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南昌起义 背景

简单一点,最好是老师可以指导一下
2024-11-22 05:27:4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926年至1927年间,亦即北伐进行期间,国民政府因为“容共”或“清党”两种意见的冲突,而造成内部分裂。

1927年1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当时以国民党左派人士为中心的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武汉方面的国民党人士主张容共并拥戴汪兆铭。3月10日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免除蒋中正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以外的其他公职。蒋乃在南昌发表《告黄埔同学书》,表明不接受该决议,遂率领一批国民党人于南京另组政府,是谓宁汉分裂。         

1927年4月,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提出国民党内之共产党员,受第三国际指使,企图颠覆国民党,破坏国民革命,要求取消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之党籍,随即通过“清党原则”,成立“清党委员会”,全面进行反共清党,并清除共产党人。 

1927年7月15日,武汉汪兆铭政府知悉苏联顾问鲍罗廷欲分化国民政府以助中国共产党夺取武汉政府权力之策略后,决定和平分共。在武汉的中共中央(瞿秋白主持),根据在江西九江的中央负责同志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等人的建议,决定在江西南昌发动武装全面暴动,第一次国共合作自此结束。中共任命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负责组织暴动。

7月26日,周恩来离开武汉,前往南昌。周离后数小时,中央收到共产国际电报,指示“如毫无胜利的机会,则可不举行南昌暴动。”于是中央立刻派张国焘作为中央代表去追赶周恩来,传达最新指示。但是张国焘抵达九江和南昌时,起事已无法停止,停止起事动议亦被多数代表否决。

武汉汪兆铭政府八月宣布正式与共产党分裂及逐其党员,遂决定取缔共产党言论,又通过“取缔共产议案”,罢黜鲍罗廷及其他苏联顾问,是谓宁汉复合(中共则把国民党的团结称为宁汉合流)。由于南京及武汉两方面都先后取缔中共,故中共说这是“大革命失败”。

回答(2):

起义的原因
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不合作,所谓“宁汉分裂”。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由于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一方面解聘鲍罗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这就是共产党所说的“大革命失败”。于是张发奎第二方面军建制下的叶挺第十一军,和贺龙第二十军,由九江秘密开抵南昌,与第九军副军长、南昌公安局长朱德会合,准备起义。贺龙任起义军总指挥,因为贺龙部兵力最多;叶挺任前敌总指挥。贺龙是起义后才加入共产党的,叶挺起义前就是共产党员。但叶部蒋光鼐、蔡廷锴师只服从国民党左派,不愿接受共产党指挥。中共中央代表张国焘在起义前赶到南昌,阻止起义,但被多数参与决策者否决。

回答(3):

建军节93周年,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在这军旗升起的地方,致敬先烈

回答(4):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在九江具体组织这一行动,但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随即向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暴动”。据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从7月25日起,第11、第20军分别在叶挺、贺龙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组成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