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如其人”“人如其文”。???

??
2024-12-05 01:02:0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也指文章必然反映作者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人如其文,指人的思想立场观点性格等必然要在其人的文章中反应出来。

回答(2):

集王羲之圣教序[149]其文。崇阐微言

回答(3):

“人品的修养,实在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思想情感为文艺的渊源,性情品格又为思想情感的型范。思想情感真纯则文艺华实相称,性情品格深厚则思想情感亦自真纯。仁者之言霭如,诐辞知其所蔽,屈原的忠贞耿介、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徜徉自恣、杜甫的每饭不忘君国,都表现在他们的作品里面”。
一提文人,应该有一种彬彬有礼的感觉,好像他们知识博大精深、修养比较深厚、人格也是比较完善的。可是为什么有些文人也经常与小人挂起钩来,让人不齿呢?除了相互诋毁造成的人格落差之外,当代文人的人格其实真的已经受到了挑战,而且人格的失落也影响到了他们作为文人的尊严和作品的价值,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其实,在历史上文人的作品往往是与他们的人格交相辉映的,像孔子不仅有《论语》一书,他还周游列国、收徒三千;屈原更不是仅仅依仗他的《离骚》而名垂千古,他忧国忧民以至于投身汨罗江才真正成就了他的伟大;还有忍辱著书的司马迁、一心报国的辛弃疾、致死不降的文天祥、还有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等等,无不是一身正气、胸怀大志,他们可曾为自己的名利得失考虑过,而历史和人们却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折服了,不仅在历史上大书特书,而且铭刻在心里。他们的作品也正是这种浩然大气的真实写照,当然“光芒万丈长”了!而相反的,有一些人却因为自身的人格问题而使自己的才华也一并为人们看轻。大家可能知道宋朝书法界有“苏、黄、米、蔡”“宋四家”之称,其中的“蔡”其实是指蔡京,据说他的字“字势豪健,痛快视着。”只因为其为奸臣,后世恶其为人,进而推崇稍排其后的蔡襄。在近代也有一人,博学多才并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但是却身为汪伪政府的高官,作《中华日报》的主笔。他就是胡兰成,张爱玲之夫。据说此人的文笔只在张爱玲之上而绝不在她之下,但是有几个人读过他的“大作”啊!有才无德,才又有何用,只能是祸乱人间!像这样的人,世间还不知道有多少,只是其人的文采被斑斑劣迹所掩盖,不为人知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