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①表现: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②应对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