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碣石过年的习俗?

2025-01-05 16:55:5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春节风俗:
还神:对碣石镇的人们来说,春节来临之前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与还神了,虽然很多地方都要还神,但是没有一个地方像碣石镇的人们一样把还神看得那么重要的了,一个一般的家庭,在还神的时候,一般都要花去好几千块的钱买金银衣纸烧掉还神,其他东西就更不用说了,近几年经济不好,不过与寺庙有关的行业却越来越姓盛。
求签:碣石镇佛教盛行,每年大年初九,每个人都要上玄武山佛祖那里求上一只签,看看新的一年是否一切顺利。除了过年,有什么事情,例如工作、健康、婚姻……一切重要的事情的决定,我们镇的人都要求过签才能做决定。而且在每次求签之前,一家大小都一定要吃素以示诚心。因而,解签是碣石人过年期间的一项主要收入,当然,碣石人自己一般都自己解签,只有外地来的善男信女才会找人解签。
开门炮:放鞭炮污染空气,所以除夕的鞭炮是碣石镇政府的一项头疼的事情。在碣石的除夕没有除夕钟声和倒数这种事情,因为这个时候,每家每户的炮烛声掩盖了其他声音,人们相信炮烛声越大新的一年越旺,鞭炮一过,新的一年就开始了,大家就可以打开大门去拜神了。
庙会:在碣石镇,最大的庆典就是玄武山每十年一度的大庆典。为了在庆典上一展风采,每一个社区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绞尽脑汁出节目,舞龙舞狮、布景(就是搭起很高很漂亮的舞台和背景,扮演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踩高跷等等,应有尽有,使人大饱眼服。除了玄武山每十年一次的大庆典之外,最大的庙会是嫲祖的庙会。这主要是当地一些渔民组织的。每年每个村轮流主办,但是每个村都要出节目,一般都要持续好几天,节目丰富多彩,包括踩高跷、潮剧、舞龙舞狮……每个村都以自己的节目受欢迎为荣。但是这也引起了一个大问题,由于围观的人太多,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出现大塞车的情况。当然,这对碣石人的热情没有丝毫影响,就连年轻人也对这样的传统节目感兴趣。
春节食物:
年糕: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年糕还神。很多地方都做年糕,但是我们那里所做的年糕是一个直径有一米的大年糕,这是碣石镇特有的。
萝卜丸:因为年初一和初九要吃素,所以在过年之前很多人家都要买萝卜,剁碎之后脱水,加薯粉做成的,不过由于制作麻烦,现在有人专门制作萝卜丸,所以自己做的人家越来越少了,制作萝卜丸也成了一种职业。
鱼丸:因为是沿海地区,所以从以前,逢年过节,我们就有做鱼丸的习惯,以前每一户人家都做,不过和萝卜丸一样,现在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腌蚝子,把生蚝加上盐,用特制的工艺腌制而成,很香,特别的是在碣石蚝是作为一种素菜生吃的。
端午节:端午节,在碣石没有吃粽子的习惯,不过现在受了其他地方的影响也有人吃粽子。传统的节目除了划龙舟之外,最有特色的风俗就算洗“午时水”和喝酸梅汤了。所谓的“午时水”就是中午时候从井上搭上来的水加上榕树叶和另一种有特殊香味的草。用午时水洗澡和洗脸据说可以驱除厄运,而喝酸梅汤就是解暑用的每年3、4月是杏子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会买上几十斤杏子,腌制成咸酸杏子,端午节酸酸甜甜的酸梅汤就是这个做的。
七夕: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在碣石却是纪念七仙女的日子。七夕晚上,人们会在院子里或者阳台上摆上贡品,一般是清茶、熟芝麻、芋头、炒花生、炒米、七果(七种时令水果)、花篮,可以保佑家里的女孩子健康成长和心灵手巧。
中元节:
中元节是碣石镇的另一个很有意思的节日碣石人叫鬼节,要做一些东西祭祀那些孤魂野鬼。一般这个时期,家里的大人都不让小孩到处去,特别是海边,因为“不干净”。但是这个时候又是一个大家一饱眼福的时候。整个农历七月,从十二开鬼门关到三十关鬼门关,每个社区都轮流或者同时在进行一些祭祀的活动,他们会在大路或者空地上搭起很高很大的帐篷,那个社区或者在那里工作的人就会带上祭祀品去那里祭祀。而公家也会凑钱做很多纸扎,包括床、凳子、脸盆、手表……生活中的东西只要你叫得出名字的,什么都有,而且做得很精美。人们还会吧一些祭祀的食物摆成很特别的形状和图案。在这么多东西之中,有一样最特别的就是“金银山”,用金色和银色的纸做成的,是必不可少的祭祀品,一到晚上金光闪闪的,吸引很多大人小孩参观,有些地方做得特别好,例如我们那里的新饶,他们的祭祀是出了名的有东西看的,纸扎能做成几层楼高,特别壮观。一个社区的祭祀持续一天,过了午夜这些东西就都会烧掉。
中秋节:碣石中秋节的感觉跟七夕差不多,就连贡品也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拜的是月亮。当然,人们也会吃月饼,只是这里不像其他地方那么强调在中秋节团圆的重要,吃月饼也是受其他地方风俗的影响比较多。
冬至:冬至要吃汤圆和羊肉。由于冬至跟农历年很近,所以人们有吃了冬至汤圆就长大一岁的说法,所以汤圆是一定要吃的。而炖羊肉纯粹是因为保暖的需要。
在碣石,除了各种节日风俗之外,还有其他习俗。例如,如果哪一家人有小男孩出生,就要出钱在就近的庙宇中播放电影,这些露天电影都是免费了,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视的普遍,现在看露天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虽然现在露天电影还在播,不过已经没什么观众了。成人仪式也是很好玩的。每家每户都要为年满15岁的小孩子举行成人仪式。那天早上,小孩会穿上新买的红色衣服和红色鞋子,在床上躲上一整天不出来,家里人会为他准备红鸡蛋和鱼丸等传统食物让他在床上吃。第二天早上,他就要在别人起床之前,出来到周围的没什么人街道走走,然后在回家,有走出家门增长见识的意思,所以也叫“出花园”。不过现在除了特别传统的家庭,一般都比较少有人举行成人式了,其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理由是,家长们觉得自己的小孩很聪明,不用“出花园”了。

回答(2):

但愿能帮到你,希望采纳!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

回答(3):

谢神。做果。拜祖先

回答(4):

春节风俗:
还神:对碣石镇的人们来说,春节来临之前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与还神了,虽然很多地方都要还神,但是没有一个地方像碣石镇的人们一样把还神看得那么重要的了,一个一般的家庭,在还神的时候,一般都要花去好几千块的钱买金银衣纸烧掉还神,其他东西就更不用说了,近几年经济不好,不过与寺庙有关的行业却越来越姓盛。
求签:碣石镇佛教盛行,每年大年初九,每个人都要上玄武山佛祖那里求上一只签,看看新的一年是否一切顺利。除了过年,有什么事情,例如工作、健康、婚姻……一切重要的事情的决定,我们镇的人都要求过签才能做决定。而且在每次求签之前,一家大小都一定要吃素以示诚心。因而,解签是碣石人过年期间的一项主要收入,当然,碣石人自己一般都自己解签,只有外地来的善男信女才会找人解签。
开门炮:放鞭炮污染空气,所以除夕的鞭炮是碣石镇政府的一项头疼的事情。在碣石的除夕没有除夕钟声和倒数这种事情,因为这个时候,每家每户的炮烛声掩盖了其他声音,人们相信炮烛声越大新的一年越旺,鞭炮一过,新的一年就开始了,大家就可以打开大门去拜神了。
庙会:在碣石镇,最大的庆典就是玄武山每十年一度的大庆典。为了在庆典上一展风采,每一个社区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绞尽脑汁出节目,舞龙舞狮、布景(就是搭起很高很漂亮的舞台和背景,扮演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踩高跷等等,应有尽有,使人大饱眼服。除了玄武山每十年一次的大庆典之外,最大的庙会是嫲祖的庙会。这主要是当地一些渔民组织的。每年每个村轮流主办,但是每个村都要出节目,一般都要持续好几天,节目丰富多彩,包括踩高跷、潮剧、舞龙舞狮……每个村都以自己的节目受欢迎为荣。但是这也引起了一个大问题,由于围观的人太多,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出现大塞车的情况。当然,这对碣石人的热情没有丝毫影响,就连年轻人也对这样的传统节目感兴趣。
春节食物:
年糕: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年糕还神。很多地方都做年糕,但是我们那里所做的年糕是一个直径有一米的大年糕,这是碣石镇特有的。
萝卜丸:因为年初一和初九要吃素,所以在过年之前很多人家都要买萝卜,剁碎之后脱水,加薯粉做成的,不过由于制作麻烦,现在有人专门制作萝卜丸,所以自己做的人家越来越少了,制作萝卜丸也成了一种职业。
鱼丸:因为是沿海地区,所以从以前,逢年过节,我们就有做鱼丸的习惯,以前每一户人家都做,不过和萝卜丸一样,现在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腌蚝子,把生蚝加上盐,用特制的工艺腌制而成,很香,特别的是在碣石蚝是作为一种素菜生吃的。
端午节:端午节,在碣石没有吃粽子的习惯,不过现在受了其他地方的影响也有人吃粽子。传统的节目除了划龙舟之外,最有特色的风俗就算洗“午时水”和喝酸梅汤了。所谓的“午时水”就是中午时候从井上搭上来的水加上榕树叶和另一种有特殊香味的草。用午时水洗澡和洗脸据说可以驱除厄运,而喝酸梅汤就是解暑用的每年3、4月是杏子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会买上几十斤杏子,腌制成咸酸杏子,端午节酸酸甜甜的酸梅汤就是这个做的。
七夕: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在碣石却是纪念七仙女的日子。七夕晚上,人们会在院子里或者阳台上摆上贡品,一般是清茶、熟芝麻、芋头、炒花生、炒米、七果(七种时令水果)、花篮,可以保佑家里的女孩子健康成长和心灵手巧。
中元节:
中元节是碣石镇的另一个很有意思的节日碣石人叫鬼节,要做一些东西祭祀那些孤魂野鬼。一般这个时期,家里的大人都不让小孩到处去,特别是海边,因为“不干净”。但是这个时候又是一个大家一饱眼福的时候。整个农历七月,从十二开鬼门关到三十关鬼门关,每个社区都轮流或者同时在进行一些祭祀的活动,他们会在大路或者空地上搭起很高很大的帐篷,那个社区或者在那里工作的人就会带上祭祀品去那里祭祀。而公家也会凑钱做很多纸扎,包括床、凳子、脸盆、手表……生活中的东西只要你叫得出名字的,什么都有,而且做得很精美。人们还会吧一些祭祀的食物摆成很特别的形状和图案。在这么多东西之中,有一样最特别的就是“金银山”,用金色和银色的纸做成的,是必不可少的祭祀品,一到晚上金光闪闪的,吸引很多大人小孩参观,有些地方做得特别好,例如我们那里的新饶,他们的祭祀是出了名的有东西看的,纸扎能做成几层楼高,特别壮观。一个社区的祭祀持续一天,过了午夜这些东西就都会烧掉。
中秋节:碣石中秋节的感觉跟七夕差不多,就连贡品也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拜的是月亮。当然,人们也会吃月饼,只是这里不像其他地方那么强调在中秋节团圆的重要,吃月饼也是受其他地方风俗的影响比较多。
冬至:冬至要吃汤圆和羊肉。由于冬至跟农历年很近,所以人们有吃了冬至汤圆就长大一岁的说法,所以汤圆是一定要吃的。而炖羊肉纯粹是因为保暖的需要。
在碣石,除了各种节日风俗之外,还有其他习俗。例如,如果哪一家人有小男孩出生,就要出钱在就近的庙宇中播放电影,这些露天电影都是免费了,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视的普遍,现在看露天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虽然现在露天电影还在播,不过已经没什么观众了。成人仪式也是很好玩的。每家每户都要为年满15岁的小孩子举行成人仪式。那天早上,小孩会穿上新买的红色衣服和红色鞋子,在床上躲上一整天不出来,家里人会为他准备红鸡蛋和鱼丸等传统食物让他在床上吃。第二天早上,他就要在别人起床之前,出来到周围的没什么人街道走走,然后在回家,有走出家门增长见识的意思,所以也叫“出花园”。不过现在除了特别传统的家庭,一般都比较少有人举行成人式了,其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理由是,家长们觉得自己的小孩很聪明,不用“出花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