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ABCD。
从外部供应商提供的,属于审计外部证据。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
审计证据的特性包括充分性和适当性(sufficiency & appropriatenes),其中适当性又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relerance&reliability)两个方面。
审计证据类型有:
1、结合审计具体目标阐述审计证据按其存在形式(或称按其外形特征)的分类,即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
2、实物证据。在对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项目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首先考虑通过清查、监督或参与盘点来取得实物证据以证明它们是否存在。
3、书面证据。审查有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各种明细项目表、各种合同、会议记录和文件、函件、通知书、报告书、声明书、程序手册等。书面证据是注册会计师收集的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一种证据。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基本上都以书面证据为基础。
4、口头证据。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往往要就以下事项向有关人员进行询问:
①被审事项发生时的实况;
②对特别事项的处理过程;
③采用特别会计政策和方法的理由;
④对舞弊事实的追溯调查;
⑤可能事项的意见或态度等等。通常,口头证据本身不能完全证明事实的真相,因为被调查或询问人可能有意隐瞒实情或由于对过去事情记忆上的模糊或遗漏而导致口头证据不准确、不完整。
5、环境证据。包括:反映内部控制状况的环境证据、反映管理素质的环境、反映管理水平和管理条件的环境证据。
审计中两种思路会同时进行,并以前者为主,概括如下:
(1)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自上而下层层拆解拆细,去寻找支持这些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的证据链(其中完整性最难以保证)。
对于现金流量表,我所见到的大多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内容倒算出来的(具体可参考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教材相关内容,不过有朋友反映有些公司会细致到标记每笔分录的现金流量类型)。
(2)基于商业逻辑去分析财报数据,包括和历史数据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数据作比较;考虑销售收入与经营环境变化的关系(比如钓鱼岛事件严重影响日企的销售收入);看看财务报表有无明显不合理之处,如果有,则进一步采用第(1)种方式深究。
如果存在造假的话,那审计和造假就是一个“看谁做得更完美”的较量,审计者能否发现,取决于造假的程度和审计的深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面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