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青县的历史

2024-11-08 11:37:0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青县的历史沿革

唐虞夏殷境地冀州。春秋战国属燕境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在境内木门店设参户县(属渤海郡)。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改参户县为参户侯国。东汉并入章武县。北周属长芦县地。隋代东部属鲁城县地。唐昭宗年间于此设芦台军,后改乾宁军。五代时乾宁军入契丹,改为宁州。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收置,复置乾宁军,并于此地设永安县(治今清州),属沧州。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改永安县为乾宁县,属乾宁军。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乾宁军升清州,领乾宁县。金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改乾宁为会川县。蒙古太宗二年(公元1230年),改州为府,称清宁府,七年(公元1235年),复治清州。明洪武初年以州治,会川县省入。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改“清”为“青”撤州为县,始称青县(当时城南有一河经常洪水泛滥,于是去“清”的三点水,改为“青”,取四季长青之意),属河间府。清中期改属天津府。1913年青县改属直隶省渤海道。1949年划归沧县专区。1952年改隶天津专区。1958年并入静海县。1961年7月复置青县,属沧州专区。1970年属沧州地区。1986年始属沧州市。

回答(2):

据《河北省县名考原》载:“宋乾宁军在今青县地,大观二年升为清州。宣和遗事载,大观二年,黄河清。诏曰:国家承百五十年,三有河清之应。
”明洪武八年(1375年),降清州为县,因城南决口,为永避水患,并取四季常青之意,改“清”为“青”。1996年,青县辖5个镇、5个乡:清州镇、新兴镇、流河镇、木门店镇、金牛镇、曹寺乡、周官屯乡、马厂乡、
盘古乡、陈嘴乡。2000年,青县辖6个镇、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8222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清州镇
91631、金牛镇41580、新兴镇 35683、流河镇 34758、木门店镇 29181、马厂镇 39554、周官屯乡
19453、曹寺乡40665、盘古乡 28634、陈嘴乡 17184、农场虚拟乡
3905。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常住人口为40213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8222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
19909 人,增长5.21%。年平均增长率为0.51%。自然条件
抗日战争时期,贺龙,吕正操曾经战斗的地方,于时雨率部巩固和扩大青县抗日革命根据地,1945年杨成武司令员领导8,9,10,11军分区解放青县等各市县,地处中纬地带,西白庙市。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2.1℃,全年日照2769.8小时,无霜期180天,年均降水量618mm。境内地势平缓,西高东低,海拔最高7.5米,最低398.5毫米。

回答(3):

青县位于冀东平原东部,东临渤海,北依京津,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永安”、“乾宁”、“会川”、“清州”等。相传这里曾是盘古择居之地,现有盘古墓、盘古沟、盘古港、盘古里(村)、盘古潭、盘古庙等多处遗迹,在中国盘古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隋炀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县境内穿过,自古以来,此地商贾云集、百业俱兴。   明洪武八年始称青县,属河间府。1938年,共产党置青县委员会,驻地大城县于远头村,隶属冀中区三地委。1958年11月1日撤青县建制并入静海县,属天津市辖。1961年6月1日恢复青县建制,改属沧州专区,1970年改属沧州地区,1986年4月5日改隶沧州市辖。城区辖14个社区居委会:新华、东环、曙光、南环、乾宁、福泰、北城、迎宾、康泰、西城、新立、荷花池、安康里。

回答(4):

百度一下就有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