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990-2011年居民储蓄率、政府储蓄率以及企业储蓄率是多少,哪里找或者怎么算,这是论文要的数据

2024-11-30 23:15:5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分部门储蓄占总储蓄的比重
  年度 国民..率 居民..率 政府..率 居民 政府 非金融业 金融业
  1992 40.3 31.1 31.0 52.3 14.6 30.5 2.5
  1993 41.7 29.9 32.4 46.3 15.0 36.0 2.8
  1994 42.7 32.6 29.0 50.3 12.2 35.4 2.1
  1995 41.6 30.0 29.6 48.2 11.7 38.3 1.8
  1996 40.3 30.8 31.7 52.9 13.5 31.4 2.2
  1997 40.8 30.5 32.3 50.9 13.8 34.3 1.0
  1998 40.0 29.9 30.0 51.0 13.2 34.3 1.5
  1999 38.6 27.6 31.0 48.0 14.9 35.6 1.4
  2000 38.5 25.5 32.5 42.8 16.5 39.1 1.5
  2001 38.9 25.4 35.9 41.6 19.5 38.2 0.8
  资料来源:1999-2004 年《中国统计年鉴》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要求: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储蓄结构的变化,并指出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2 17:01:05编辑过]
  --------------------------------------------------------------------------------
  -- 作者:sz-kzg
  -- 发布时间:2006-5-20 23:06:02
  -- 中国储蓄率过高原因(康治国 答题)
  储蓄=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
  国民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按四部分划分,储蓄为居民储蓄、政府储蓄、非金融业和金融业储蓄。
  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费支出
  其中,非金融业和金融业的储蓄分别等于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国民储蓄(总储蓄)是上述四部分储蓄之和。
  一、 从表中可以看出,10年来,中国国民储蓄率维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上。
  10年来,居民储蓄占国民储蓄(总储蓄)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从1992年的52.3%下降到2001年的41.6%,同时期非金融业和政府储蓄占国民储蓄的比重不断上升,分别比初期增加7.7和4.9个百分点。因此,中国国民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的原因不完全因为居民储蓄率过高,而要归结到非金融业和政府储蓄的不断增长。
  政府储蓄增长的原因:政府可支配收入随着税收增强、国库收入提高而增加,同时由于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的日常支出有一定程度缩减。表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来,随着机构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储蓄率由30%增长到2001年的35.9%,政府储蓄率上升使得政府储蓄占国民储蓄的比重由1998年13.2%增长到2001年的19.5%。
  由于非金融业的可支配收入全部纳入国民储蓄(总储蓄),因此其占国民储蓄比重增长也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主要是中国总体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的整体效益提升。
  二、虽然,国民储蓄占总储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居民储蓄率还是保持较高水平。
  这符合我国的国情。
  1、国内由于养老、医疗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断提高,使得居民必须保持较高预防性的储蓄,以维持基本生活和解决子女及将来的养老问题。
  2、国内投资渠道狭窄也限制了居民的投资。
  3、中国银行中80%的储蓄集中在20%的富裕阶层手中,而富裕阶层的消费已经饱和,目前政策无法刺激消费的继续增长。
  因此,政府应调节国民收入向居民倾斜,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增加转移支付,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
  --------------------------------------------------------------------------------
  -- 作者:sz-jiangweimin
  -- 发布时间:2006-5-23 21:13:10
  --
  宏观经济案例分析
  【摘录】
  基本概念:
  储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费的部分; 储蓄=可支配收入-消费
  国民储蓄指国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消费之差; 国民储蓄= 国民可支配收入-总消费
  政府储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费
  居民储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 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
  国民储蓄为居民储蓄、政府储蓄、非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各自储蓄之和
  储蓄率=(1 - 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分析】
  根据所给资料,分析储蓄结构的变化,并指出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储蓄结构的变化
  由上述资料可知,近十年,由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居民储蓄率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而居民储蓄
  在国民储蓄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过十个百分点;同时,国民储蓄中政府
  储蓄所占的比重却在上升,大致从1992年的14.6%非持续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应政府储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达4.9个百分点,期间1994与1995年略有所偏软约为29%;非金融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也从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1992年至2001年十年时间虽然居民储蓄在下降,
  但是由于政府及企业储蓄的迅速增长,导致国民储蓄率整体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2) 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高储蓄率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现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居民不敢花钱,
  出现大量的“预防性储蓄”。
  2. 当前中国维持在高储蓄率能为经济增长提供大量资金来源;而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
  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
  3. 中国资本产出弹性、对工资的预期形式、中国居民的高主观贴现率和高风险规避性以及高经济增长率是导致中国储
  蓄率维持在高水平的重要原因。
  江伟军 2006年5月23日
  --------------------------------------------------------------------------------
  -- 作者:sz-glj
  -- 发布时间:2006-5-24 9:31:22
  --
  宏观经济案例分析
  【基本概念】
  国民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支出=居民储蓄 + 政府储蓄 + 金融业储蓄 + 非金融业储蓄
  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金融业储蓄=金融业可支配收入
  非金融业储蓄=非金融业可支配收入(即企业存款、留存收益等)
  【储蓄结构变化】
  从以上资料可知,从1992~2001的近10年中,我国国民储蓄率一直维持近40%的高储蓄率,其中居民储蓄占国民储蓄的总体比重从1992年的52.3%下降到41.6%。与此对应,政府储蓄所占比重则由1992年的14.6%提高到2001年的19.5,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的储蓄也占到国民储蓄的比重的38.2%,比1992时大幅上升。由此可见,在1992~2001的10年中,居民储蓄率不断下降,而政府储蓄和非金融业储蓄则不断上升,导致我国国民储蓄率一直维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原因分析】
  (1)社保体系不健全。养老、医保和教育消费支出增加了居民大量的预期消费支出,导致“预期储蓄”和“被动性储 蓄”,这是造成我国居民储蓄偏高的主要原因。
  (2)投资渠道不足。直接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的低迷导致居民对投资缺乏热情,直接融资市场无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储蓄资金。
  (3)政府在税收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财政性公共支出严重不足。大量基建支出挤占了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支出,导致公共领域只能寻求民间集资。
  (4)中产阶层迟迟不能形成,社会财富被少数人掌握。富裕阶层消费饱和。
  高良骥 2006-5-24
  --------------------------------------------------------------------------------
  -- 作者:sz-lhaifeng
  -- 发布时间:2006-5-24 16:01:50
  --
  宏观经济学案例(刘海凤)
  一、 国民储蓄=政府储蓄+私人储蓄
  私人储蓄=企业储蓄+个人储蓄(居民储蓄)
  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支出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1) 从以上算式及题中表1所给资料,可以看出政府储蓄率平均为14.49%,私人储蓄率为85.51%;私人储蓄率中个人储蓄率平均为48.44%,企业储蓄率为37.07%。
  (2) 国民储蓄率从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趋势,最高与最低差额为4.2%;居民储蓄率从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趋势,最高与最低差额为7.2%;政府储蓄率从1992年到2001年呈上升趋势,最高与最低差额为7.8%;企业储蓄率从1992年到2001年整体呈上升趋势,非金融企业最高与最低差额7.6%,而金融企业呈下降趋势,最高与最低差额为2%。
  --------------------------------------------------------------------------------
  -- 作者:sz-lhaifeng
  -- 发布时间:2006-5-24 16:03:35
  --
  宏观经济学案例(刘海凤)
  (3) 从国民整体来看,整体储蓄仍然维持在40%的较高水平上。主要是由于私人储蓄占85%导致。虽然居民储蓄呈下降趋势,但在储蓄中平均仍为48%的较高水平,企业储蓄率平均在37.07%呈上升趋势,这些都导致国民储蓄居高不下。
  一、 储蓄居高不下的具体原因
  (1) 当政府出现预算盈余时,政府就要进行储蓄。由于多年来政府机关的整顿,人员精减,支出紧缩,所以就出现了政府储蓄呈上升趋势。
  (2) 居民储蓄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在整体储蓄中仍然较高,这与中国本身的国情相关。中国经济增长率在世界排名居前列,但人口多,13亿人口8亿在农村,这部分居民的社会保障仍然没有解决。其次,中国人一向做事比较谨慎,所以收入的大部分用来储蓄。
  (3) 按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利率越低储蓄越少,但中国储蓄仍然较高,主要是近几年股市低迷,与之相关的政策还在进一步完善。其他的金融投资收益较低,这也是国民储蓄居高不下的原因。
  (4) 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教育支出越来越高,住房商品化的房价越来越高等,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迫使储蓄增加,这也是国民储蓄居高部下的原因。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国家应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控制房价过高,提高居民收入,控制失业率,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
  --------------------------------------------------------------------------------
  -- 作者:sz-liuhb
  -- 发布时间:2006-5-25 15:55:35
  --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基本经济学概念】
  国民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支出
  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储蓄率=(1 - 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数据结构变化】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我国的国民储蓄率虽然略微下降,但仍保持保持一个较高的比率,基本上保持40%左右。居民储蓄比率呈略微下降,从92年的31.1%下降到01年的25.4%, 但政府储蓄率从31%上升到35.9%。从储蓄的比重来看,居民储蓄、金融业储蓄呈下降趋势,政府储蓄和非金融类储蓄比例逐渐上升。
  【具体原因分析】
  我国储蓄率持续维持高水平的原因如下:
  1)节俭持家的传统消费习惯;贫富差距增大,大部分储蓄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医疗、养老等预期支出压力较大;教育,住房等当前生活支出压力巨大,居民储蓄防备意识较强,居民储蓄率维持高水平。
  3)政府财政持续增长,外汇储备年年递增,而另一面,政府对社会保障、教育等投入比例偏。一般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占财政收入的35%以上,而我国政府仅占12%左右。可支配收入增加和部分支出偏低使得政府储蓄保持高水平。
  4)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结构中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其融资渠道狭窄,银行支持不够,申请贷款相对困难,使得更多以在经营中以积累利润留存的方式,储备未来用于扩大生产的投资,导致非金融业储蓄增加。
  5)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国内金融市场投资产品不足,使得投资渠道狭窄,储蓄率偏高。
  储蓄过大,必然导致国内资金流向投资变小,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总产出下降。我们在努力吸收国外的投资时,却有大量国内资本闲置,造成投资率低下。要改变当前储蓄过大的状况,政府应该抑止教育、住房等价格的过分增长,增加居民平均收入,减少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创新,吸引投资,给予私营企业足够支持。
  刘斐 2006-5-2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5 16:05:36编辑过]
  --------------------------------------------------------------------------------
  -- 作者:sz-lipin
  -- 发布时间:2006-5-25 16:27:07
  --
  深圳市区班: 李平
  一、储蓄结构的变化情况:
  由上述资料可知,近十年,我国居民储蓄率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在国民储蓄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过十个百分点;同时,国民储蓄中政府储蓄所占的比重却在上升,大致从1992年的14.6%非持续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应政府储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达4.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也从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1992年至2001年十年时间虽然居民储蓄在下降, 但是由于政府及企业储蓄的迅速增长,导致国民储蓄率整体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高储蓄率与中国消费习惯以及特殊的国情等诸多因素有关,
  1、我们的文化传统或者说是我们的消费习惯促进了储蓄行为,“有钱要存起来”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居民已经习惯了储蓄这样的理财方式。
  2、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落后,导致居民不敢花钱, 存在存钱养老,存钱防生病,存钱供孩子上大学等普遍性的行为,即大量出现“预防性储蓄”。
  3、投资渠道不足也是导致储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我们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股市已经起步但情况非常惨淡导致居民缺乏投资热情,期货等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无法进行投资,导致直接融资市场无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储蓄资金。
  4、大量的财务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钱人的消费已基本饱和,出现了“想消费的人没钱多消费,有富裕钱的人也不会增加消费的”现象,导致储蓄维持在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
  --------------------------------------------------------------------------------
  -- 作者:sz-hzh
  -- 发布时间:2006-5-26 11:03:03
  --
  市区班 何振华
  储蓄结构的变化
  由上述资料可知,近十年,而居民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同时,国民储蓄中政府储蓄所占的比重却在上升,大致从1992年的14.6%非持续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应政府储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达4.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也从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1992年至2001年十年时间虽然居民储蓄在下降,但是由于政府及企业储蓄的迅速增长,导致国民储蓄率整体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现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医疗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断提高, 下岗失业人员增多, 导致居民不敢花钱, 出现大量的“预防性储蓄” 。
  2. 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
  3. 虽然居民储蓄率高,实际上80%的财富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钱人的消费已基本饱和,大部分手中并不是很宽裕,不敢消费。
  4. 投资渠道不足,市场动作不规范, 也导致储蓄率偏高。
  --------------------------------------------------------------------------------
  -- 作者:sz-wjh
  -- 发布时间:2006-5-26 17:29:58
  -- 宏观经济学案例作业提交
  市区班 吴建华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见联合国,1995;赵彦云,2000;邱东等,2002),储蓄系指
  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费的部分。在国民收入的使用核算中,将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之后的部
  分称之为储蓄。因而,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消费之差为国民储蓄。其中总
  消费又细分为住户(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国民可支配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与来自国外
  的净经常转移之和,当按住户、政府、非金融企业、金融企业进行部门划分时,住户的可支
  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为住户的储蓄;政府的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为政府的储蓄;非金融企
  业和金融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各自的储蓄,国民储蓄等于上述四项储蓄之和。
  从上述定义可知,国民储蓄是经济学意义上一个国家的储蓄;居民储蓄仅是住户部门的储蓄;
  而居民储蓄存款则仅指居民储蓄中存入银行的部分。因而国内通常所谈论的居民储蓄过高系
  因个人投资渠道狭窄或缺少多元化投资方式的论点,其实仅适用于讨论居民储蓄的构成,而
  不适于对中国的高储蓄进行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过去十年中,居民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已从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 年的41.6%,降幅达到了10.7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非金融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却从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达7.7 个百分点。另外政府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1992-2001 年也增加了4.9 个百分点。因此,中国过去十年来国民储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通常所认为的居民储蓄率过高,而在于企业及政府储蓄的迅速增长。
  从可支配收入的部门分布可以看出,从1996 年开始,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出现了持续下降的态势,降幅达5.5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则不断上升,升幅近4 个百分点。另外,非金融企业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也有所上升(2.2 个百分点)。
  1998 年以来,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务员队伍得到精简,作为政府消费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开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同时,由于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增加了国库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储蓄率迅速上升。表 中的数据表明,1998 年政府储蓄率为30%,而2001 年政府储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储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储蓄在国民总储蓄中所占比重从1998 年的13.2%上升至2001 年的19.5,增幅高达6.3 个百分点。
  非金融企业可支配收入尽管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于其全部归入国民总储蓄,所以从其占国民总储蓄的比重看,增长幅度也很可观。1998-2001 年,增幅也达到了3.9 个百分点。Kuijs(2005)认为,企业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但是,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只是原因之一.1998 年以来,所有工业企业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类工业企业效益增长最为明显,同时股份有限公司类工业企业在全部工业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业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加大,企业整体效益的改善而非仅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应是主要原因。
  综合上述,从储蓄结构的变化来看,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以及政府消费率的降低是过去十年间我国国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6 17:48:55编辑过]
  --------------------------------------------------------------------------------
  -- 作者:sz-lshengyan
  -- 发布时间:2006-5-27 8:39:32
  --
  深圳市区班(刘申艳)
  一、图表数据分析
  从长期看,国民储蓄(总储蓄)按四部分划分为:居民储蓄、政府储蓄、非金融业和金融业储蓄,并为这四个部分的总和。
  由上表可见,从1992年到2001年,在我国国民储蓄率下降了1.4%的情况下我国居民储蓄率却下降了5.7%,政府储蓄率则上升了4.9%。在我国国民储蓄中,居民储蓄下降了10.7%和金融业储蓄下降了1.7%;而非金融业储蓄和政府储蓄却呈现上升趋势,非金融业储蓄上升了7.7%,政府储蓄上升了4.9%。
  由此可见,1992年至2001年十年时间虽然居民储蓄在下降, 但是由于政府及企业储蓄的迅速增长,导致国民储蓄率整体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 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结构中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其融资渠道狭窄,银行支持不够,申请贷款相对困难,使得更多以在经营中以积累利润留存的方式,储备未来用于扩大生产的投资,导致非金融业储蓄增加。
  2、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医疗、养老等预期支出压力较大;教育,住房等当期支出压力巨大;个人收入增加,金融投资渠道少,导致居民储蓄维持高水平,另外人口老龄化会明显地影响居民储蓄率。
  3、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务员队伍得到精简,作为政府消费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开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同时,由于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增加了国库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储蓄率迅速上升。
  --------------------------------------------------------------------------------
  -- 作者:sz-lshengyan
  -- 发布时间:2006-5-27 8:40:56
  --
  深圳市区班(黄志坚)
  根据资金流量表中提供的数据,在过去十年中,居民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已从1992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降幅达到了1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非金融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却从1992年的30.5%上升至2001年的38.2%,增幅达7.7个百分点。另外政府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1992—2001年也增加了4.9个百分点。因此,中国过去十年来国民储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通常所认为的居民储蓄率过高,而在于企业及政府储蓄的迅速增长。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务员队伍得到精简,作为政府消费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开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同时,由于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增加了国库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储蓄率迅速上升。1998年政府储蓄率为30%,而2001年政府储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储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储蓄在国民总储蓄中所占比重从1998年的13.2%上升至2001年的19.5%,增幅高达6.3个百分点。
  非金融企业可支配收入尽管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于其全部归入国民总储蓄,所以从其占国民总储蓄的比重看,增长幅度也很可观。1992—2001年,增幅也达到了 7.7个百分点。现在所有工业企业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类工业企业效益增长最为明显,同时股份有限公司类工业企业在全部工业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业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加大,企业整体效益的改善而非仅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应是主要原因。
  综合上述,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以及政府消费率的降低是过去十年间中国国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
  -- 作者:sz-ywenfa
  -- 发布时间:2006-5-28 11:02:27
  --
  【摘录】基本概念: (姚文法 市区班)
  储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费的部分; 储蓄=可支配收入-消费
  国民储蓄指国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消费之差; 国民储蓄= 国民可支配收入-总消费
  政府储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费
  居民储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 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