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意义是什么?

2024-11-17 10:39:2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施耐庵本人对《水浒传》的定位,就是一部“民族励志书”,呼唤的是“全民的强悍”,呼唤的是“集结全民的力量”,来反抗这个异族统治的强权政府。因此,他的“立场”就是站在“造反派”这一边的。因此,晁盖等人图谋抢劫,他称为“聚义”;朱仝徇私枉法,放走抢劫犯晁盖,他称为“义释”;歹徒们上了梁山,进行抢劫,他却说是“替天行道”!

,《水浒传》以“结义”、“聚义”为全书的结构线索,又特别标举一个“义”字为全书的精神核心。宋元以来的小说、戏曲最喜杜撰所谓“结义”的故事,津津乐道而不疲。不仅《三国》、《水浒》,其他故事亦多如此。所谓结为“异姓兄弟”,形式上是对中国长期以来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关系的“模拟”,但这种“亚关系”的被强调,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对传统思想“解构”的一面,这正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体系变化在人们观念心理上的一种表现。因为中国古代从宗法社会关系体系派生出来的传统道德思想——特别是董仲舒、朱熹等人对儒学进行一次次改造以后的道德思想一直是以“忠孝”为首的。“孝”是基础,“忠”是“孝”的放大,而皇权至上又将“忠”推到绝对的高度。现在这种非血缘的“亚关系”被强调,“义”的地位被提高,尽管没有否定“忠孝”的意思,却无形中贬抑了“忠孝”。  

从标举“义”这一点上看,《水浒传》与《三国志演义》等许多同时代的“通俗文学”作品基本是一致的。这些通俗文学作品中的“义”与中国儒家经典中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义”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很大的差别,说明了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异于往古的变异。不过,《水浒传》中所强调的“义”与《三国志演义》的“义”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义”在《三国志演义》中是最高的道德概念,尽管其内涵相当复杂,若概而言之,则强调的主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水浒传》讲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草莽间英雄好汉的传奇故事。梁山好汉打的旗号是“替天行道”,这个“道”只能理解为“公道”,所以“替天行道”大概只能理解为为人间打抱不平。朝廷、官府所不能解决的人间不平之事,由梁山好汉来伸理,诛残除暴,这就是“替天行道”的含义。因此“替天行道”不过是“行侠仗义”的另一种说法而已。也就是说,《水浒传》首先强调的是“侠义”

回答(2):

《水浒传》,是一部“民族励志书”,呼唤的是“全民的强悍”,呼唤的是“集结全民的力量”,来反抗这个异族统治的强权政府。因此,他的“立场”就是站在“造反派”这一边的。因此,晁盖等人图谋抢劫,他称为“聚义”;朱仝徇私枉法,放走抢劫犯晁盖,他称为“义释”;歹徒们上了梁山,进行抢劫,他却说是“替天行道”!

虽然这部书讲的都是贩夫走卒、渔樵耕读的故事,怎一个俗字了得!但是,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不仅是文学的功力,也是艺术的价值,作为不可多得的古典名著之一,它的社会意义更在于它向后世的读者们展现了一副赤裸裸血淋淋的历史画卷,我们的先人,就曾经生活在那样的时代里,在那样的时代里,他们就是那样的生活!

不管是林教头还是武都头,无论是宋押司还是鲁提辖,或高衙内,或西门庆,在这部书里,这些人的思维与行为,我们都能充分的给予理解;这些人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我们都曾似相识,仿佛再也熟悉不过;这些人离我们并不遥远,好像就生活在今天,我们自己的周围。

在《水浒传》这部书里,蔡太师贪得无厌,高衙内横行不法,西门庆为所欲为,宋押司黑白两道,晁天王坐地分赃,黑旋风滥杀无辜。林教头是一定要上梁山的,因为被逼无奈;武都头是一定要触犯刑律的,因为司法不公。读《水浒传》,常常会产生幻觉,分不清到底这是历史还是今天,是小说还是现实,如果这书中的故事是曾经发生过的,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水泊梁山今何在?

看到过有人写文章痛扁《水浒传》,以为是这一株毒草,一颗毒瘤,说它展现的是血腥,宣扬的是暴力。更有人语出惊人,说一百零八将有一百零二个性变态,是同性恋者。还有人严正指出,在《水浒传》里,所有出现的女性人物都是淫荡的,卑贱的,毫无高贵的品质可言,被杀是她们的终极命运,这是对女性尊严的公然践踏!对于以上的种种说法,我给予充分的理解并佩服言论者的眼光独到。只是,我不得不说,《水浒传》的作者是中国人,不是法国人,施耐庵写不出《三个火枪手》,写不出《悲惨世界》,写不出《茶花女》,他只能写他的《水浒传》。如果说《水浒传》是一株毒草,一颗毒瘤,我以为有毒的不是这部小说,是这片文化土壤,而《水浒传》不过是这片有毒的文化土壤之上结出的一颗艳若桃李的丰硕果实而已。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爱它的人与痛恨它的人始终在激烈地争论着,爱的原因与恨的理由,都有一箩筐。如果有洋人鬼佬问: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告诉他中国有本古典文学名著,叫《水浒传》。

四大名著,又称四大小说,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但是其中包含着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在内,所以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不应该被作者的个人情感所干扰,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水浒传》是由作者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西游记》,规模宏伟,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又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想象极其丰富,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瑰宝。《名家彩绘四大名著·西游记》延请戴敦邦、赵宏本等40余名画坛名宿绘制240幅艺术含金量相当高的国画,或豪放粗犷,或质朴秀丽,画科有人、神、魔、怪、山、水、花、虫、鸟、兽等多姿多彩,画法则或工笔勾勒,或写意挥洒,风格或豪放粗犷,或朴拙秀丽,技法上钩勒、渲染、烘托、泼墨、淋漓尽致,多姿多彩地展现了小说中最精彩的场面。文以画平添风采,画借文独具魅力,图文相间,水乳交融。

《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最具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以至于以一部作品构成了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