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九世纪中叶,五口通商的结果使广州成为中国人从实用角度开始学习英语的最早地方。当时在广州出现了一本英语教科书,叫做《鬼话》(Devil's Talk)。其实,这部旨在教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课本不过是一种粗浅的、用汉语注音的英语词汇入门书。例如:把today 注为“土地”,把man注为“曼”。1884年上海的点石斋石印了一本可以被称之为最早的英语900句的会话书,书名叫《无师自通英语录》。这部书突破了《鬼话》只以单词为核心的编排方式,而代之以译成汉语的英文句子为核心。当然,它仍采用汉语的字词来标注英文的读音。例如:How many chapters are there in this book? 这句英文被注成了“好美呢却迫忒儿司阿儿则儿意因祭司不克”。另外,英文在上海更发展成了以通俗的、类似打油诗一样压韵的竹枝词为载体的不乏趣味的“洋泾浜”英语,这就是所谓的“别琴”竹枝词。“别琴”这两个字原本是英文business(生意)的近似汉语读音,后来英国人恶意地取笑这种不准确的读音,于是就用pidgin这个发音相近的英文词来表示胡编乱造的、不规范、不准确的英文。Pidgin English便成了“洋泾浜英语”的代称。举个例子博大家一笑:“清晨相见好猫迎(早上见面说good morning),好度油图嘘阔情(相互问候说how do you do);若不从中市归市(squeeze,意思是敲诈),如何觅市叫先生(先生为Mr.)。”
2. 从英语习得史的角度看,在这一英语学习的“启蒙期”,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特点是:(1)完全以字为中心,简略之极;(2)完全以汉文化的生存实境来强迫英文就范。换句话说就是:“字本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制夷”。只是,依照这样的方法学出来的英文真难为了洋鬼子。
3. 1898年,一个名叫马建中的人出版了一部影响巨大的著作——《马氏文通》。这是国人写的第一部汉语语法书,以欧洲语言的所谓“葛郎玛”(grammar)来系统地解释古汉语的文言文。“葛郎玛”这样一种总结语言规律的方法被马建中拿来“以夷制中”,使国人茅塞顿开地感受到汉语文言文亦有语言“规律”可循。从英语习得史的角度看,进入这一以“句本位”为特征的英语学习的“理解期”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一变而为强调“语法”,即注意力转向到英文词与词之间的“构成关系”上,重视完整的句子,旨在理解英文的“意义结构”。对于“启蒙期”而言,无疑这是一次英语学习方法上的革命.
我觉得没必要很早就强迫孩子学英语,当然,如果学校里本来就开设了英语课程那就不用说,跟着上就是了,但是如果没有开,孩子也没有开始表现出对这方面的兴趣的话,大可不必象您这样本来孩子喜欢美术,非要按照家长意愿去学英语,这样只能让孩子讨厌英语,最后反而不愿意学了。如果真的很怕孩子落后,想让他学习英语,可以先有意识的给孩子看看一些英语动画片,或者带他去看看他的朋友学英语的地方,或者平时装做很无意的样子自己在孩子面前说几个英语单词,让孩子觉得很有趣,对英语产生好奇和兴趣,再开始考虑让孩子参加专门的英语学习。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帮助!
很难给一个正确的回答
开始大规模学英语的唐朝 ,那时候中国也打响名字 中国人叫唐人
近代清朝时期 又一次学英语高潮“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国人开始放眼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包括要翻译大量的英语文章
中国翻译理论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了明确的一些结论
你是问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比较好吧!
也许每个人的观点会不同,有的人选择从起蒙开始学,因为可以培养语音语感,小的时候记忆力、模仿力等都要强一点。可又有人不赞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小的时候应当把我们的母语学好。我个人认为,学习一门外语,越早越好,只是说在起步时要求不要过于强,那个阶段主要是激发兴趣。等有了兴趣,那学一门外语就不会这么难了。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7岁。
老师家孩子2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