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答:同学们都知道,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说是文学的四种样式之一,它属于文学艺术的范畴,所以,小说的故事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小说中的情节不是现实生活的原本照抄,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总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的,并有一定发展过程,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过程的。小说情节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时在前面可以有序幕,在后面有尾声。下面我们以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级第八册)为例,谈谈小说的情节。小说的故事开端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五口时常去码头等待于勒归来,然后交代故事发展的起因:菲利普夫妇一家生活拮据,弟弟于勒和他们一起生活,由于于勒行为不正,糟蹋钱,把自己和本应属于菲利普夫妇的遗产挥霍一空,被菲利普夫妇送到美洲去冒险。接着,故事向前发展了:于勒来信说他在外面发了大财,愿意偿还哥哥的损失,同哥哥一起过上好日子。曾经使菲利普夫妇及至全家恐怖的于勒,这个时候成为全家的“救命稻草”,成为通向有钱人生活的福音。于是,菲利普一家盼望着他早日回来,并且拟定了上千种花于勒钱的计划。故事的高潮是他们一家在往哲尔赛岛的船上遇见了于勒,读者本以为菲利普夫妇与于勒会热情拥抱,但故事至此,情节却陡然一转:此时的于勒已沦为形似乞丐的卖牡蛎的穷老头,菲利普夫妇大为惊恐,菲利普夫人还咒骂于勒,怕于勒认出来,连忙躲开。故事的结局更是出人意料,菲利普一家在回来的时候改乘了另一条船,以免再遇见于勒。
菲利普夫妇对来信说有了钱的于勒朝思暮想,望眼欲穿。随着情节的发展,菲利普夫妇与于勒邂逅相遇了,但见到的于勒却穷困潦倒,菲利普夫妇如躲瘟疫般躲避着曾经朝思暮想的人。小说情节曲折,故事生动,引人入胜。通过小说故事情节的叙述,刻画了菲利普夫妇金钱至上,无情无义的品性。
小说情节的发展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我的叔叔于勒》是以追叙的手法,为小说情节设置悬念,进而刻画人物。另外,分析小说情节,不一定按上面这四个步骤去生搬硬套,因为有些小说,是把情节的发展和情节的高潮结合起来写的。
生问:小说是我最喜欢的文学体裁之一,初三课文里精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很多省市也将小说作为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首选,请介绍一下小说阅读的要领。
师答: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所以在三个要素里,人物最为重要。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段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近年来中考小说阅读的题型稳步发展,从命题范围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塑造人物方法的考查;②对文章情节结构的分析;③对文段作用的理解与分析;④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对作者写作目的的分析;
⑤对词语及句子含义和作用的品析;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等。天津市2003年和2004年中考分别考查了小说《华威先生》和《孔乙己》。
概括来讲,阅读小说不仅要了解小说中所写人物、情节,还要把握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领会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思想,阅读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阅读时要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一篇小说中可以写一个人物,也可以写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物,但其中必定有一个或几个集中体现作品主题的主要人物。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有“我”、菲利普夫妇、于勒、船长、姐姐、姐夫等人物,但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小说通过他们对于勒前后不同的态度,表现了他们自私、庸俗、冷酷、势利的性格特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
第二,阅读时要抓住主要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由人物活动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生活事件。小说中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都是通过故事情节实现的。因此,抓住了主要情节,也就抓住了理解作品的钥匙。例如,《变色龙》中,围绕奥楚蔑洛夫根据狗的主人不同,其态度前后六次翻来覆去地变化,通过这个主要情节的展现,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善于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沙皇忠实走狗形象。
第三,理解环境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深刻意义
。例如,《孔乙己》开头对鲁镇酒店格局的介绍,巧妙地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使读者了解到孔乙己生活在阶级对立、贫富悬殊,人与人关系十分冷漠的环境中,这种环境造成了孔乙己最后悲惨的结局。因此,孔乙己的命运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人们才会嘲笑孔乙己,没有同情,没有怜悯,无情地鞭挞了人吃人的封建社会制度。
总之,阅读小说要从分析它的三要素入手,仔细揣摩,就能深刻理解小说的内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领会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