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侠五义和三侠五义有什么关系和区别

2024-11-13 11:55:3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区别:

1、含义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是清代石玉昆所著。

《七侠五义》原作者俞樾认为侠客不应该只有三个,于是将原来的「三侠」,即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和双侠丁兆兰丁兆惠,增加了小诸葛沈仲元、东方侠智化和小侠艾虎,同时将双侠拆成两个,于是变成了七侠。

2、内容

《三侠五义》的第一回为「狸猫换太子」。

《七侠五义》中第一回的「狸猫换太子」情节删除。

俞樾先生(曲园)在赞赏肯定《三侠五义》的同时,认为其中“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殊涉不经”乃“援据史传,订正俗说”改写第一回。

3.出版时间

《三侠五义》在1871年以前就成书了,1879年出版。

《七侠五义》在1889年由清代文人俞樾先生改订为并出版。

联系:

主要是内容方面的联系,《七侠五义》除了删除《三侠五义》第一回「狸猫换太子」的情节,两者内容完全一致。

扩展资料

《三侠五义》的后世影响:

《三侠五义》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作品,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称得上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由此掀起了各类武侠题材文学作品的高潮。

《三侠五义》有关武功技击(如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提纵术等)、江湖勾当(如闷香、百宝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脸面具等)以及机关埋伏(如八卦连环堡)种种名目之演述,均对以后武侠小说之内容素材有决定性之影响。

此后武侠公案、短打评书盛极一时,例如《五女七贞》、《彭公案》、《永庆升平》、《小五义》,民国《三侠剑》、《雍正剑侠图》等纷纷问世。

清末民初亦有大量知识分子投身武侠小说创作,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比如王度庐的《卧虎藏龙》,还珠楼主的《蜀山奇侠传》,一直到港台金庸的《神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古龙的《楚留香传奇》、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等等.....的武侠小说都在它的影响之下。

回答(2):

关系:

主要是内容方面的联系,《七侠五义》除了删除《三侠五义》第一回「狸猫换太子」的情节,两者内容完全一致。

区别:

1、含义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是清代石玉昆所著。

《七侠五义》原作者俞樾认为侠客不应该只有三个,于是将原来的「三侠」,即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和双侠丁兆兰丁兆惠,增加了小诸葛沈仲元、东方侠智化和小侠艾虎,同时将双侠拆成两个,于是变成了七侠。

2、内容

《三侠五义》的第一回为「狸猫换太子」。

《七侠五义》中第一回的「狸猫换太子」情节删除。

俞樾先生(曲园)在赞赏肯定《三侠五义》的同时,认为其中“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殊涉不经”乃“援据史传,订正俗说”改写第一回。

3.出版时间

《三侠五义》在1871年以前就成书了,1879年出版。

《七侠五义》在1889年由清代文人俞樾先生改订为并出版。

对《七侠五义》的评价:

有两种不同意见: 一是认为俞樾的修订起了不小的作用。二是认为俞樾的改本《七侠五义》不如原本《三侠五义》

1923年12月28日鲁迅致胡适佚札言:“我以为可重印者尚有数书。一是《三侠五义》,须用原本,而以俞曲园所改首回作附。”鲁迅所著《孔乙己》里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就是讽刺俞樾等迂腐文人改颜查散为严仁敏玩古字。

1925年,亚东图书馆重印《三侠五义》时选用原本。胡适“序”中明确指出:“《三侠五义》原本确有胜过曲园先生改本之处。就是曲园先生最不满意的第一回也远胜于改本。

2000年后的上海戏园里编的《狸猫换太子》新戏,第一本用《三侠五义》第一回作成底本,这可见京班的戏子还忘不了《三侠五义》的影响,又可见改本的第一回删去了那有声有色的描写部份便没有文学的趣味,便不合戏剧的演做了。

这回亚东图书馆请俞平伯先生标点此书,全用《三侠五义》作底本,将来定可以使这个本子重新行于国中,使许多读者知道这部小说的原本是个什么样子。

回答(3):

  《七侠五义》是根据《三侠五义》所做的改编。
  两本书中“五义”(或称五鼠)所指相同·,既: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
  《三侠五义》的三侠指:南侠御猫展昭展雄飞、北侠紫髯伯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
  《七侠五义》的七侠指:南侠御猫展昭展雄飞、北侠紫髯伯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 蕙、 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等七人。
  《三侠五义》,作者为清朝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的内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侠五义》,改编自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小说,近代学者俞樾认为《三侠五义》第一回“狸猫换太子”事,“殊涉不经”,遂“援据史传,订正俗说”,重撰第一回。又以三侠即南侠御猫展昭展熊飞、北侠紫髯伯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合为一侠。实为四侠,增以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共为七侠;原五鼠即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仍为五义士,改书名为《七侠五义》,全书一百二十回,于光绪十五年作序刊行。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众多版本之一。

回答(4):

石玉昆写的《三侠五义》,由俞樾“援据正史,订正俗说”,“别撰第一回”,再更其名曰《七侠五义》,另行出版。 石玉昆的《三侠五义》,本来是唱本。它如何变为现在通行的章回体呢?先是有人把它的唱本删去唱词,成为一百二十回的《龙图公案》,后又经问竹主人润色整理,在光绪五年由北京聚珍堂出版,并因其“极赞忠烈之臣,侠义之士”,故更其名曰《忠烈侠义传》(《忠烈侠义传》含《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三部故事)。光绪十五年,俞樾(1821-1906,字荫甫,号曲园,清代学者)又“援据正史,订正俗说”,“别撰第一回”,再更其名曰《七侠五义》,另行出版。1924年,又经俞平伯先生校勘一次,仍还其原来面貌,排印出版。这就是它几十年来演变的过程。 所以从故事情节来说,《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只有第一回不同而已。 虽有这许多的演变,但从北京首都图书馆所藏车王府唱本的《包公案》和《三侠五义》的抄本对照来看,除删去唱词,文字上有些加工润色之外,情节上也只有两处变动。因此可以说,今本《三侠五义》基本上保持了石玉昆唱本的原来面貌。 《小五义》和《续小五义》顾名思义是《三侠五义》的续书,虽然出版也托石玉昆之名,但文采和人物塑造就要逊色些了,所以鲁迅先生曾言“疑其草创或出一人,而润色则经众人之手也”。 综上所述,《三侠五义》是比《七侠五义》更接近石先生原文的(《小五义》和《续小五义》应该有石玉昆弟子加工的成分),不过这本书也是经过文人加工整理而成,少数细节与石先生说书仍有出入。如果楼主要研究,建议去寻问竹主人与入迷道人的《龙图公案》(或称《龙图耳录》),与现行版本《三侠五义》比较阅读,自会发现江湖眼光与文人笔调的微妙差异。
满意请采纳

回答(5):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长篇侠义公案小说。清代无名氏根据说书艺人石玉昆说唱的《龙图公案》及其笔录本《龙图耳录》编写而成,全书120回。清人俞樾(1821-1907)加以增删修订,改写成《七侠五义》,首刊于光绪五年(1879),署石玉昆述。卷首有问竹主人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石玉昆(约1810~1871),字振之,天津人,满清咸丰、同治间著名说书艺人。其说唱之《龙图公案》,今犹有传抄本,唱词甚多。后有人在此基础上,删去唱词,增饰为小说,题《龙图耳录》。光绪年间,问竹主人又加以修改润色,更名为《忠烈侠义传》,又名《三侠五义》,均为 120回。近代学者俞樾认为本书第1回“狸猫换太子”事,“殊涉不经”,遂“援据史传,订正俗说”,重撰第1回。又以三侠即南侠展昭展熊飞、北侠紫髯伯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实为四侠,增以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共为七侠;原五鼠即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仍为五义士,改书名为《七侠五义》,于光绪十五年作序刊行。所以今有《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两本流传。 《七侠五义》,其前身是《三侠五义》(本名《忠烈侠义传》),由清代俞樾改为《七侠五义》。《三侠五义》,系清咸丰、同治年间著名说书艺人石玉昆所述。石玉昆,字振之,天津人。他“博学善辩”,乃“西派之超绝者。自著《三侠五义》等书,谈唱皆雅。殁后有《赞昆》子弟书,名重一时”。 后有续书《小五义》、《续小五义》、《后续小五义》等等。刘浩鹏评书《再续小五义》,单田芳《白眉大侠》也是续书。 《七侠五义》全书一百二十回,前二十七回,步步深入地描写了贤臣包拯的事迹;随后的四十回,以御猫展昭和锦毛鼠白玉堂的“猫鼠”之争为线索,交代了“五鼠”归附包拯的经过以及包拯与侠客们举拔年轻清官、弹劾惩处权奸与贪官的情形;最后五十回,以颜敏巡抚襄阳为中心,由七侠引出王义剪除襄阳王党羽、打探襄阳王阴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