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表达一件事情、一件事物的真相,或者是一个人的本来面目的成语是庐山真面目。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引证于宋代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白话文:“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扩展资料:
成语解析:
1、【正音】:庐,不能读作“hù”。
2、【辨形】:庐,不能写作“沪”。
3、【近义词解析】:
真相大白
1)解释: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2)出处:现代张继《清白的红生》:“红生还想到村长家里好好解释一下,后来一想一点意义也没有,解释不清的,现在首要的问题不是解释,而是抓紧弄清瘸子华九是从哪里听说的,弄清了,事情便真相大白,他红生也洁白如玉。”
3)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4、【反义词解析】:
改头换面
1)解释: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2)出自:唐代寒山《诗三百三首》第二一四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白话文:“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代的人。”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5、【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6、【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7、【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定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庐山真面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真相大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改头换面
庐山真面目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中文名
庐山真面目
出 处
《题西林壁》
成语解释
词目:庐山真面目
拼音: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注音:ㄌㄨˊ ㄕㄢ ㄓㄣ ㄇㄧㄢˋ ㄇㄨˋ
解释: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成语示例
善作诗今只一家,方见庐山真面目也。——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2]
词语辨析
正音:庐,不能读作“hù”。
辨形:庐,不能写作“沪”。
近义词:真相大白、庐山真面
反义词:改头换面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定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
结构:偏正式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同韵词:鹤立企伫、横驱别骛、别无他物、悍然不顾、虚实失度、单门独户、江山如故、进退中度、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沉迷不悟
英语翻译:one's true character
俄语翻译:настоящий облик
日语翻译:事物の真相
返朴归真,返本还原。
不是庐山真面目
原形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