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公差有无基准的区别,比如线轮廓度在有基准和没有基准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区别,任何方面的,有人?

2025-03-28 10:52:1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形位公差有无基准的区别是:无基准要求时是形状公差,而有基准要求时是位置公差。理想形状由理论正确尺寸决定,也就是确定它的形状,方向和尺寸。

打个比方说工件上的一条曲线,在加工的时候要规定这条曲线在所选的理论正确尺寸公差范围内才算合格,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球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而这些圆的圆心位于理想轮廓上。

扩展资料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1、形状误差

指零件上的点、线、面等几何要素在加工时可能产生的几何形状上的误差。

如:加工一根圆柱时,轴的各断面直径可能大小不同、或轴的断面可能不圆、或轴线可能不直、或平面可能翘曲不平等。

2、位置误差

指零件上的结构要素在加工时可能产生的相对位置上的误差。

如:阶梯轴的各回转轴线可能有偏移等。

目前有一种高效测量各种形位误差的测量方法,就是可以直接利用数据采集仪连接各种指示表,如百分表等,数据采集仪会自动读取测量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无需人工测量跟数据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机械测量效率。

测量仪器:偏摆仪、百分表(或其他指示表)、数据采集仪

测量原理:数据采集仪可从百分表中实时读取数据,并进行形位误差的计算与分析,各种形位误差计算公式已嵌入我们的数据采集仪软件中,完全不需要人工去计算繁琐的数据,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的准确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位公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线轮廓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轮廓度

回答(2):

形位公差有无基准的区别只是在于表达的含义不同:

若轮廓度带了基准(这里说的是点基准或者线基准)就增加了一层含义:位置。可以更加偏向于理解位置度。这个时候的轮廓度表示:位置/方向和形状。也就是说自身轮廓形状也不能超出给定的数值。

轮廓度如果没有基准,表示自身的大小,是形状公差,例如:理论直径20的圆,轮廓度0.2,表示圆的大小是:20±0.2;

有一种特例:轮廓度以面为基准,举例:一平面上有一个20直径的理论圆,轮廓度先对与面基准是0.2.这种情况下,还是需要参照自身轮廓理解,即,这时的轮廓度含义理解为圆大小20±0.2

扩展资料:

形位公差注意事项:

1、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

2、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轴段在内.(新标准中箭头指向轴线或中心线的标法已废止)。

3、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

4、当公差带为圆或圆柱体时,在公差数值前需加注符号"Φ",其公差值为圆或圆柱体的直径.这种情况在被测要素为轴线时才有.同轴度的公差带总是一圆柱体,所以公差值前总是加上符号"Φ";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轴线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圆柱体公差带,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号"Φ"。

5、对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数值后加注相应的符号,如(+)符号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腰鼓形外凸,(-)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鞍形内凹,(>)说明误差只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减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实体要求时,则需加符号○M。

在框格的上,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说明.如对被测要素数量的说明,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属于解释性说明(包括对测量方法的要求)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下方.例如:在离轴端300mm处;在a,b范围内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位公差

回答(3):

有没有基准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轮廓度,如果没有基准,表示自身的大小。是形状公差,例如理论直径20的圆,轮廓度0.2,表示圆的大小是:20±0.2

若轮廓度带了基准(这里说的是点基准或者线基准)就增加了一层含义:位置。你可以更加偏向于理解位置度。这个时候的轮廓度表示:位置/方向和形状。也就是说自身轮廓形状也不能超出给定的数值。

有一种特例:轮廓度以面为基准,举例:一平面上有一个20直径的理论圆,轮廓度先对与面基准是0.2.这种情况下,还是需要参照自身轮廓理解,即,这时的轮廓度含义理解为圆大小20±0.2

如有不懂,请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