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的后人有张若溎、张若霭、张若澄、张若渟,张廷玉的弟弟的弟弟是张廷璐。
1、张若溎
张若溎(1703~1787) ,字若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张廷玉之子,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桐城)人。
清雍正八年(1730)进士,授兵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升御史,晋给事中,至刑部侍郎,拜左都御吏。
尝充殿试读卷官,乡试考官,山东学政,总裁四库全书馆。七十四岁以疾告休。后又入都参与千叟宴,礼成返里。年八十五卒。
2、张若霭
张若霭(1713—1746)字晴岚(读画辑略作字景采,号晴岚),室名藕香书屋,安徽桐城人。张若霭有家学,祖父张英、父亲张廷玉均为雍正、乾隆朝大学士。
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科殿试金榜中二甲一名进士,未散馆特授编修,后帝亲授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入直南书房,官至礼部尚书,袭伯爵。
3、张若澄
张若澄,字镜壑,一字链雪,自号款花庐主人,安徽桐城人。张若霭之弟。乾隆十年(一七四五)进士,官至内阁侍读学士。乾隆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他是三朝宰相张廷玉的儿子。张廷玉深得皇帝信任,因此在他年老时,把张若澄叫去南书房给他当助手,就这样一步一步升官了。
4、张若渟
张若渟(tíng),张廷玉七子。生于1728年,由贡生纳资为郎,乾隆十四年(1749年)捐刑部湖广司主事,授刑部主事,入值军机处。
以郎中出为云南知府,升四川建昌道,入为太仆寺少卿,历通政使,内阁学士,补工部侍郎。1800年晋兵部尚书,改刑部尚书;卒于1802年;赠太子太保,谥"勤恪"。
5、张廷璐
张廷璐(1675-1745),字宝臣,号药斋,张英第三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应乡试列副贡;五十二年再应乡试中举;五十七年赴会试中一甲第二名(榜眼)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迁侍讲学士。
雍正元年(1723),出督河南学政,因罢试事坐落职;旋即又重新授为国子侍讲,擢国子祭酒,迁詹事府少詹事;七年,擢江苏学政;十年,典浙江乡试;十一年,擢礼部侍郎,再督江苏学政。
乾隆九年(1744),主持江西乡试,后辞职还乡,被称颂为“三朝旧臣,后进楷模”;十年,病逝桐城。一生好学,诗宗唐名家、文法宋诸子,著有《咏花轩制义》、《咏花轩诗集》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廷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