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攻在篮球的笼统定义是通过传递帮助己方队友完成得分。NBA对于球场上的助攻表现以及对于助攻技术统计均有非常细致的规定。
在助攻方面,定义为:当球处于活球阶段,通过持球球员对于球的传递,帮助第一位触球的己方球员完成直接的得分的行为。
这个定义的首要判断要点为助攻的时间界定为活球阶段,概念为该球从持球球员手中离开的时间,赛场时钟是在运行的。这个要点规定了助攻的最起码的范围:助攻球员是在界内的。而假设一名球员边线外发球,接到球的队友直接得分的情况出现,发球球员不计算助攻次数,理由是时钟的运动是从线内首位触球球员触球时点开始,而边线外发球球员触球时候时钟静止,因此助攻的数据统计无效;
第二个判断助攻的关键在于该球的传递帮助队友直接得分,这个直接得分包含三大定义:
其一,得分球员从哪一名球员手中得到球,传球球员计算助攻而不计算其他参与传递的球员;
其二,直接得分定义为得分球员获得球后的系列得分动作,解释为因为该球而获得得分机会,而不包含接球受到犯规后的罚球得分;
其三,直接得分指的是值得投篮或者上篮得分,而不包括得分球员拿到篮板后的二次进攻;
在NBA而言,有着层出不穷的助攻高手,但是,就篮球的整体情况而言,助攻并不代表球员会组织比赛,而如何看待球员的助攻水平层次呢?
篮球是整体运动,助攻无法单一看待,最低限度,助攻数字应该与球员触球时间以及失误数字挂钩来看,组织后卫是全队触球时间最长的球员,担负着判断整体阵形是否适合进攻方案的责任,这样的球员的大局观要求很高,助攻数字大多位列全队首位,而将助攻数字除以失误数字得出的比例也就标志着球员助攻的质量高低,可想而知,每3次助攻出现1次失误的球员和每1.5次助攻便会出现1次失误的球员水平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而判断助攻失误比的具体情况分析还要参照球队的战术体系来看:使用速度型战术的队伍因为内线力量通常不是很强,用速度拖跨对手的要求很高,通常要求组织后卫拿到球后第一时间判断前场队友位置,并且尽可能的在防守方落位之前完成进攻的第一次传递。这样就注定了长距离的跨场传递出现的概率较一般球队会高很多,而长距离传递无可避免的会在失误数字上同样上升,所以,这类后卫的失误数字稍高可以接纳;而另外一类比较注重阵地进攻的队伍,进攻效率比较看重,要求组织后卫在穿插倒手中寻找队友的得分位置,这就更注重效率,因为NBA的防守在阵地战中当真会有空位的机会并不多见,所以一旦寻找到空位判断是否值得传递的能力尤其重要,大量浪费机会被视为组织后卫不合格的一种表现。
具体判断球员组织水平高低除了数据以外,还要看的是球员现实的球场表现,顶级后卫与一流后卫的数据统计上相差的也许并不明显,而顶级后卫作的是当其传出球之后,队友发现跟球走会找到自己的最佳得分位置,一流后卫则是更有效率的保障队友出现空位后的第一时间传递到其手中。这就是两者指挥球队最大的不同点,前者制造并且引导进攻机会,后者制造并且寻找进攻机会,前者可以盘活一支弱旅,而后者面对弱旅数据会有波动。
助攻位置的球员是全场的进攻发动机,也是全队的灵魂,现役球员中符合顶级后卫标准的屈指可数,不过,精彩的助攻仍然杰出不穷,甚至于近年来还出现了类似表演的创意性助攻。可惜,新生代球员花哨的迷惑着球迷的眼睛的同时,似乎应该在怎样系统组织上多花些功夫,而不是追求如何完成某一次完美助攻。
所谓「助攻」,简单来说就是进攻球员拿到队友的传球而得分,这记传球就可算是助攻。如果A传给B,B拿球后直接投篮得分,就可记A助攻一次。不过,假如A传给B,B又做了假动作、再来个转身跳投,A的传球就不算助攻了。因此,助攻的定义与传球及得分间的动作是否连贯有关。一般而言,只要进攻连贯,让传球成为得分的主要关键,这记传球便可算是助攻。而且,助攻记或不记与纪录组人员的观感也有关系,因此常会发生观众自己算的助攻数远比纪录多的情形。另外,如果A被盖火锅,B捡到球后直接投篮,这种情况并不能记助攻。助攻在中国的统计和在NBA里的统计方法是不一样的。中国的统计方法比较严格,就是将球传出去后,借球队员不需要作其它多余的动作,直接投篮或扣篮得分,则传球人员就记助攻一次。而NBA的计算方法就宽松一些,接到有意识的传球后只要能够轻松得分(去除个人能力因素)就可以算助攻一次,例如空位三步上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