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需求多种答案)

奖励哦 字数500以上
2024-11-18 22:52:3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我们长期以来并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深刻揭示和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时多次讲到“我们过去对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指出,这是“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具体来说,首先,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没有现成的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是说没有搞清楚的是,在新的时代、新的条件下,应当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其次,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也就沿袭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观念。没有完全搞清楚如何认识和突破苏联模式,如何建设适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长期探索的思想结晶和理论升华。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这两个重点展开的。1980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在这里,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198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著名论断,说了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1985年,他又进一步指出:“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他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得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结论: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二是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1986年,他提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两大原则的概括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雏形。1990年,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出发,正面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在回答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所做的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三、社主义本质论的特点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概括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起点。搞社会主义,首先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解放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逐步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前提和根本。它是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条件,是途径。它是生产力充分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结果,同时,它又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制度条件,只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达到共同富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标,是结果。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这三个基本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离开哪一方面都不可能完整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具体表述如下:

第一、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出发,突出地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生产力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它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首先解放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应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状况,从我国现阶段看,表现为现有的经济体制已成为僵化的体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所以还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而改革,必须以是否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标准。

第二、从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出发,突出地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生产关系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不仅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且在如何分配社会财富方面,与资本主义有着更为本质的原则区别。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从而与资本主义完全区分开来了。

第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是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在贫苦生活的基础上用拉平各人物质生活状况的方法巩固起来,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只会导致贫困的普遍化。这已为我国过去的实践所证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在改革中,要坚持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了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生产力发展了,如果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少数人富,多数人穷,那就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本质区别,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不仅会导致社会出现种种矛盾,妨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且还可能危及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安全。总之,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这两个原则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四、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方法论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看,首先,邓小平这一科学揭示,为我们坚持,完善公有制指明了方向。一方面,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因为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是实现消灭剥削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要服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作为生产关系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归根到底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转移,并且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的。因此,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

回答(2):

共同富裕

回答(3):

集权的现实中追求民主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