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2025-04-16 10:38:2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规律的体现,是古人观察自然界,人类社会等得出的规律性的东西。这些东西与自然背景、社会背景、民族背景没有任何关系。特征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我们今天的发展只重利只重名,忘记了自然的规律,不懂传统文化的规律了。儒学、道学和佛学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在体现宇宙的规律而已,不需要我们去讨论,我们的智慧离这些圣人太远,我们只能向他们学习,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爱国主义与民族文化不是一回事,信仰又是另一个概念。爱国是一个国家的人的义务,文化是世界的财富与爱不爱国没有关系,信仰是宗教的概念,三者怎么能混为一谈。所以 提这几个命题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就不够。
中国教育的核心中国教育的总纲:五伦为纲,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学习的方法抓住五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所以穷理也。学习重在笃行,则自格知修身,以至於生活、工作、处世接物、要落实,要践行。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修身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处世之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待人之道。一、 教学五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教学的纲目。这五条每一条里面都有这八个纲目。1. 『父子有亲』是道德;父子要有怨,就与道德完全相违背,家庭就出问题。儿子杀父母,父母杀儿子,父子没有亲。本来是有亲失掉之后,有怨恨的时候,那是习气,习性不是本性。本性从哪里看?从婴儿看。四个月前的婴儿见到人都笑咪咪的,这个时候他没有被染污,他的本性是善。到他慢慢再长几个月的时候,他就有分别、有执着了,就有染污。教育要从什么地方开始?儒家是讲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的时候就开始。怀孕的时候,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端正,为什么?影响胎儿。到小孩出生之后,做父母的人,做长辈的人,在小孩面前一举一动都要守礼,为什么?让他看,让他听,教他。所有一切不善的事不能让他看见,不能让他听到,从小培养他的本性,防止污染,是这样教的。这个完全是自然的。小孩从出生到三岁,这一句就非常明显,你能看得出来。教育就要把他保持,目标是保持到终身。这个关系,父子有亲的关系,保持到一生,除教育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能做得到。所以汉武帝为国家制定教育政策,遵循古圣先贤教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你建立一个政权,统治这个国家,什么最重要?教育。只要把教育办好,样样都上轨道,这个教育是指伦理道德的教育,为什么?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是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善事,怎么能不好呢?家如是,国亦如是,现在公司也如是。现在很多公司新员工进去第一个月都是培训,然后再进入你工作岗位,这个正确,这个就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他这个不是建国,他是建立公司,建立公司,对所有员工,工作员工是教学为先,先教育。教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要教这五伦。2. 『君臣有义』,「义」是道义。君是领导人,臣是被领导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道义。具体的来说,君仁臣忠,领导人仁慈,被领导的人忠诚。诚是诚实,忠诚。我们为人做事,要诚诚恳恳、尽心尽力把这个事情做得圆满,这是尽忠。3. 『夫妇有别』,「别」是什么?任务不相同,有差别。一个是经济生活的问题,一个是教育,教育是精神生活。两个人需要有一个负责赚钱养家,一个人教育子女。夫妇有别,别在哪里?男子出门工作,负责养家活口;妇女在家庭,所以相夫教子,这她的天职。现在是男女都开放,女子在社会上这个工作的很多,女子在社会上工作,负责家庭经济,这个经济物质生活,先生就要在家里教导儿女。否则的话,两个人都出去工作,儿女没有人教,你只有这一代,下一代就完了。所以说父子,在从前父子有亲,有亲情;现在父子没有亲情,什么原因?接触的时间太少。谚语所谓「见面三分情」,这是讲朋友之往来。父子亲情为什么那么深?天天接触,陶冶在慈爱亲情之中,那个情深情厚。现在很多工作繁忙,跟儿女是一个星期难得见一次面,这个亲情怎么能建立?父母两个都工作,把儿女交给佣人来管带,佣人变成他的父母。佣人是不是真心来教导你的孩子?不会,他自己本身也不懂得,只是照顾你饮食起居而已,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尤其是现在,小朋友叫他看电视,教他玩网路游戏,这里面的内容都是杀盗淫妄,都是暴力色情,他从小就学会。所以今天有很多儿女杀父母,他不会感觉他是错误,他没有一点悲哀,他伤痛这种表情都没有,很自然,他还觉得很快乐,为什么?现在没有人管他,现在他自由了,你说这怎么得了!这个人他可以杀父母,他还有什么人不能杀?他喜欢你的时候,他跟你很好;他不喜欢你的时候,他就可以把你杀掉,连父母都杀,何况别人!西方很多宗教讲末日,我觉得这就是末日。末日是世界的毁灭,不是这个地球毁灭,是这个世界伦理道德毁灭,是这个世界圣贤传统的教育毁灭了,这个社会现象就是末日现象。人与人之间没有亲情,没有慈悲,只有利害,那个利害是千变万化,今天爱你,明天可能就杀你;不爱你了,就杀你了,你说这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时时去防范,防不胜防。「夫妇有别」这个关系太大太大了,两个人总要有一个人养家,一个人教后代。太太出去工作,行,可以,先生在家里教养小孩,要做家事。现在男女平等,两个工作量同样的神圣,决定没有高下,决定没有尊卑,平等的,我们不能不晓得这个道理,不能疏忽。建立一个家庭就是两个任务,建立一个国家也是这两桩事情。国家领导人你要让你一个国家国民吃得饱、穿得暖,能活得下去。其次你要怎样教他?就这两椿事情。一个是经济生活的问题,一个是教育,教育是精神生活。4. 【长幼有序。】『长幼』是讲兄弟。这个『序』是天然的,这个出生它是有次序的,纵然是双胞胎也有次序,不能够不尊重。所以幼对长要知道尊敬,长对幼要懂得爱护,兄友弟恭。这个序是天然的,不可以错乱,这种教育不能小看,在一家维系家道靠的是这个,在一个国维系正统也靠这个,代代相传。在中国历代历史当中,虽有纷争总不太离谱。如果要离谱了,这个国家就会亡,会亡国。5. 【朋友有信。】朋友是五伦之一,关系不是平凡的,道义相交,同生死共患难,互相扶持,这是朋友的意义,信义。这两个字也有讲求,同学叫「朋」,同志叫「友」,所以友比朋的关系更深一层。朋是同学,我们跟一个老师学的,这是朋;友是我们的志愿相同,我们的爱好相同,我们的兴趣相同,我们的目标方向相同,这是友。二、 学习五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所以穷理也。就是明瞭宇宙人生的道理。明白什么?归纳为三件事情,第一个,人与人的关系,五伦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二个,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就是人与环境的关系,大自然的关系。第三个,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要用现代科学家的话来讲,就是人与不同维次空间生物的关系。这三种关系,你明白了,你搞清楚了,你懂得怎样相处了,这是穷理。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后你自自然然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待人接物,你不会违背这个法则三、 笃行六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1. 言要忠要信。不能随便说话,口为祸福之门。只有赞叹,没有毁谤;只有忠信,没有批评。所以一切的灾难过失,都是从批评、两舌、妄语、绮语、恶口,都是从这出来的,所有灾难总离不开这个。我们一天到晚开口说话,你晓不晓得你在造什么业?「不作国贼,不谤国主」,你懂得意思吗?国家的领导人他要做错了,不可以毁谤,为什么?你毁谤他,全国人民对他丧失信心,这个国家马上就乱了。他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说;他做对的事情的时候,赞叹。你这是爱国家,你爱社会,你爱这个团体。我们团体的领导人亦复如是,团体的领导人不论是在面对面,或者背后,你要是毁谤,你要是造谣,你要是批评,你要知道这种言论是把这个团体毁灭掉了,这个团体里面所有的人对领导人失掉信心。犯这种罪业,果报在阿鼻地狱,你何必干这个事情!太可怕了。你细细去观察,看到别人过失,一句话不说;看到别人有丝毫的善行,就要赞叹,所以它有差别。但是礼敬没有差别,善人、恶人平等礼敬。供养没有差别,善人、恶人平等供养。唯有赞叹有差别,如来是称性,凡是称性的那是善,那要赞叹;不是称性的,不赞叹,决定没有毁谤,决定没有批评。喜欢批评,喜欢毁谤,我们知道,他必堕地狱。你在家庭里面,你破坏了家庭;你在团体里头,破坏团体;你在国家社会,是破坏国家,破坏社会,这个罪太重太重了。所以『言忠信』就是佛家讲的四种语言: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忠信,言而有信,说到一定做到,社会大众对你尊敬,觉得你这个人靠得住,不妄语。2. 『行笃敬』,「行」是行为,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对哪个人,礼敬诸佛,平等的恭敬。「笃」是实实在在、恭恭敬敬,不是伪装的,不是假的,出自於内心的恭敬,笃敬。3. 『惩忿,窒欲』,这两个是断烦恼的,「忿」是愤怒,瞋恚要断。「欲」是欲望,这不能有。你看佛法用布施断欲望,布施断悭贪,忍辱断瞋恚,就这两条,佛重视,儒也重视。4. 迁善改过,天天要反省,反省什么?自己的过失。不知道从哪里反省,你就从十善业,每天晚上好好想一想,「不杀生这一条,我有没有做到?不偷盗有没有做到?不邪淫有没有做到?」从起心动念之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你用十条来反省,我这一天当中做到了多少。这最简单的。天天懂得改过,天天懂得迁善,就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日常生活当中不能缺少。四、 处世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是处世之要,也就是我们讲的工作,我们做事情,做事情怎么样?『正其谊』,「谊」是应该不应该,这事情应不应该做,你要懂得。绝不把利害放在里头,为什么?不利,我就不做了;对我有利,我就做,往往就造业了。帮助众生觉悟,对了;制造迷惑颠倒,错了。帮助我们大家和睦相处,对了;如果帮助这个地方各个都对立,错了。这个字你从这些地方去想,你就明白了。今天要团结,今天要化解冲突,不可以制造冲突。制造冲突,你就是罪人,你就完全错了。『明其道,不计其功』,「道」是道理,合情的道义,一切事以道义为标准,不以利害,不以功过,不以这个为标准。我们要把道义做为标准,这就对了。五、 待人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接物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自己不愿意别人加给我的,我就不可以加给别人;我不愿意别人毁谤我,我就不可以毁谤别人;我不愿意别人批评我,我就不能批评别人。这很简单,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先要这样想想,我应不应该起这个念头,应不应该说这个话,应不应做这个事。『行有不得』,我们现在讲的好心。讲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好懂,我们好心做的好事,但是我们得的果报相反,自己还要受灾受难,谁的过失?不是别人的过失,是自己。『反求诸己』,不要怪别人,别人没有错,错在自己,这一生固然没错,前生有错,这讲果报。我今天做的好事,为什么还得不好的报应?你可不要灰心,这个不好的报应正是消自己过去世的业障。佛家讲三世因果讲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们想过去世我到底造的什么因,我这一生所遭遇的、所受的就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要晓得来世什么果报,我这一生所做的就是。我这一生做得好,你来世的果好。这一生虽然做得好,果报不好,过去生中做的因不好。如果你晓得这个,心就平了,不会怨天尤人。反求诸己是真学问、真功夫,决定不能怪人,别人没错。为什么世界不和平?我们的观念错误。错在哪里?一切都是我对,你不对。「我对,你们都不对」,这是制造冲突,怎么能化解冲突!这制造冲突。应该要怎么样?你对,我不对。每一个人都是「你对,我不对」,天下太平,问题就化解了。「别人错了也是对的,我对了也是错的」真正做到了,就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对於这个世界化解冲突、促进和平,做出了真正的贡献。和平是从自己本身做起。天天都看到「别人都不对,我是对的」,永远在制造冲突,哪里会和平!现在在家庭、在学校、在团体、在社会、在国际,统统都要有这个念头,我们才能真正促进和平,真正化解冲突。如果常常「这个人不对,那个人有错误,我一个人很了不起,都是我对的」,你是天天制造冲突,天天制造麻烦,你完全错了,你是世界上的罪人,你怎么能说你是对的。

回答(2):

绷问了,谁有时间去帮你写作文啊,还不如自己查查资料 东拼西凑一下就出来了

回答(3):

回答(4):

欢迎您来儒鸿书院跨文化交际管理师培训班学习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