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是否有姓魏的皇帝?

2024-12-01 03:07:2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历史上魏姓没有出过皇帝,但在皇帝称号出现以前有过很多国君,如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魏昭王、魏王假等。

1、魏文侯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东周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华夏族,魏国人。魏惠王的祖父。

公元前445年,继魏桓子即位。前424年称侯改元,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周王与各国正式承认为诸侯,成为封建国家。前396年卒。

魏文侯为了国家的兴盛就广纳贤才,而且礼贤下士。拜了孔子的徒弟子夏做老师,开创了河西学派。而且对田子方和段干木等儒生非常尊敬,每次见到他们还来点行为艺术表示对他们的尊敬,这些儒生都非常高兴,有贤主辅佐,做起事来自是尽心尽力。

而且广泛传播文侯的贤德,帮助招揽贤才。但是国家要想强大,光动嘴皮子是不行的,文侯非常看重鬼谷学派,并且重用李悝,率先施行变法,以法治国,魏国逐渐实力大增。

而后又启用吴起、乐羊开疆拓土,夺秦国河西、北灭中山。还有西门豹、魏成、翟璜等一班治世能臣巩固胜利果实,保境安民。在魏文侯这一系列文治武功的操作之下,魏国的整体实力不仅强过韩赵,在战国七雄中也是独领风骚,从此奠定大魏百年霸业。

2、魏武侯

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记》、《资治通鉴》误载魏武侯前387年即位,前386年为魏武侯元年。

据《竹书纪年》则为前396年即位,前395年为武侯元年)。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3、魏惠王

魏惠王,姬姓,魏氏,名叫罃(yīng),他是魏武侯的儿子,魏国的第三任君主。他在位期间,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是“王”,成为魏国第一王。因为这时候魏国的都城已经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所以,又把魏惠王称为梁惠王。

魏惠王继承的是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国家。他的国君之位,也经历了残酷的兄弟相争,因此他格外珍惜,并不荒废政事。但是一系列昏招,却让魏国走向衰弱。

当时,魏国和秦国交战最多,两代魏国国君,已经用吴起及魏武卒将秦国压缩在一个狭小地带,几乎亡国,秦国只能向西征讨戎狄,向西南攻克巴蜀来获取生存空间。但在魏惠王六年,他突然将都城从安邑迁到大梁,此举有利于加强对东方诸国的联系和防卫,但从此失去了对秦的战略优势。

不仅如此,他一改魏文侯、魏武侯对秦的咄咄逼人的态势,纵虎归山不说,反而修建长城。这显示出魏国对秦国的心态,魏惠王已采取守势。魏国放过了秦国,秦国却将魏国视为“腹心疾”,不断攻魏,最终逼迫魏惠王献出两代国君苦心获得的河西之地。魏国对于秦国的压倒性优势荡然无存。

在用人上,他曾任用公叔痤为相。公叔痤在临死前,向他推荐商鞅,并告诉魏惠王,如果用商鞅固然最好,如果不用商鞅就及早杀掉他,免得便宜了别的国家。魏惠王听后,只对左右说恐怕相国已经病入膏肓了,满嘴胡话。

魏惠王不用商鞅,却听了商鞅一个主意。很可惜,此时商鞅已经是秦孝公的人了,这个主意并非好意。那时候魏惠王也只是称侯,没有称王,商鞅则游说他称王。魏惠王野心勃勃,立即同意“身广公宫,制丹衣,建旌九斿,从七星之旟”,甚至还有天子的排场。

在春秋战国时期,无论如何乱,谁敢僭越,就会受到其它诸侯国的征讨。魏惠王联合齐威王携手称王,甚至对齐威王卑躬屈节,却让秦国有理由有名义联合诸国攻打他们。六国对秦国的矛盾,顿时转变成了对齐魏的矛盾。魏惠王得到了一个虚名,却让魏国惹上无穷无尽的麻烦。

4、魏昭王

魏昭王(?─前277年),汉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魏惠王之孙。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孟尝君奔魏,魏昭王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

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国之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直取齐国七十余城。公子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也就是所谓战国四公子中的信陵君,以养士出名。

5、魏王假

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他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最后一位国君。公元前227——前225年在位,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国将军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城内死伤无数,魏王投降,魏国灭亡。

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国发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没心没肺的魏王假仍然整天围着他的狗转,似乎国家存亡都是小事。

后来,秦军包围大梁城,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震惊魏国朝野。谁知六神无主的魏王假干脆闭门不出,在宫中与爱犬戏耍。不久,大梁城破,满身狗骚味的魏王假投降秦国,魏国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姓

回答(2):

历史上魏姓没有出过皇帝,但在皇帝称号出现以前有过很多国君,,如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魏昭王、魏王假等。

1、魏文侯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5年继承晋国魏氏领袖。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

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魏文侯任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

这些出身于小贵族或平民的士开始在政治、军事方面发挥其作用,标志着世族政治开始为官僚政治所代替。

2、魏武侯

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记》、《资治通鉴》误载魏武侯前387年即位,前386年为魏武侯元年。

据《竹书纪年》则为前396年即位,前395年为武侯元年)。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3、魏惠王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yīng),又称梁惠王,《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70年即位,在位52年。

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

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当时的徐州在今山东滕州)。

4、魏昭王

魏昭王(?─前277年),汉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魏惠王之孙。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孟尝君奔魏,魏昭王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

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国之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直取齐国七十余城。公子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也就是所谓战国四公子中的信陵君,以养士出名。

5、魏王假

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东周魏国第八代国君(末代国王)。前227—前225年在位,魏景湣王之子。魏景湣王十五年(前228年)魏景湣王薨逝,其子魏王假即位。

魏王假元年(前227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赵政,被秦王政发觉。魏王假二年(前226年),新郑有人反叛秦国,遭到镇压。

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第三月,秦国将军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城内死伤无数,魏王投降,魏国灭亡,凡八传,历九君,立国179年。秦灭魏,设其为郡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姓

回答(3):

历史上魏姓没有出过皇帝,但在皇帝称号出现以前有过很多国君,如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魏昭王、魏王假等。

1、魏文侯

魏文侯是魏武侯的父亲,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

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在战国时代,魏国西有秦韩,南有楚,北有赵,东有齐,地处中央,易攻难守。

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文侯在位50年,选贤任能,内修德政,外治武功,向西攻占了秦国河西地区,向北越过赵国。

伐灭中山国,向东打败齐国大军。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

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2、魏武侯

魏击是晋国魏氏大宗的宗子,也就是魏文侯的继承人。魏氏本是晋国六卿之一,魏氏的先辈们在残酷的卿族斗争中,深刻体会到继承人的重要性。

魏文侯也不例外,希望子孙有能力继承自己的伟业。作为魏文侯的嫡长子,魏击自然成了魏文侯的重点关注对象。大约在小魏击还没有成年时,就安排田子方的儒家名流做他的老师。

教育他如何理家、 治国、 平天下。在父亲的精心教导与栽培下,魏击逐渐成长为一名 知书达礼、颇有才干的政坛新人。年轻的魏击很快成为了父亲争衡天下的得力助手。

前412年(魏文侯34年),魏击受命率军攻打 繁、庞二地(约在今陕西 韩城东南),将当地百姓迁入魏国境内。这是史料中所发现的魏击最早的出征记录。这一年,魏击大约二十余岁。

前396年,魏文侯去世,魏击继任魏国国君之位,是为魏武侯。魏武侯即位后仅仅一年,朝中元老 李悝就不幸去世。李悝是 法家的 先行者之一。

魏武侯只能按照父亲、按照李悝制定的国策、国法执掌魏国朝政。好在父亲给自己留下极为强大的家底。在经历短暂的休整后,魏武侯终于可以一展宏图,征战天下。

3、魏惠王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后称梁惠王,姬姓,魏氏,名罃。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代国君。公元前369一公元前319年在位。

魏武侯死后,魏罃与公子缓(魏缓)争立君位成功。魏惠王六年(前364年)四月十三日(公历5月29日),把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村)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东南)。

因此在《孟子》一书中又称为梁惠王。要他“清心寡欲”,公叔痤去世前,劝惠王杀商鞅,不要让他逃走,惠王不听。

在位期间重用庞涓,军事实力大增,然而庞涓陷害同学孙膑,而魏惠王全然不知其中利害,导致孙膑逃脱后入齐。

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二度为齐军孙膑所败。名将庞涓死后,魏国军事实力彻底衰落。

以至于魏惠王感叹“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楚威王六年(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尊齐威王为王。

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并于当年改元重新纪年,这标志着魏国的霸主地位的丧失。

楚威王对此愤怒不已。“寝不寐,食不饱”,楚威王七年领大军伐齐,赵、燕两国乘机出兵攻齐。前319年卒,享年长达82岁。

4、魏昭王

魏昭王(?─前277年),汉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魏惠王之孙。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

魏昭王,原名魏遫,魏襄王(即魏哀王)之子。前296年魏襄王(即魏哀王)薨,昭王立。孟尝君奔魏,魏昭王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

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国之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直取齐国七十余城。魏昭王的小儿子,公子魏无忌,是魏安釐王的异母的弟弟,也就是所谓战国四公子中的信陵君,以养士出名。

5、魏王假

生平简介魏王假,汉族,姬姓,魏氏,名假。东周魏国第八代国君(末代国王)。前227—前225年在位,魏景湣王之子。魏景湣王十五年(前228年)魏景湣王薨逝,其子魏王假即位。

魏王假元年(前227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赵政,被秦王政发觉。魏王假二年(前226年),新郑有人反叛秦国,遭到镇压。

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秦国将军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水淹三月,城内死伤无数,魏王投降,魏国灭亡,凡八传,历九君,立国179年。秦灭魏,设其为郡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姓

回答(4):

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有的。战国魏国国君都姓魏。 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魏姓先人,可能要算是春秋时代的魏武子,也叫魏 ,当时,魏家仍然是晋国的大夫,还没有独当一面。而这位魏 ,却被“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倚为股肱之臣,为魏家以后的飞黄腾达,铺设了平坦的大道。魏 有两个儿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结束春秋时代,揭开战国之幕的魏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魏文侯。魏国是在他的手里,一跃而列为诸侯,并且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对于当时的天下大势,举足轻重。据《史记》的记载,他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结果四方的贤士都向他投归,他的声名也因而大噪,他并且曾派乐羊攻陷中山,派西门豹守邺,从此河内称治,为魏国奠定了强盛的基础战国魏国国君都姓魏。

回答(5):

隋末大魏皇帝魏刁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