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教育方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工作总方向。经过多次的修改与整合、多次曲折道路后现总结如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创办了培养革命人才和提高人民文化科学水平的人民教育事业。
3、党为指导人民教育的发展,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党的工作重心,先后制定了不同的教育方针。
4、1934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中央苏区首次提出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规定要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6、1983年 9月,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扩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时期
1、1952年 3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和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提出:“应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2、1956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 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1958年 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到:“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就是既有政治觉悟又有文化的、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
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改的教育法,将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规定,在教育的性质中增加了“为人民服务”,在教育基本途径中增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教育的目标上增加了美育方面的要求。
这一规定,把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法律形式转化为国家意志,具有强制性。
它规定了教育的性质、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核心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三个最具有战略决定性意义的问题。
党的教育方针是我们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有关教育事业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和方向性。
深刻认识党的教育发展的时代内涵,准确把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现实基础,科学谋划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教育天职。
我国教育方针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基本途径。
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在新时期要继续坚持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党的十六大、十八大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又分别对教育方针进行了明确。
资料来源:乐山市教育局:朱世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人民满意的四川现代教育
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方针(guiding principle for education )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
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