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停止打骂孩子。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打骂孩子是对孩子的惩罚,对孩子是极其不尊重的。很多人会觉得孩子就是成人的一个私人物品似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对待,但孩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独立个体,我们所做的事情她都有所感受,彼此尊重是基础。
补救的方法是:帮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打骂会让孩子没有归属感,孩子没有归属感就会尝试通过一些方法来赢得别人的爱和关注,但通常这些方法都是带着错误目的的,家长会因此生气而打骂孩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很自我价值感呢?
1. 学会经常拥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加强我们和孩子的连接。
2. 鼓励孩子,告诉孩子你看到他的一些小进步,如果一开始不习惯,可以尝试写鼓励性的纸条给孩子(比如妈妈看到你今天把书包收拾得很整齐),感谢他在生活中给与你的帮助(比如谢谢你在我炒菜的时候,帮我照顾妹妹)。
3. 安排你与孩子的“特殊时光”,就是一个只有你们两个人的时光,一起做一件能让你们都觉得愉悦的事。这件事要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执行的,可以规律进行的(比如每周一起看一场电影)。
小孩子的心理总是敏感又脆弱,孩子需要引导和呵护,而不是需要棍棒相加的教育。我小的时候,我妈妈的脾气很不好,不光是她脾气不好,她哥哥们的脾气更不好。
所以我小的时候,总会和表哥抱在一起发抖,因为对于他爸爸和我妈妈的身手,我们都深有体会。小时候一做错什么事,就开始打寒颤,因为我知道,无论有心无心,你总是要挨打的。
记得有一次,我打碎了一个杯子,我现在为自己的辩解是:那个杯子放的太在边上了,而且又不是我放的。况且无论是谁从那里经过,都有可能碰到那个杯子以至于打碎,为什么要怪我。
当然,我也只敢现在心里有怨言,当年的我只会乞求爸爸回来早一点保护我。果不其然,妈妈进来看到地上的玻璃渣子,首先就是把我提溜起来放在门口让我面壁思过。
在处理完渣子以后就让我屁股翘高,拖鞋一下接着一下。在我家,家长教训你的时候你是不能哭出声音的,我管这叫无声的哭泣。最后还是爸爸回家好言相劝解救了我。
还有一次也让我印象深刻,那次真的是半死不活吧。不过这次,遭殃的不是我。是表哥。过年了,一家人都去舅舅家里玩。表哥是这些孩子里面年龄最大的,他是应该要照顾我们。但是我只想说,这件事真的不怪表哥。
邻居家的熊孩子和我们一起在小区里面玩,当时大家都各玩各的,谁会去在意别的孩子啊,况且我们在打雪仗,孩子本来就多,多一个少一个没人注意。
然而,很不凑巧的是邻居家熊孩子在我们都要回家的时候不见了,我们都开始找他,最终找不到只能把这件事先告诉了舅舅。好家伙,不说还好,说了以后我舅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拧耳朵说他不听话,然后拎着进了卧室,锁起门来教育。
我听着哥哥哭着说他错了再也不敢了,下次注意……然而舅舅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还是我姥姥在门口哭着求舅舅放了哥哥,舅舅才罢手。
舅舅出来以后就去了邻居家问孩子回来没有,然而这熊孩子只是跟着奶奶去买冰淇淋。这件事也真是太冤枉我哥了。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也知道了其实家长打我们的时候自己心里也在哭泣,小时候留下的阴影也在淡化。所以小时候听话一点就好了。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父母们的宝贝。每一对父母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育子经。有的父母就认为,对孩子应该严加管教,应该对他们非常的严格才能让他们有更好的进步。
父母们的本意都是好的,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有所成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他们可以自己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有着更好的更舒适的生活。但8是有的时候他们的方法用的不是太对,他们会对孩子的一个的错误而产生很大的惩罚,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不健康的教育的方式
有的孩子不适合这样的教育方法,如果对他们非常的严格对他们打骂有可能会造成他们的一些性格上的改变。比如有的小孩儿性格会变的非常的内向,但却不与别人相处。也有的小孩会变得暴躁,用他们父母对他他们严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会让他们有产生一些暴力倾向。
如果孩子们产生了这样的倾向,应该放松对孩子们的管理程度,增加对他们的关心关爱程度。在节假日的时候多带孩子们去游乐园公园等地方玩耍,增加孩子们对家庭的依赖程度,每个孩子的本性都是天真善良爱玩耍的,家长们应该激发他们这样的性格,多陪在孩子的身边,让他们不再害怕你,躲着你。家庭是孩子们的避风港湾,不应该成为他们害怕的地方。家长们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寻找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对于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家长们该和他们进行交流,他们的本意是好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事情做得不合适的时候,你愿意被别人打骂吗?当然不愿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当对孩子怒火中烧的时候。心里就把这句话默念十遍。
用打骂方式管教孩子,还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副作用,就是当家里发生一点小矛盾小摩擦的时候,夫妻之间容易用不适当的方法来交流,比如说吵架,甚至可能动手。
爱人如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