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貌岸然的出处: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含有明显的贬义。
二、二八芳龄指的是16岁。年方二八也是此意。
三、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称谓
1、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至三岁。
3、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4、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5、总角:幼年泛称。
6、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7、黄口:十岁以下。
8、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9、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0、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11、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2、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3、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14、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5、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16、而立:三十岁。
17、不惑:四十岁。
18、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20、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21、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22、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现在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含有讽刺意味)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嘲讽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光严整行之次,忽见维摩,道貌凛然,仪形垒落。”其中,“道”字从辵(行走),从首(头),首亦声,组合在一起表示“从头开始行走”,“启程”。“道谢”即“宾客在主人家门口上路之前说感谢话。”本处指“道义”或“道德”,“朝闻道,夕死可矣。”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 侂胄 未信,谒 忠定 以探其意, 忠定 岸然不交一谈。” 【岸】从山,从厂,干声。厂(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后泛指靠近水边的陆地。引申为“高大,严峻”。淇则有岸――《诗·卫风·氓》。莫笑老翁犹气岸。――黄庭坚
二八是指16岁!
给分吧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光严整行之次,忽见维摩,道貌凛然,仪形垒落。”其中,“道”字从辵(行走),从首(头),首亦声,组合在一起表示“从头开始行走”,“启程”。“道谢”即“宾客在主人家门口上路之前说感谢话。”本处指“道义”或“道德”,“朝闻道,夕死可矣。”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 侂胄 未信,谒 忠定 以探其意, 忠定 岸然不交一谈。” 【岸】从山,从厂,干声。厂(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后泛指靠近水边的陆地。引申为“高大,严峻”。淇则有岸――《诗·卫风·氓》。莫笑老翁犹气岸。――黄庭坚
二八指16隋
贬义词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二八芳龄指的是女子16岁。
道貌:何谓道?肯定是一本正经、严肃且谦恭的;貌就是样子了。
岸然:严正或高傲的样子。
整个词语就是庄重、威严的样子。
这个词本来是一个意义很好的词语,只不过后人演化了一下,觉得这些个正经人物未必都真的正经,只不过是金玉其外罢了,内心未必就跟外表一样一本正经。
所以现在这个词语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表里不一的人。
二八芳龄指的是女子1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