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年,天下初定,但是对于周王朝来说,他们的统治根基并不稳定。
被推翻的殷商王朝的残余势力,以及东部地区的东夷集团成为了周王室最大的威胁,这让周武王颇不放心。为了直接掌控殷商王朝残存势力余部所在地域,武王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由武王四弟周公旦掌管,国号为鲁,意为“鱼儿摆尾,扫荡东夷”。只是由于周公旦需要在周王朝内部辅佐周王,因此鲁国由其长子伯禽接任。
武王的预料果然不错,在其去世后不久,位于山东大地的东夷集团便与殷王朝残部和周朝的部分贵族联手,制造了一场三监之乱。好在周公旦迅速平息了这场叛乱,才确立了周王朝的统治地位。
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周王朝的统治者们,开始尝试用周礼来平定天下,教化其他各族。
因此,在伯禽前往鲁地上任之前,周公给了他一个建议,那就是利用周礼来教化当地的百姓,而伯禽到鲁国后,也时刻牢记父亲告诫,他教导国人不仅从言行举止和内在修养上必遵礼仪规范,依周礼而行,甚至连都城建造都严格按周礼而建。总之,让国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生活在周礼之下,这样才能做到从本质上“收买人心”。
当然,在到达鲁国之后,伯禽所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修建高大的城墙,用以防备善于使用弓箭的东夷人的袭击。因此,伯禽在设计鲁国故城时,将其设计为“回”字型,城墙周长11771米,大“口”为国,为老百姓聚居区域,小“口”为城,为国君居住。伯禽将自己居住的宫殿区即建于国内中心位置,成四方形,国人只能围绕着中心城生活。城内有十条交通干道,东西向、南北向各五条。同时一条宽17米、南北向的中轴线从中心城正中穿越南东门而出,与城外鲁雩坛(即为天坛)遥相呼应,中轴线两旁不得有国人越雷池一步,谨守周礼。尔后每年,伯禽就会带领国人和附近姬姓诸侯宗亲在雩坛上祭天朝礼。
随后,伯禽在位的46年间,他一直念念不忘父亲周公的教导,而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鲁国终于成为统领东方大地的礼仪之邦,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而这种伯禽经过苦心设计的城市布局竟一直延用到明清时期的北京城规划布局中。
礼仪之邦 贫民窟与富人区
毫无疑问,鲁国的逐渐强盛也让其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只是即使是这样的礼仪之邦,也仍无法避免贫富两极分化,使得其城内出现了“贫民窟”、“高档住宅区”和“高新区”等颇有些现代化味道的聚居区域。
鲁国的国际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其不断宣传周礼的教化作用,果然吸引来了不少其他诸侯国的子民,这些拖家带口或者是独自一人来到鲁国的“移民”,或许曾抱着一个个美丽的致富梦想,以为在“礼仪之邦”可以凭着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赢得社会地位,但是遗憾的是,大部分的“移民”最终因为种族问题而被鲁国当地人所排斥。因此他们只能集中生活在故城西部的土地上,从事着农业、手工业等这些为统治者服务的行业。民族成分让他们成为了社会的底层,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小小的房子里,有上顿没下顿,随时面临着明天可能风餐露宿的危机,更没有任何的生活质量可言。然而最可悲的还是他们的居住环境,因为没有社会地位,他们不能享受贵族墓地的待遇,在他们死后只能依旧葬在自家门前。因此,也形成了西城贫民窟家家门前就是墓地这样“毛骨悚然”的独特风景。
而在与西城贫民窟比邻而居的北城,则是周人移民后代生活的地方。 他们大多是在朝为官的贵族富人,享受着高级别的社会待遇,不用从事生产,生活质量优渥,四周环境优雅,治安也很好,不会发生鸡鸣狗盗的事情。
他们还有令人羡慕的超大空间的高级住宅,而且如果感到环境稍有拥挤时,他们还可以迁往东城的高新区重新建造面积更大、环境更为幽美的新生活住宅区。他们还有自己专属的墓地区,就建在西城靠近宫城的地方,规格档次都非常高级而且死后都要紧挨着王室,令他们无比自得。
神秘的南东门之谜
但是,无论西城贫民窟的住房等生活条件如何艰苦,北、东城富人区的生活如何奢靡,他们却都会遵循着一条绝不会在南城居住的“行规”。
“鲁国故城布局之谜,南东门是关键。现在考古遗址公园为鲁国故城的发掘提供了契机,我们正在发掘南东门,不久后就可以还原当时的面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张学海说道,“其实,从鲁国故城的构造就能看出鲁国故城的重要性,但是有很多人不了解鲁国故城的意义。我们要知道没有鲁国故城,何论三孔、三孟?鲁国故城是儒家文化的基础、根基,但是除了一些残损城墙,文物都被保护在地下,没有人知道。所以,现在通过考古遗址公园这种手段把遗址文物发掘出来,让人们知道原来这个地方是有文化根基的。”
其实早在1961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确定,鲁国故城名列其中。“当时遗址文物保护提出一个概念,即要有保护范围、标志说明、科学档案、专人管理这四个标准。按照四有概念,我们开始在山东施行保护方案。”张学海告诉记者。
为确定鲁国故城遗址保护范围,1977年,张学海带领十几名考古队员历时两年,对鲁国故城进行专门的考古钻探、试掘。终于,在这次试掘中鲁国故城历史原貌开始层层揭开。
鲁国故城,位于现曲阜市内,10.5平方公里。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都曲阜。鲁顷公二十四年(即公元前249年)为楚灭,共传世三十四位国君,国祚近900年。
“但是我们以前的理念是划定一个文物遗址保护范围,再派专人管理,那么在这个范围内是限制作业的。” 张学海表示。因此当一个接近香港总面积的鲁国故城遗址保护范围被圈定后,从此这个“保护区”就被插上了禁止的牌子,而这对于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看着一块光秃秃的“地王”裸露在城市中,却只有考古人员知道它下面有一堆的宝贝。
“现在保护政策转变了,不再将文物埋在地下,而是将文物发掘出来,使地下文物遗址与地面建筑结合起来,考古遗址公园就是大遗址保护的新产物。但是考古遗址公园也并不是考古人员发掘出两三个点就可以完成的,考古遗址公园不等于纯粹的城市考古,它是将科研、教育、旅游休闲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个整体的规划,鲁国故城共有48处重点保护范围,五年也只是一个阶段。”至少十年是张学海给考古遗址公园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