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策对于我们研究名物和古代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古代的物品,我们现在已经不得知它的名称了,有些东西只存在于文献中,有些连文献也失载,所以遣策对我们了解古代的物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湖北张家山出土汉简《遣策》为例,比如遣册中记录了一种叫做“伏机”的东西,这里的“机”和机器没有任何关系。在古代这种机一般是指桌案一类的东西。
汉以前很多墓中都出土遣策,而且遣策所记的内容与墓中所出的物品有很多也是可以一一对应。比如湖北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器物,其中很多器物可与遣策一一对应。张家山汉墓中所出土的遣策也有很多可与墓中出土的物品对应。
按照遣策的特点应该是遣策上的内容与实际出土的物品应该完全对应才是,但实际情况是很多的墓中物品与遣策内容并不能完全一一对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里面恐怕有三个原因。第一是腐烂,我们知道汉代以前墓葬距离今天已经有几千年了,这几千年间一直埋藏在地下,而且因为有地下水泡在水中,有些易腐烂的东西没办法一直保存到最后,所以遣策中记录的一些东西可能是因为腐烂了才无法一一对应。第二是入藏缺漏,其实下葬或陪葬记录是一种情况,真正入土又是一种情况,很多好的东西可能中途就没有下葬,或者记录本身就是错误的。
这种情况也没办法一一对应。第三,中途被盗。从我们现在发掘了很多墓可以看出,有些墓葬下葬之后没多久就被盗了,还有一些是后代逐渐被盗的,这种情况遣策所记录的东西和实物也不可能对应。
以前有很多学者讨论用于写字的桌案什么时候产生的?因为这个问题不只是家具发展史的问题,还涉及到写字姿势的问题,有桌案的书写和无桌案的书写方式有天壤之别。
很多学者认为用于写字的桌案产生很晚,至少在汉代还没有,正是因为这种既定认识的影响,很多学者看到张家山《遣策》中的“伏机”时,大都没有将这个“伏机”与桌案相联系。后来台湾的邢义田先生,综合汉代墓葬出土文物、画像石等材料,讨论汉代用笔书写的情况时,举出了大量桌案材料,并用了张家山《遣策》中的“伏机”这条材料来说明汉代时就已经有作案了。
所以,虽然只有两个字,对于家具的发展史、书写方式的演变都有重要意义。这种文献例证还有很多,可见遣策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古代的实物乃至古代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材料。
遣策对于我们研究名物和古代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古代的物品,我们现在已经不得知它的名称了,有些东西只存在于文献中,有些连文献也失载,所以遣策对我们了解古代的物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湖北张家山出土汉简《遣策》为例,比如遣册中记录了一种叫做“伏机”的东西,这里的“机”和机器没有任何关系。在古代这种机一般是指桌案一类的东西。
因为很多古代的物品,我们现在已经不得知它的名称了,有些东西只存在于文献中,有些连文献也失载,所以遣策对我们了解古代的物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随葬品文物过多,名称数量的记载就要用遣策。遣策所记的内容与墓中所出的物品有很多也是对应的。
因为很多古代的物品,我们现在已经不得知它的名称了,有些东西只存在于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