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变位系数的求法:
1、总变位系数:
2、中心距变动系数:
3、齿顶高变动系数:
一般在计算外啮合时已给出了中心距,故计算行星轮与内齿圈的啮合时,总变位系数已定,行星轮的变位系数已定,故内齿轮已无法“选择”变位系数了,这时要看一下,如果啮合角也在20度左右时,如果行星轮的变位系数不大于内齿轮的变位系数,且内齿轮的变位系数不大于0.8,一般说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作图试试。
在安排内齿轮的变位系数时一般主张略大于行星轮或相等,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见,不见得有普遍意义。如果在计算内啮合时发现内齿轮的变位系数比行星轮小得多:首先看行星轮的齿数有无可能减小一个齿以增加在原中心距下内齿轮的变位系数得到增加。其次是适当加大中心距,使内齿轮的变位系数至少要等于行星轮的变位系数。
扩展资料:
齿轮选择变位系数的基本原则
1、润滑条件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
当齿轮表面的硬度不高时(HBS<350),即对于齿面未经渗碳、渗氮、表面淬火等硬化处理的齿轮,齿面疲劳点蚀或剥伤为其主要的失效形式,这时应选择尽可能大的总变位系数x,即尽量增大啮合角,以便增大啮合节点处齿廓的综合曲率半径,减少接触应力,提高接触强度与疲劳寿命。
2、开式齿轮传动
齿面研磨磨损或轮齿折断为其主要的失效形式。故应选择总变位系数xΣ尽可能大的正变位齿轮,并适当分配变位系数,使两轮齿根处的最大滑动率相等,这样不仅可以减小最大滑动率,提高其耐磨损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大齿根厚度,提高轮齿的弯曲强度。
3、重载齿轮传动
重载齿轮传动的齿面易产生胶合破坏,除了要选择合适的润滑油粘度,或采用含有添加剂的活性润滑油等措施外,应用变位齿轮时,应尽量增大传动的啮合角(即增大总变位系数xΣ),并适当分配变位系数xl和x2,以使最大滑动率接近相等,这样可以增大齿面的综合曲率半径,减小齿面接触应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位系数
齿轮变位系数的求法:
1、总变位系数:
2、中心距变动系数:
3、齿顶高变动系数:
4、齿数z=8~20圆柱齿轮的变位系数表:
扩展资料
主要功用
(1)减小齿轮传动的结构尺寸,减轻重量 在传动比一定的条件下,可使小齿轮齿数 zl< zmin,从而使传动的结构尺寸减小,减轻机构重量。
(2)避免根切, 提高齿根的弯曲强度 当小齿轮齿数 z1 (3)提高 齿面的接触强度 采用啮合角 α’>α 的正传动时, 由于齿廓曲率半径增大, 故可以提高齿 面的接触强度。 (4)提高齿面的抗胶合耐磨损能力 采用啮合角 α’>α 的正传动, 并适当分配变位系数 xl、x2,使两齿轮的最大滑动率相等时,既可降低齿面接触应力,又可降低齿面间的滑动率 以提高齿轮的抗胶合和耐磨损能力。 (5)配凑中心距 当齿数 z1、z2 不变的情况下,啮合角 α’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中心 距,以达到配凑中心距的目的。 (6)修复被磨损的旧齿轮 齿轮传动中,小齿轮磨损较重,大齿轮磨损较轻,可以利用负 变位把大齿轮齿面磨损部分切去再使用, 重配一个正变位小齿轮, 这就节约了修配时需要的 材料与加工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位系数
一对齿轮的总变位系数,应满足中心距的要求;小
齿轮取正变位;
满足“五项”要求的变位系数是合理的变位系数(范围)。
五项要求包括,避免根切;避免顶切;避免齿顶变尖;保证重合度;避免过渡曲线干涉。均有计算公式。
一对齿轮的总变位系数,应满足中心距的要求;小齿轮取正变位;满足“五项”要求的变位系数是合理的变位系数(范围)。
五项要求包括,避免根切;避免顶切;避免齿顶变尖;保证重合度;避免过渡曲线干涉。均有计算公式。
自己看图算吧,我这个是大齿轮的中心距计算小齿轮按道理是不会有变位系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