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状元榜眼探花,在现在相当于什么学历?

2025-04-14 17:31:3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类似于现在的研究生学历。

 众所周知,古代选拔人才的方式是科举考试了。隋朝前,选拔方式可谓五花八门,秦朝是世官制,也就是世袭制,一人当官,代代当官。到汉朝,世袭制变成察举制,由地方长官随时考察,选区人才推荐的制度。这种制度沿用到三国,后来曹丕采纳陈群意见,开创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

这些人才选拔制度,都有缺点,不公平。世官制不用说,察举制有主观性,可以暗箱操作。不公平的制度,阻碍了真才实学的人的晋升。长远看,对政治危害也大。

隋文帝上台后,九品中正制被废除,科举制登上舞台。一直到清朝,是封建制度最契合的选拔制度。科举里最低的考生叫秀才,通过童试的童生才称为秀才,童试没有那么好考,五六十的童生大有人在。通过童试后,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正式的科举分三级:乡试、会试和殿试。科举不是年年都有,乡试3年一次,考中者叫举人,《儒林外史》的范进,考的正是这个。乡试的第一名叫解元,然后是亚元,三、四、五叫经魁,第六称亚魁。值得一提,四大才子的唐伯虎,当年只是解元。从秀才晋升成举人,意味可以做官,只能做学官,知县的小官。

 

然后是会试,会试是过渡性的考试,参加会试的,都是以殿试为目的的。通过科举做个官员改变命运,基本在乡试止步了。越往后太难,很难有考生坚持到会试。考中会试的都叫贡生,进贡到朝廷参加殿试的,第一名叫会元,和贡生没有区别,只是喜欢区别称呼,讨个彩头。

贡生然后面对皇帝,考场在皇宫大殿,主考官是圣上。当天考完宣布结果,皇帝钦点第一、二第三,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他的叫进士。

回答(2):

相当于现代的研究生博士生,因为古代的状元榜眼探花之类的是非常难考的,由皇帝直接考核,所以要有真才实学,而且相貌也要不错。

回答(3):

其实不能够笼统的用是什么学历来说,古代的状元、榜眼放到现在就是全国的第一名、第二名了,这可是非常高的成绩了,能够上到好的学校,相应的就相当于博士、硕士之类的了。

回答(4):

相当于现在的中科院院士,古时候能够种状元榜眼,探花的人数相当之稀少,难度非常之大,简直是几十万之一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