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管理阶段和文件系统管理阶段的数据库管理各有哪些特点?

2024-11-28 03:46:5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人工管理阶段

1、不能长期保存数据。

2、数据并不是由专门的应用软件来管理,而是由使用数据的应用程序自己来管理。

3、数据不能共享。

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文件系统阶段也是数据库发展的初级阶段,使用文件系统存储、管理数据具有以下4个特点:

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有了大容量的磁盘作为存储设备,计算机开始被用来处理大量的数据并存储数据。

2、有简单的数据管理功能。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脱钩,程序和数据分离,是数据和程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减少了程序员的工作量。

3、数据共享能力差。由于每一个文件都是独立的,当需要用到相同的数据时,必须建立各自的文件,数据还是无法共享,也会造成大量的数据冗余。

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在此阶段数据仍然不具有独立性,当数据的结构发生变化时,也必须修改应用程序,修改文件的结构定义;而应用程序的改变也将改变数据的结构。

扩展资料

人工管理阶段也称为单项处理阶段,是会计核算软件发展的初级阶段,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初步得以应用,主要用于会计业务的单项处理。主要是模仿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的方式和程序,着重解决那些数据量大、计算简便但重复次数多的单项会计业务,如工资计算、固定资产核算等。

文件管理阶段比单项处理阶段进化了一步,由专门的软件即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文件系统可以将财务部门内部所有单项处理集中起来组织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利用“按文件名访问,按记录进行存取”的方式进行访问和存储,文件系统实现了记录内的结构性,但整体无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件管理系统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工管理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处理管理

回答(2):

一、人工管理阶段
50年代中期之前,计算机的软硬件均不完善。硬件存储设备只有磁带、卡片和纸带,软件方面还没有操作系统,当时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这个阶段由于还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程序员在程序中不仅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还要设计其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输出方式等。当
数据的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改变时,用户程序就必须重新编制。由于数据的组织面向应用,不同的计算程序之间不能共享数据,使得不同的应用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复
数据,很难维护应用程序之间数据的一致性。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 计算机中没有支持数据管理的软件。
* 数据组织面向应用,数据不能共享,数据重复。

二、文件系统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中有了专门管理数据库的软件——操作系统(文件管理)。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大容量存储设备(如硬盘)的出现,推动了软件技术的发展,而操作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数据管理步入一个新的阶
段。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以文件为单位存储在外存,且由操作系统统一管理。操作系统为用户使用文件提供了友好界面。文件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脱钩,程序和
数据分离,使数据与程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用户的程序与数据可分别存放在外存储器上,各个应用程序可以共享一组数据,实现了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
但由于数据的组织仍然是面向程序,所以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而且数据的逻辑结构不能方便地修改和扩充,数据逻辑结构的每一点微小改变都会影响到应用程序。由于文件之间互相独立,因而它们不能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操作系统不负责维护文件之间的联系信息。如果文件之间有内容上的联系,那也只能由应用程序去处理。

* 在程序中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数据与程序不独立。
* 数据处理方式——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