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国家政策层面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在国家层面政策的不断推动下,我国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适合本地发展环境的人工智能“十三五”相关规划,据前瞻对制定了具体产业规模发展目标省市的整理,中国12个省市2020年的规模目标达到4290亿,远远超过国家层面制定的1500亿的目标。
另进一步研读各省市的政策,可知现阶段国家较为注重人工智能领域四个领域的建设——基础层看,注重芯片等硬件研发、技术层则注重智能计算平台的搭建、智能感知处理、智能交互中心的建设,而应用层则注重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人才培养政策更倾向基础层与复合型人才
相较于国外,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培育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加快推进,多层次地促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成。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2019年,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得首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2020年3月,教育部再次审批通过180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
2020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着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水平。2020年3月,科技部等部门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
从政策上的颁布可发现,我国人工智能人才政策越来越重视人工智能基础层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