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国对波兰的闪击战可以说是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波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亡国,原因绝不是一条。
首先,在德军方面,德国人准备充分。突然宣战打了波兰人一个措手不及。并且采取了在当时相当先进的战术,他们用步兵配合坦克进攻,而不是用坦克配合步兵,将坦克上升到整个战斗的中心位置,将当时坦克的威力发挥到了最大。再有,德国人的空军给了德陆军非常有力的支持,天上地下的立体攻势打破了一战中的地面平面攻势。这种立体攻势几乎在瞬间粉碎了波兰人的防线。而且德国人争取到了苏联人的支持,苏军在开战后不仅没有给波兰人任何支持,反而在9月17日对波兰发动进攻,将波军置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其次,在波军方面。波军的准备严重不足,虽然早就知道德军有进攻波兰的意图,但是他们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在开战后,波军大部分军队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在自己的防区内孤立地抵抗着德军凶猛的进攻。还有波军的武器装备过于落后,在战争中竟然出现了波兰骑兵用马刀砍德军坦克的画面。这种画面固然展现了波军战士的视死如归的抵抗精神,但是也展现着波兰必败的悲壮。而波兰军政高层确没有波兰士兵的坚强意志,波兰总统在开战当天就逃离华沙,9月4日,波兰政府机关、政府秘密文件、黄金储备都撤离了华沙,波兰政府更是在9月16日逃往罗马尼亚。波军总司令则逢人就散布波军必败的论调。这样的军政高层决定了波军战士无论如何抵抗都是无谓的。还有,波兰过于依赖英法两国,也导致其的失败。
最后,在外部势力方面。英法两国虽然向德国宣战,但是按兵不动,几乎没有给波兰任何援助。苏联更是与德国人串通一气,对波兰发动进攻。
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波兰在一个月内亡国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波兰没有装甲部队 战略纵深小 当时正夹在德国和苏联中间,如楼上所说,它是大国间的牺牲品.
波兰没有中国这样强大的战略纵深也没有大面积的山区可以打游击, 这样的地形和部队在德国装掷弹兵面前如以卵击石.
说句不好听的, 如果那时候中国没有西部大面积的山区的话,早就如同华中,华南一样迅速亡国了.
波兰没有装甲部队 战略纵深小 当时正夹在德国和苏联中间,如楼上所说,它是大国间的牺牲品.
波兰没有中国这样强大的战略纵深也没有大面积的山区可以打游击, 这样的地形和部队在德国装掷弹兵面前如以卵击石.
说句不好听的, 如果那时候中国没有西部大面积的山区的话,早就如同华中,华南一样迅速亡国了.
嗯嗯二战中,德国对波兰的闪击战可以说是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波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亡国,原因绝不是一条。首先,在德军方面,德国人准备充分。突然宣战打了波兰人一个措手不及。并且采取了在当时相当先进的战术,他们用步兵配合坦克进攻,而不是用坦克配合步兵,将坦克上升到整个战斗的中心位置,将当时坦克的威力发挥到了最大。再有,德国人的空间给了德陆军非常有力的支持,天上地上的立体攻势打破了一战中的地面平面攻势。这种立体攻势几乎在瞬间粉碎了波兰人的防线。而且德国人争取到了苏联人的支持,苏军在开战后不仅没有给波兰人任何支持,反而在9月17日对波兰发动进攻,将波军置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其次,在波军方面。波军的准备严重不足,虽然早就知道德军有进攻波兰的意图,但是他们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在开战后,波军大部分军队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在自己的防区内孤立地抵抗着德军凶猛的进攻。还有波军的武器装备过于落后,在战争中竟然出现了波兰骑兵用马刀砍德军坦克的画面。这种画面固然展现了波军战士的视死如归的抵抗精神,但是也展现着波兰必败的悲壮。而波兰军政高层确没有波兰士兵的坚强意志,波兰总统在开战当天就逃离华沙,9月4日,波兰政府机关、政府秘密文件、黄金储备都撤离了华沙,波兰政府更是在9月16日逃往罗马尼亚。波军总司令则逢人就散布波军必败的论调。这样的军政高层决定了波军战士无论如何抵抗都是无谓的。还有,波兰过于依赖英法两国,也导致其的失败。最后,在外部势力方面。英法两国虽然向德国宣战,但是按兵不动,几乎没有给波兰任何援助。苏联更是与德国人串通一气,对波兰发动进攻。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波兰在一个月内亡国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波兰战役,亦可叫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 战争过程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著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荷尔斯泰因”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波军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他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境腹地突进。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以赖歇瑙的第10军团为中路主力,以李斯特的第14军团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军团掩护下,从西面和西南面向维斯瓦河中游挺进;博克的北方集团军以克鲁格的第4军团为主力,向东直插“波兰走廊”,另以库勒的第3军团从东普鲁士向南直扑华沙及华沙后方的布格河。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率领第19装甲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第19装甲军隶属北路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辖有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1个步兵师。它既是第4军团的中路,又是集团军的攻击前锋。开战后,古德里安率部迅速突破波兰边境防线,9月1日晚渡过布拉希河,9月3日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波兰走廊”地区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合围。 古德里安战后在其回忆录中描述道:“到9月3日,我们对敌人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当前的敌军都被包围在希维兹以北和格劳顿兹以西的森林地区里面。至9月4日,波军“波莫瑞”军团的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全部被歼灭,而古德里安指挥的4个师一共只死亡150人,伤700人。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波军统率部原以为战争会像以往那样缓慢地展开,德军会先以轻骑兵进行前卫活动,然后以重骑兵进行冲击,对德军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闪击战”毫无准备。而波军统帅部又对自己的军事力量过于自信,并指望英法的援助,因此便把部队全部部署在德波边境,以为只要实施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取得胜利。这种毫无进退伸缩弹性的部署,使波军在德军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下不是被歼灭就是被分割包围,成为留在德军后面的孤军,抵抗迅速土崩瓦解。英法虽然在西线陈兵百万,却按兵不动,宣而不战。 9月6日,波军总司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元帅下令所有部队撤至维斯瓦河以东,组成维斯瓦河——桑河线。波兰政府当日仓惶撤离华沙迁往卢布林。大局已基本决定,从军事角度看,战争已经结束。 至9月7日,伦德施泰特的南路集团军重创波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军团,占领了波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其中路第10军团的前锋霍普勒的第16装甲军于9月8进抵华沙南郊,从南面切断了波军“波兹南”军团退路。包克的北路集团军群全歼了波军“波莫瑞”军团并重创“莫德林”军团,占领了“波兰走廊”,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 9月8日,北方集团军所属库勒的第3军团和克鲁格的第4军团从北和西北向华沙总方向实施突击,9月11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渡过纳雷夫河,开始向华沙后方的布格河迅速推进。9月14日,南方集团军所属赖歇瑙的第10军团和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军团在维斯瓦河以西一举合围从波兹南和罗兹地区撤退的波军,占领了波兰中部地区,使华沙处于半被合围的状态。至9月15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包围了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其第3装甲师和第2摩托化师继续向南推进,以便与南方集团军右翼李斯特的第14军团完成最后的纵深合围。与此同时,第14军团的前锋,克莱斯特的第22装甲军,包围了利沃夫之后继续北进,16日在符活达瓦地区与北方集团军会师,合围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与维斯瓦河三角地带的波军。9月17日,德军在完成华沙的合围后,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而波兰政府和波军统帅部已于16日越过边界逃往罗马尼亚。 早已同德国商量好瓜分波兰的苏联,只因与波兰签有互不侵犯条约而始终不便动手。波兰政府的出逃,终于使苏联找到了“体面”出兵波兰的借口。苏联政府宣称: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波兰东部地区。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的率领下,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退推进。9月18日,德苏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会师。希特勒希望赶紧占领华沙,命令德军必须在9月底之前拿下华沙。 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周边的要塞、据点及重要补给中心进行炮击。随后,德第8军团开始向华沙发起攻击。9月26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9月27日,华沙守军停止抵抗。9月28日,华沙守军司令向德第8军团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9月29日,莫德尔要塞投降。至10月2日,进行抵抗的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在战争中,波军伤亡20万人,被俘40余万人。德军亡1.06万人,伤3.3万人,失踪3400人。
单从军事上看,波兰的军力和德国完全无法比拟。德国采用的“闪电战”新战术使得波兰完全无法招架(就后来看其他欧洲国家也没有办法招架)。波兰军队的素质、装备等等都无法和精锐的德国军队抗衡。面对强大的敌人波兰人却又采取了许多错误部署(比如把军队分散在漫长的国境线上,没有防御纵深。甚至开战之后还在妄想“把战争引到德国领土去”——这与几年后苏联遭到德国入侵时惊人相似)。
同时应该看到,对于一个小国来说,在大国夹缝中生存是多么艰险。小国在国力上的弱势应该力争通过外交手腕加以弥补。但是波兰政府无视自己国力不足,反而幻想恢复昔日大波兰帝国的辉煌——对一战战败的德国趁火打劫,埋下了德国的战争仇恨;武装干涉苏俄,使得苏波积怨更深;对外采取霸权措施,得罪了东南欧诸国;与英法结盟,却又频频出尔反尔。结果在战争开始后孤立无援,遭到苏德两国瓜分,也被英法出卖。
波兰在和英法结盟后,在德国进攻的威胁下,波兰统帅部也制定了代号为“西方计划”的对德作战计划。由于在人数和装备上大为逊色于德军,波兰为抵抗侵略仅能出动39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3个山地步兵旅,2个装甲摩托化旅,近80个民防营。计有轻型坦克220辆、超轻型坦克650辆、4300门火炮和迫击炮,407架飞机。波兰海军编有16艘战斗舰艇和辅助船只,总兵力为约100万人,最高司令官为斯米格威-罗兹元帅。在战役开始前,波兰武装力量的动员和展开并未完成。波军指挥部在预定的防御地区仅展开了24个步兵师,8个骑兵旅,1个装甲摩托化旅,3个山地步兵旅和56个民防营。在战争开始初期波兰军队的展开还在继续。波军总司令部计划实施战略防御,阻止敌人,为英法联军的行动赢得时间并根据形势采取进一步行动。波军主力沿德波边境展开,占领北部防线的是“莫得林”集团军(2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指挥官是普谢德齐米尔斯基—克鲁科维奇将军),“维希库夫”战役集群(3个步兵师)和“纳雷夫”战役集群(2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在“波兰走廊”是“波莫瑞”集团军(5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司令官为博尔特诺夫斯基将军),在波兹南省西部是“波兹南”集团军(4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司令官库特谢巴将军),“罗兹”集团军(4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司令官鲁梅尔将军)担任罗兹和华沙方向的掩护。在琴斯托霍瓦、卡托维采、克拉科夫地域集结了“克拉科夫”集团军(7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1个摩托化机械旅,1个山地步兵旅,司令官希林格将军)。保卫南部边界的任务由“喀尔巴阡”集团军(2个步兵师,2个山地步兵旅,1个摩托化机械旅,司令官法布里奇将军)担任。“普鲁士”集团军(8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司令官多姆布-贝尔纳茨基将军)为第2梯队,配置在凯尔采,托马舒夫-马佐维茨基、拉多姆地域。
古德里安战后在其回忆录中描述道:“到9月3日,我们对敌人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当前的敌军都被包围在希维兹以北和格劳顿兹以西的森林地区里面。波兰的骑兵,因为不懂得我们坦克的性能,结果遭到了极大的损失。有一个波兰炮兵团正向维斯托拉方向行动,途中为我们的坦克所追上,全部被歼灭,只有两门炮有过发射的机会。波兰的步兵也死伤惨重。他们一部分架桥纵列在撤退中被捕获,其余全被歼灭。”
关于这场基本上没有悬念的战争,后来的史学家都冠以“闪电战”的成功范例。德国人成功的运用了这一战法,使得空地协同第一次以强大的突击力量的形式出现在战场上,为后来的一系列军事变革提供了教科书式的范例。只是,历史上对于德国占领波兰的过程的描述,往往倾向于德国人的成功,在这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波兰的军队做出了英勇的抵抗。与此同时,作为波兰的盟友,英法静坐在西线的“奇怪战争”,最终导致了后来法国的溃败。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的战术思想已经远远的落后于德国人,士兵的顽强抵抗并不能改变上至军队高层下至普通军官的思想僵化,这一点在随后的法国战役中也有所体现,只是德国人取得的巨大战果震惊了世界,当时的人们已经无暇去追求其深层次的原因。或者说,大规模的溃败掩盖了局部的顽强抵抗。德国军队以先进的战术理念迅速击溃了欧洲所谓的“军事强国”。人类的历史因此被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