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两风”战斗机的性能如何?

2024-12-02 04:52:0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台风最好
简介
EF2000战斗机[1]EF2000战斗机[2]是欧洲战斗机公司(英、德、意和西班牙4国合作)研制的新型单(双)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主要用于防空和空中优势任务,兼具对地攻击能力。前身是EFA验证机,曾命名为EF2000,又称台风战斗机(英语:fighterTyphoon)。
采用前置鸭式三角翼、双发、单垂尾、机腹进气道布局,具有超视距、空中超机动攻击能力和格斗能力的多用途空中优势战斗机,还具有短距起降(STOL)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和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
EF2000战斗机的性能在所谓的“三代半”战斗机之中并不出众,与美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隐身、机动性、武器和执行多种任务能力等方面。甚至与法国独立研制的“阵风”相比也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该机正在缓慢的批量装备各参与国,一些改进项目,如改装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开始实施。2011年4月,英国空军(RAF)的EF2000"台风"战斗机首次实施了对地攻击,完成了对利比亚目标的空袭。
为了提高EF2000战斗机的战力,与阵风争夺欧洲战斗机的市场,台风战机在未来的“台风2020”计划中将做进一步的改进。包括增加保形油箱提高航程以及更换更为先进的武器和航电系统。[3]
编辑本段研发历程
从EFA到EF2000“欧洲战斗机”计划最中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
当时,苏联已开始研制苏—27和米格—29等新一代战斗机。欧洲各国,尤其是联邦德国地处东西方对抗的第—线、迫切需要改进空军装备,发展新的机型,于是提出了新战斗机计划;其它欧洲国家,如英、法等也都有发展类似战斗机的需求,共同的需要使他们从分散走向联合。1983年5月,英、德、意:三国联合提出了EAP(EXperimental Aircraft Programme)试验机计划。在此基础上,又经过酝酿和磋商,于1984年7月德、英、法、意和西班牙五国达成协议,决定共同发展一种90年代使用的先进战斗机,即“欧洲战斗机”计划,简称 EAF(Europeean Fighter Aircraft)要求90年代中后期开始服役。
EFA将来的作战对象,当时考虑主要是苏—27和米格—29这类飞机。用途以空战为主,同时具有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采用三角翼鸭式布局,装两台发动机,单座。电子设备要求先进,雷达的最小作用距离不小于93公里。技术性能,强调高机动性和加速性。突出短距起落能力,最大作战速度大于M1.8,作战半径460—560公里、过载范围 9---3个G、 执行空战任务时(一台发动机不停车)的再次起飞准备时间为20分钟。这些是当时提出的主要战术技术要求。1984年7月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
1985年7月,法国因要求不同,包括设计领导权和采用什么发动机等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而宣布退出合作研制计划,开始单独研制“阵风”(Rafale)战斗机。EFA由五国合作改为德、英、意和西班牙四国联合研制。经费的分摊是英国和德国各33%,意大利21%,西班牙13%。四国的分工是,英国航宇公司负责前机身、鸭翼和右翼上的活动面;德国航宇公司负责中机身、腹德和方向舵;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负责左翼及其活动面;同时,阿莱尼亚公司还和西班牙航空公司共同负责后机身,西班牙航空公司和英国航宇公司共同负责右机翼。EFA原计划生产8架原型机,1991年改为7架,编号为 DA3一DA7,其中英、德、意各制造两架,西班牙制造一架。要求第一架原型机在1992年夏末出厂,最后一架原型机1994年底出厂。
后来,苏联解体,东西两德统一,德国认为原来的威胁已经消除,对新型战斗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加上两德统一消耗了大量资金,而造成预算紧张,因此德国希望改变计划,搞一种更便宜的轻型战斗机。到1992年6月30日,德国政府还曾宣布退出EFA研制计划,但迫于国内外的压力,不久又放弃了退出 EFA的主张。在德国的坚决要求下,四国经过反复磋商于同年8月4日达成一致.继续进行EFA的研制工作,但需将该计划的原预算削减30%,重新讨论设计方案。1992年12月底,英、德、意和西班牙四国国防部长在布鲁塞尔最终达成协议,决定四国.合作研制维持不变,但为了降低成本,对EFA的原设计方案作了简化调整,新方案称为“欧洲战斗机2000”,即EF2000。
EF2000的机体保持原设计不变,主要通过制造工艺和设备方面的改变使成本降低。为了满足各国的不同需要,采用共同的机体,可装备不同的机载设备。同时,各国在计划中所占的份额也作了调整,德国从 33%减少到23.3%,英国增加到41.5%,意大利和西班牙基本维持原来的水平。飞机的总采购量从过去的765架(其中英国和德国各250架、意大利165架、西班牙100架),降至602架(其中英国250架、德国140架、意大利130架、西班牙82架。由于这一系列变故,飞机交付使用的时间也不得不推迟,计划2000年先向英国和意大利交付,然后再向德国和西班牙交付。另外,关于整个“欧洲战斗机”计划的花费问题,也是世人关注和参与国争论的热点之一。
据德国联邦审计署1995年发表的报告材料介绍,EF2000 计划费用大为超支,原来预计每架飞机全寿命的“系统价格”(包括维修和后勤支援费用)是 l亿马克(约0.72亿美元),已达到1.5一1.7亿马克(1.07一1.22亿美元)。每架飞机的“系统价格”大约是出厂价格的两倍。成本的提高肯定会影响产品的销售,由此看来“欧洲战斗机”计划往后的路依然是不平坦的。
编辑本段设计特点
从总体上讲,EF2000是一种以夺取空中优势为主要任务的制空战斗机,同时也具备相当的对地攻击能力。在设计过程中,采纳了英国航字公司预先在EAP技术验证机上验证过的技术。该机采用下单翼、小展弦比的无尾三角翼布局,翼展10.5米、机长14.5米、机高约4米。机翼前缘后掠角53度,展弦比2.205,前方的鸭翼面积2.4平方米,机翼总面积50平方米。装两台发动机,盒形进气道位于机身下部。整个飞机的操纵面有机翼前缘的两段式自动缝翼,机翼后缘的内侧襟翼和外侧襟副翼,机翼前面的全动式鸭翼,垂直尾翼方向舵,座舱后面的机背上还有一块液压致动的减速板。着陆装置为道蒂航空公司研制的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可操纵的前轮向前收入,单轮主起落架向内收入机身内。
在机体结构上, EF2000使用了大量的复合材料和其它先进材料。机身、机翼(包括内侧后缘襟翼)、垂尾和方向舵等大部分都使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鸭翼、机翼后缘外侧襟副翼和尾喷管使用了钛合金材料;机头雷达罩和垂尾翼尖使用了玻璃纤维加强复合材料;机翼前缘缝翼、翼尖吊舱、垂尾前后缘和根部均使用了铝理合金;座舱盖框和周围使用了镁合金。在制造中采用了多种先进工艺,如超塑成形和扩压连接技术等。
飞行控制系统由GEC一马可尼公司和德国航宇公司联合研制,采用了四余度全权限数字式主动控制技术。该系统,加上任务自适应布局,可根据所执行任务的不同,对气动力面作不同的调整。飞机采用俯仰不安定设计,通过主动控制飞控系统,可实现飞行员“无顾虑操纵”,有效衰减阵风的影响,在整个飞行包线内保持良好的持续机动性。俯仰操纵和滚转操纵通过鸭翼和襟副翼实现,主动控制飞控系统可提供人工纵向稳定性,用方向舵作偏航控制,无手动备份。此外,机上采用了STANAO3838北约组织的标准数据总线。
EF2000的航空电子系统由英国航宇公司负责发展和综合,主要传感部件是GEC-费伦弟公司的ECR90多模态脉冲多普勒雷达,在I/ J波段可全天候工作,具有上、下视和边扫描边跟踪能力。在英国和意大利使用的飞机上,装一套十分先进的综合防御设备子系统(DASS)。它能自动观察和侦听敌方的攻击信息,随后自动实施对抗措施。全套DASS由雷达告警接收机、翼尖主动电子干扰舱、激光告警接收机、导弹靠近告警装置和拖曳式诱饵等组成,与综合防御计算机(DAC)连接。DASS是被动式的,只有发现成胁时才会自动作出反府。从综合防御设备子系统获得威胁信息,经计算机分析处理,然后把相应的警报和机动信息显示在乎显仪上。为了减轻飞行员的工作负担,计算机可以 选择和实施最佳对抗措施,自动进行干扰。为了节省费用,德国飞机只要求装备雷达警告接收机和导弹靠近告警装置。
座舱设计遵循“手不离杆(驾驶杆)”的原则,配备多功能屏幕显示器,并采用马丁-贝克公司Mk16型弹射坐椅。在驾驶杆和油门杆上设有20多个与传感器、武器控制、防御设备管理和空中操纵相关的功能键。一台宽视野的平视显示仪用于提供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信息,以及飞行数据等。Mk16型弹射坐椅是Mk14空勤人员通用弹射坐椅的改型。Mk14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已经成功地挽救了100多人的生命。为了满足EF2000战斗机,要求在MH4型弹射坐椅基础上减重30%。最终所采取的主要减重措施是让火箭弹射器外管身兼两用,既是推进系统的一部分,又是坐椅的主承力结构。Mk26坐椅的控制系统为数字式微处理机控制的电子程序器,可实现连续控制,能更准确地控制坐椅的工作状态,提高坐椅在整个弹射范围内的救生性能;解决高、低速开伞矛盾。 挂满武器升空的EF2000
EF2000战斗机的机载武器,在机身右侧内装有一门27毫米的“毛瑟”机炮。全机共有13个外接点,其中机身下5个,每侧机翼下各4个。在执行空对空作战任务时,外侧机翼下带2枚先进短距空对空导弹(ASRAAM)内侧翼下带2个超音速自降式副油箱机身半埋式弹槽内带4枚中程空对空导弹(美国的AIM120或意大利的“蝮蛇”);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可带种自由下落式的防区外发射武器,包括激光制导炸弹和其它自主式武器。全机空重9750千克,内部燃4000千克,外技重量6500千克,最起飞重量21000千克。设计性能,太平飞速度M2.0,作战半径493-5公里;带2枚AIM120导弹、内部燃油时,过载为 9--3G;在国际标准大气条件下,带2中程空对空导弹、2枚格斗导弹和内部满油时,起落滑跑距离为500米左右
动力装置。1986年8月,由英国的罗耳斯-罗伊斯公司、德国的MTU公司、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和西班牙的IPT公司合作成立欧洲喷气发动机公司,联合研制“欧洲战斗机”的动力装置EJ200。具体分工是罗耳斯-罗伊斯公司负责燃烧室部件、高压涡轮部件和中介机匣的研制;MTU公司负责高、低压压气机和全功能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FADEC)的研制;菲亚特公司负责低压涡轮、加力燃烧室等部件;IPT公司负责研制外涵道、喷管、扩压器和喷口。
在EJ200开始研制之前,罗耳斯-罗伊斯公司和英国国防部共同投资开展XJ40发动机技术验证计划。对EJ200发动机所需的一些技术,提前在XJ40上进行了验证,为EJ200的研制作了技术准备。EJ200发动机采用双转子结构,涵道比为0.4,风扇增压比4.2,总增压比26。正常推力约为60千牛(6122公斤力),加力推力可达到90千牛(9184公斤力),推重比10左右。在此基础上,通过分阶段改进,其推力还可进一步提高到103千牛(10510公斤力)和117千牛(11939公斤力),但目前尚未为改进投入经费。
EJ200发动机充分吸取了当代先进的科技成果,例如在压气机设计上采用了三维流体动力学理论和计算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给定总增压比的条件以减少压气机的级数;采用宽弦叶片和高强度设计,无减振凸台;压气机和涡轮部件都采用了最新的刷式封严技术等。此外,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了单元体设计,并装有故障检测系统,以便单元更换和视情况进行维护。EJ200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结构布局,低压涡轮轴上串接着由单级涡轮驱动的3级风扇/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为5级。环形燃烧室采用气动雾化喷嘴,以降低烟雾污染。尾喷管采用可调的收敛—扩散喷管设计。
进行空中加油的EF2000据欧洲喷气发动机公司称、EJ200是满足EF2000战斗机需要的最佳方案,没有其它发动机可与之相比。它可使EF2000战斗机达到设计要求的作战性能,满足推重比要求,适合多用途发展的需要,使作战性能和航程要求得到兼顾和统一。EF2000采用EJ200涡轮风扇发动机有进气量大、喷射速度低、推进效率高、推力大和噪声小等优点。公司还表示,EJ200除首先用于EF2000战斗机外,还能用十改装现有“狂风”和“米格”系列战斗机,也可用十其它新飞机上。其不加力型发动机具有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等特点,可用—扩教练机和轻型战斗机。
前两架EF2000原型机安装的是两台RB.199一122型加力涡扇发动机,从 DA3原型机开始和后面的生产型飞机将安装 EJ200先进技术涡扇发动机。两台发动机并列安装在后机身内。进气道唇口为矩型,位于座舱下的机身腹部,中间用隔板分开。每个进气口都有固定的上斜板和可调的下唇边。飞机上装有德国航宇公司的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和卢卡斯公司的燃油管理系统。除机内油箱可带4000千克燃油外。还可带2个1000升和1个1500升的副油箱,亦可进行空中加油。
编辑本段核心数据
乘员: 1至2名 EF2000战斗机剖视图
长度: 15.96米
翼展: 10.95米
高度: 5.28米
翼面积: 50平米
空重: 11000公斤
载重: 1555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23500公斤
发动机: 2×涡轮风扇发动机, 每个军用推力60千牛顿(6100千克),加力推力90千牛顿(9100千克)[4]
编辑本段试飞计划
“欧洲战斗机”计划从1984年达成合作研制协议起,经过了较为艰难曲折的历程,中途有法国退出单干,德国也曾经发生过动摇,但10年之后终于将第一架原型机送上了天空。EF2000战斗机的第一架原型机DA1是在德国制造的,于1994年3月27日在慕尼黑附近的曼兴机场首次试飞。试飞几次后,由于飞行控制系统软件需要改进,只好将首架原型机的试飞计划中断了近—年。第二架原型机DA2是在英国制造的,于1995年5月17日旨次试飞。第二架原型机DA3是在意大利制造的,首次装上了欧洲喷气发动机公司研制的EJ200先进技术涡轮风扇发动机,1994年3月27日首次试飞。
根据总的试飞计划、将用7架原型机(DAl-7)和5架设备齐全的预生产型飞机总共进行4500小时的试验飞行,然后才能定型生产。试飞计划的具体分工是:DAl的试飞任务是飞机操纵性和发动机发展;DA2的试飞任务是扩展飞行包线、试验“无顾虑操纵”飞行和发展飞行控制系统;DA3的试飞任务是动力系统综合、外接物管理和投放试验、内装机炮发射;DA4是英国制造的第二架原型机,也是第一架双座型,装有全套电子设备。它的试飞任务是评价双座型的操纵性、航空电子综合和ECR90型雷达的发展;DA5是德国制造的第二架原型机,它的试飞任务是航空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的综合;DA6为第二架双座型,也是西班牙装配的第一架飞机,它的试飞任务是试验与双座型有关的电子设备和机载系统;DA7为意大利制造的第二架原型机,它的试飞任务是评价飞行性能与武器的综合。
这7架原型机要求在1996年的头几个月内全部上天,参与试飞的另外5架预个产型飞机要求在1999年上天,以补充原型机试飞不足,主要是试飞武器和雷达系统。谈到对EF2000先进战斗机的评价,先得搞清第四代超音速战斗机的技术性能标准。二次大战后的半个世纪来,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代,每一代飞机的典型机种比上一代都有“台阶性”的提高。美国正研制中的F—22先进技术战斗机,将航空领域的许多高新技术融于一体,特别是在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能力上有了突破,比第三代飞机上了一个“台阶”,成为第四代超音速战斗机的典型。
编辑本段试飞评价
用这一典型来进行衡量,EF2000和欧洲其它几种正在研制的新型战斗机,如法国的“阵风”和瑞典的JAS39等。从巴掌握的资料看,这些飞机在机动性、敏捷性、近距格斗能力、超视距空战能力、短距起落和维护性能方面,均比以F-15、F-14、米格一29和苏—27为代表的第三代(俄罗斯标准第四代)战斗机有明显提高,甚至比F—22也相差不大。但是,在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能力上,却与F—22相差甚远。F一22先进技术战斗机采用了多种措施,以降低飞机的雷达、红外、声波和目视等探测特征,使敌方的探测设备难以发现和跟踪,有利于提高飞机的生存能力和实施攻击的突然性;F—22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无需打开加力就能实现超音速飞行,既解决了第三代战斗机以超音速巡航飞行耗油量大的难题。又不容易遭敌方红外制导导弹的攻击,可以极大地提高其作战效能。
鉴予EF2000战斗机的性能,部分超过第三代飞机,也有一部分不如第四代飞机。因此,有不少专家们认为:把EF2000列入“三代半”战斗机是比较合适的。当然这只是根据掌握的情况作出的判断,必须到投入使用后,在实战中才能得到检验。
当地时间1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率领一个庞大的访问团抵达印度进行访问。主打经贸牌的卡梅伦此行旨在加强与印度的经济与贸易合作,特别是推销英国的武器装备。他一直试图说服印度放弃购买法国的阵风战斗机,而转向购买英国参与研制的台风战斗机。 [5]
编辑本段对战纪录
2012年6月份在德国举行的红旗军演,EF2000曾与F22进行对此对抗演练,让人惊讶的是,F22作为被世界公认最先进的四代战斗机,并没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反而数次被EF2000击中(机枪)。驾驶EF2000的德军飞行员事后笑称,他们驾驶的台风刚刚吃了一顿猛禽沙律午餐。2012年7月,在参加英国范堡罗航展时,一名EF2000飞行员表示:在不外挂副油箱参加视距内空战的情况下,EF2000已经被证实其能力比F22更好。

狂风
“狂风”(Tornado)战斗机是帕那维亚(Panavia)飞机公司(英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研制的双座双发 超音速变后掠翼战斗机,主要用于近距空中支援、战场遮断、截击、防空、对海攻击、电子对抗和杜德伟音乐专辑侦察等。该机于1970年开始研制,1972年完成结构设计,1974年8月首飞,1974年9月命名为“狂风”。
该机为串列双座,两侧进气,正常式布局,全金属结构,机翼为变后掠翼,带全翼展襟副翼及前缘缝翼,铝合金整体加强蒙皮,尾翼为全动升降副翼,内置式方向舵,采用电传操纵系统。
该机有三种型别,对地攻击型(IDS),主要装备三国的空军及德国海军,共生产了795架,其中包括改装了电子设备的电子对抗和侦察型(ECR),电子对抗及侦察型主要装图示于德国和意大利空军,防空型加长了机身,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该机装备了三国的空军外,还出口到阿曼、阿拉伯等国家,改型机共生产了197架。
机载设备
多功能前视,地形跟随/测绘雷达、三轴数字式惯性导航系统,防空型装有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无线电/雷达高度表、自动驾驶仪飞行导引仪、雷达告警接收设备和主动电子对义气风发设备。
动力装置
两台RB199-34R涡扇发动机,单台静推力为38.7千牛,加力推力为66.0千牛。
武器配备
IDS型装有两门27毫米机炮,采用GEC-马可尼外挂武器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外挂能力,能挂载多种先进武器;ADV型除1门机炮外,可挂4枚“空中闪光”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以及两枚AIM-9L红外空空导弹;ECR型未装机炮,其正常外挂布局为两枚HARM导弹,两枚AIM-9L导弹,主动电子对抗吊舱,箔条投放吊舱以及两个1500升翼下油箱。
尺寸数据
翼展:(后掠角25度)13.91米/(后掠角67度)8.60米
机长:(IDS/ECR)16.72米/(ADV)18.68米
机高:5.95米
机翼面积:26.6平方米
重量数据
空重:(IDS)14090千克/(ADV)14500千克
最大载弹弹量:(IDS)9000千克/(ADV)85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795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空、无外挂)M2.2/(有外挂)M0.92
着陆速度:213千米/小时
作战半径:(带重武器,高-低-高)1390千米
转场航程:3890千米
限制过载:+7.5g
阵风
阵风战斗机(法语:Dassault Rafale)是法国达索(Dassault)飞机公司设计开发和建造的双引擎、三角翼、高灵活性多用途战斗机,预计成为法国海空军下一代的作战主力。达索使用“全角色”这个词来描述这架飞机,以显示它与其它多用途战斗机之间的区别。其它多用途战斗机有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的区分。达索还使用这个词来显示阵风可以在作战中从一个功能转换到另一个功能的能力。阵风战斗机计划用来取代七种不同的专门化的飞机。
目录性能参数历史沿革主要型号作战系统飞机市场飞机售价展开性能参数历史沿革主要型号作战系统飞机市场飞机售价展开
编辑本段性能参数基本信息机长:15.30米机高:5.34米阵风F3战斗机(7张)翼展:10.90米机翼面积:46.0平方米空重:9060kg(阵风D) 9670kg(阵风M)外挂重量:6000kg(正常) 8000kg(最大)最大起飞重量:21500kg最大平飞速度:M2.0起飞着陆距离:400米(对空作战) 600米(对地作战)动力装置阵风使用的是斯纳克玛生产的M88系列引擎,M88是斯奈克玛公司为阵风战斗机研制的一种先进双转子加力式涡扇发动机。服役的是M88-2,中间推力为50kN,最大加力推力75kN。主要机载设备780千克的航空电子设备,装备汤姆逊CSF/ESDRBC火控雷达可同时跟踪8个目标,并可评估威胁,确定优先进攻目标。机动性能最大平飞速度(高空)2.0马赫,作战半径1093 - 1852千米(取决于载弹量和副油箱数量)。机载武器1门30毫米机炮,14个外挂架,最大载弹量9吨。可携带巡航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等。作战半径1093千米(低空突防,12枚250kg炸弹,4枚米卡空空导弹,总容量4300升的三个副油箱)1852千米(远程空中截击,8枚米卡空空导弹,总容量6600升的四个副油箱,12200米高度)限制过载 +9.0/-3.6g

回答(2):

从总体布局上和量级上来看,与歼10最接近的外国战斗机就算是欧洲的“两风”了。在为数众多的战机性能测评报告上看,“台风”的综合性能排在“阵风”之上,尤其是该机具有传说中的“超音速巡航”性能,被认为是超音速性能在F-22之外最优秀的飞机。而且“台风”的外销成绩要比“阵风”好,装备数量一直是衡量一种武器优秀与否的指标之一,从被更多买家认可这一点来看,“台风”优于“阵风”应该不存在什么疑问。(最近“阵风”也终于获得巴西的订单)
法国的M88发动机相比“台风”的EJ200发动机逊色,拖了“阵风”的后腿。不过,“阵风”由于其出自最擅长制造无尾战斗机的“达索”公司之手,其边条翼加小尺寸鸭翼加高度翼身融合的气动布局,要比“台风”独到得多。可以说是达索公司对阵风气动力的优异设计,弥补了动力方面的不足,使“阵风”成为可以与“台风”比肩的优秀三代半战机。
另外从进气道设计和鸭翼的位置安排上,也可以发现“台风”与“阵风”在性能上的不同侧重。“台风”的鸭翼侧重配平而无法产生有利于飞机大迎角飞行时候的涡升力。另外,该机进气道为可调节式,由此判断该机更侧重高速性能和敏捷性。何况前面还有该机超音速性能很好的传闻作为佐证。而“阵风”的小尺寸前翼配合边条翼的设计,更像是为了在大迎角飞行时提供涡升力的目的。因此“阵风”应该比“台风”更善于缠斗,但从“阵风”位于两侧肋下的固定式进气道来看,该机高速性应该一般。不过法国人在进气道技术方面似乎一直缺乏创意。在幻影2000这种三代机身上,还在使用激波锥来解决进气压缩问题

回答(3):

我认为从还是台风强,因为这是多国研制的战机,综合性能很强。阵风战斗机也不错,可是太贵了,而且可以上舰,综合性能没台风好。好像台风还可以挂美国导弹像麻雀。阵风只能挂法国自己的。

回答(4):

阵风与台风,还有狂风。准确讲欧洲目前的主力战机是以上三种。其中“狂风”是服役最早的欧洲主力多功能战斗机。冷战之后,欧洲合作开发了“台风”。同时,法国研制并装备了“阵风”。台风作为第三代半战机中的佼佼者,担负的是欧洲制空的艰巨任务,其装备了欧洲多国的空军。而“阵风”则派生了空军型和海军型。目前,海军型的“阵风“装备了法国著名的”戴高乐“号航母,作为其主力舰载战斗机,在近年来的一系列国际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三种战机的公开资料已经不属于军事机密,平民百姓可以在网上很轻易的查找到相关资料,所以我的个人建议,LZ如果想要深入了解这三种战机,不妨从多方面入手,即网络、书籍两大方面。

另外,战机的所谓性能与其划代具有重大关联。简短来讲,”狂风“性能最低,其次是”阵风“,最强者是”台风“。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其中的”狂风“是作为”多功能战机“来定义的,相对来讲比后两者更具有挑战性。

回答(5):

你说的是狂风,台风,还是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