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考场作文不丢分

2024-12-03 11:01:4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怎防止考场作文丢分和短时间提高
  我们前面说过,要想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可能的,但要短时间内防止考场作文丢分,是可行的。下面我们要讲的,就是怎样防止考场作文丢分。讲完之后你按下面的顺序直接辅导孩子就可以,并不像很多人事先想的那么复杂。
  第一部分:考场作文的开头第一段必须切题,怎么切题?
  切题就是把文章题目中的关健词要放到这个段里面来,比如题目为《难忘的回忆》第一段中只要出现“难忘”或“回忆”两个字,就叫切题。听上去有点幼稚,但是考试就玩这个幼稚的。
  高考和中考的时候,考试判卷子,比如北京,很多都是大学里面中文系的研究生在阅卷,就像流水线一样,很少有人有时间研究你含蓄的文采,就看有没有切题,跑没跑题。
  在切题的基础上,争取再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引出下文;第二,吸引读者,吸引读者,就是让人觉得想读下去。练好以上要求,第一段就没有问题了。
  第二部分,好多孩子在第二部分最大的问题在于铺垫太长,磨蹭半天就还没能切入到主要的人物或主内容上,这样的孩子绝对丢分。
  因此,对文章第二部分,我们要求必须简洁明了,如果是记叙或写人作文,它所有的作用就是引出主要的人物和事件;如果是话题作文,在第二部分只用亮明自己的观点就可。
  第三部分,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开始直接的描写,对主要的人和事物或者是事件进行描写,通过描写来解决突出重点,先确定文章的重点,然后对其进行描写。
  第四部分,目的是让文章内容变的更丰富,主题更鲜明,通过两方面来加以实现:
  1.通过材料的搭配,让文章内容变得更丰富。具体有四个办法,分别为对比、衬托、铺垫或照应,这个是给我们增分数的。比如说写成长经历类作文,特别适合用对比,比如写自己在某件事发生之前,一个十分懦弱的人,通过那件事使我变得更加勇敢。
  亲情友情类文章中就特别的适合用衬托;写自己克服困难的过程,特别适合用铺垫,把问题和困难展开。
  简单介绍下材料搭配的四种途径(关系),方便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
  铺垫
  写作中的铺垫是指对文章中故事发生的背景、缘由及故事发展情况所做的必要交待。铺是指展开的意思,垫是指垫高使其显得突出的意思,铺垫的作用也是以此展开。
  铺垫的作用和应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缘由
  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对故事的发生发展做必要的情况介绍。
  如《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才发生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的事。在整个故事中,作者对在场的人物和心理都做了必要的介绍,尽管后面出现了赤身****的皇帝展示自己新装的荒诞举动,也让读者觉得故事情节是合理的,这要归功于文章中对相关情况进行说的铺垫性文字内容。
  (2)交代故事发生发展的相关情况,使故事情节发展更为自然平稳、内涵丰富
  ①发生,是指介绍故事发生的相关事实,能够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突出。
  如一篇文章中写到,父亲为女儿花32块钱买了件衣服,紧跟着文章中交代相关情况——当时她父亲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40块钱。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发生背景的介绍,突出了父亲对女儿的疼爱。
  ②发展
  将故事发展过程中的细节加以展开,或是加入一些故事情节,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能够使文章内容更加曲折生动、跌宕起伏;二是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更加自然平稳,自然。
  为下文的情节做暗示
  这种铺垫形式主要是用次要情节去暗示主要情节的发生,为主要情节埋下一个伏笔。如《孔乙己》一文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对秋天冷的描写(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也暗示了孔乙己死亡的命运。
  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开头浓墨重彩地描述“我”一家人如何日夜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来,如何对于勒的钱拟定上千种计划,然后笔锋一转,写全家人意外地发现于勒竟是个靠卖牡蛎为生的穷水手。这样,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也是铺垫手法的成功使用,情节跌宕,意味深长,艺术效果强烈。

 照应
  照应,从对通俗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对前面讲到文字或情节,文章其它部分有与其相呼应的内容,前后关照,呼应配合。
  更加通俗地来理解,就是在一篇文章中,对前文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的问题,原因或结局,后文要做必要的交代;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前文也要有所预示。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情节就周详、缜密。
  照应的方式或应用
  (1)文题照应
  这种照应法即文章的内容要紧扣题目,做到点题,突出中心,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篇中点题:“……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篇末点题:“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文章内容紧扣题目,几处照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父子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情节照应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这里所说的就是情节上的照应。
  文章中的情节之间互相呼应和照应,其作用是使前后内容的联系变得紧密,行文自然,结构严谨,脉络畅通。
  如鲁迅《故乡》中写中年闰土的到来,便照应了“我”刚回乡进家时母亲说的一段话:“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如果没有这段交代,而后面写闰土的到来,就太突然了,失去了照应。
  (3)首尾呼应:
  有些文章为了突出自身的完整性,使结尾照应开头。这就是说,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首尾圆合的印象。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开头作者从切身的感受中提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问题,结尾则把志愿军战士奋不顾身的战斗同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了主题。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有正面衬托、反面衬托、以景衬情(侧面)等。在写作时,要注意拉开主次,用来衬托的人、事物要突出特征,但要略写;被衬托的人、事物需要进行详写。
  衬托的几种方式及作用
  (1)正面衬托(烘托)
  是用相类似的事物作为陪衬,以充分反映主要事物。简言之,就是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2)反面衬托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3)侧面衬托
  先通过侧面描写来提到其它事物,之后再引出作者想表达的方面,在以景衬情类的文章片断中,作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的描写,来衬托渲染人物的情感。
  例如 “天气渐渐凉了,院子里曾经绿得发亮的叶子变得枯黄、干燥,不再有生命的质感,秋风刚刚哀号几声就飘落了一地,光秃秃的枝桠像一只干瘦的手伸向天空,这一切都显得那么悲凉……”这样悲凉的景物描写自然就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凄苦。
 对比
  对比也叫对照,为的是能够突出人和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它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意思或同一事物相关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的修辞方式,为的是能够突出人和事物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在文章中运用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加深人们的印象和启示。
  2.通过运用表现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或主题,比如写令人难忘的一瞬间,一件事,一个人的时候,要把那最难忘的一瞬间展开,把它展开并且加以突出,这时适合用渲染或铺垫的表现手法。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下各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供部分家长平时指导学生:
  渲染
  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在写作中,它通常是通过充分的描写,适当的夸张来加以实现的。
  在不同类型的记叙文中,侧重点各有不同:
  (1)、在写景时,可以通过对事物外形、声音、色彩、动态和人物感觉的充分描绘,来渲染出特定的气氛或突出景物。
  (2)、在叙事时,重点通过对当时的场面或环境的描绘,来突出当时的场景或社会背景。
  (3)、最后是在描写人物时,通过人物的行为表现,表渲染当时的场景或社会背景,如在张国荣、王祖贤版的《倩女幽魂》中,为了表现当时社会背景的黑暗,作者采用了通过人物行为加以渲染的办法。宁采臣他本来是去收帐的,被长官强行当成用来抵罪的犯人,抓到监狱里面。他在里碰到一个老头,问老头的来历时,老人说:”都怪我妈,她小时候说让我做一个饱学之士,多读书,将来好流芳百世,谁知道长大以后,我写历史,他们说我借古讽今;我写游记,他们说我泄露国家机密;我注解兵法,他们说我策动叛乱;我写神话吧,他们又说我导人迷信。最后我写名人传记,结果名人被抓,他们说我是乱党,还是我关在监狱里面,不管写什么都是错的,人生就是一座监牢呵!“,电影中通过人物的语言,渲染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扬抑,原本是音乐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有意压低或抬高对象。因此,它分为两种情况,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它的作用是可以形成审美上的“落差”,增加文章波澜曲折,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吸引力,有时也能使人物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鲜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象征,象征手法,源于原始诗歌中,他借助于山川草木、鸟兽鱼虫、风雨雷电等一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主要是借助于一切可感知到的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它的作用往往是,读来能让人产生联想,表达了作者对某物或某人什么样的情感;或是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与写人有关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肖像,与叙事有关的场面描写,环境描写和景物描写,描写充分的细节描写,这都是直接描写。它是以细致的描写为笔触,直接描绘人和事物,让人和事物的形象能够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间接描写其实不是描写,而是简要的叙述。
  直接描写往往用来直接表现事物特征,而间接描写则用于从一个侧面烘托人和事物的特征,使其形象变得更加丰富或突出。
  第五部分,它主要指文章的最后一段,它要求单独成段,用来点明中心,点明中心的时候需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集中, 是指要把文章的中心集中地表现出来,让阅卷的老师迅速地在文章结尾处看到文章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防止把文章的主题散在很长的一段话中。
  第二、明确,有个文章的结尾说“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种美好的品质。“这个文章的结尾在于,它只是笼统地说感受到了“一种美好的品质”,但这种美好的品质指的是什么,并没有明确地点出来,使其变得更加具体明确,如“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种美好的品质——坚持。”
  第三、严谨,有的同学整篇作文都写得很好,就是因为最后一段中点题时不严谨,使得作文跑题了。
  比如有个孩子文章中写到了两件事,一件事写了他的可爱,另一件事是突出这个人的认真。在文章结尾处,他写道“他是我遇到所有的人中对最认真、最谦虚,也是最可爱的人。”也就是加了“谦虚”两个字,却在文章中没有与“可爱”相关的内容,便可以判定为跑题。

回答(2):

多看书,多运用,其实一般不太可能,我就从来没有满分过。。。

回答(3):

多加点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