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主要分布在哪里?

2024-11-28 09:30:0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中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省、陕北—内蒙古西部地区、新疆北部和川、黔、滇交界地区。这四个地区的煤炭资源分别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6%、38%、31.4%和5.3%,共计约占85.3%。而沿海工、农业发达的13个省(自治区)总共只有1686亿t,仅占总资源的3.4%;其余省(自治区)市约占11.6%。

回答(2):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状况
截止1999年底,我国煤炭资源/储量总数为10 062.5亿t,其中分布于秦岭——大别山以北的为9 083.4亿t,占90.3%,分布于太行山——雪峰山以西的为8 747.85亿t,占87.0%。其中晋、陕、蒙三省(区)为6 458.51亿t,占64.2%。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分布总体格局是北富南贫,西多东少,从而形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消费格局。
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云南、安徽六省(区)储量占储量总数的77.6%,六省(区)基础储量占基础储量总数的74.8%,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六省(区)资源量占资源量总数的87.80%。

回答(3):

  一、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状况
  截止1999年底,我国煤炭资源/储量总数为10 062.5亿t,其中分布于秦岭——大别山以北的为9 083.4亿t,占90.3%,分布于太行山——雪峰山以西的为8 747.85亿t,占87.0%。其中晋、陕、蒙三省(区)为6 458.51亿t,占64.2%。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分布总体格局是北富南贫,西多东少,从而形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消费格局。
  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云南、安徽六省(区)储量占储量总数的77.6%,六省(区)基础储量占基础储量总数的74.8%,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六省(区)资源量占资源量总数的87.80%。
  二、煤炭资源的煤类煤质特征
  1.煤类分布情况。
  我国煤炭资源数量大且煤类齐全。但各煤类数量和地理分布差异较大。
  ①炼焦用煤。全国煤炭资源/储量中,炼焦用煤有2 645.11亿t,占资源/储量的26.3%。其中气煤1 223.22亿t,占炼焦用煤总数的46.3%;肥煤330.34亿t,占12.5%;焦煤616.84亿t,占23.3%;瘦煤421.23亿t,占15.9%;属于炼焦用煤而未分小类的53.48亿t,占2%。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炼焦用煤在资源/储量中比例较少,只占1/4,且其中一半是气煤,而强粘结的肥煤、焦煤只占炼焦用煤的1/3,炼焦用煤还受灰、硫、磷等有害成分及可选性影响,炼焦用煤资源/储量中真正可作炼焦配煤的不足1/2。在地理分布上更为不均衡,炼焦用煤主要分布在晋陕蒙和华东区,两区占全部炼焦用煤75.6%。其中山西、安徽、山东、贵州、黑龙江、河北、河南等七省有2 222.09亿t,占炼焦用煤总量的84%。各大区中炼焦用配煤的煤类赋存也很不匹配,如东北就缺肥煤和瘦煤,华东缺焦煤和瘦煤,中南缺气煤和肥煤,西南缺气煤和肥煤,甘、宁、青、新缺肥煤和瘦煤。
  ②非炼焦用煤。全国煤炭资源/储量中,非炼焦用煤有7 289.8亿t,占资源/储量总数的73.7%,其中贫煤589.70亿t,占8.1%;无烟煤1 130.52亿t,占15.5%;弱粘煤161.23亿t,占2.2%;不粘煤1 619.1亿t,占22.2%;长焰煤1 488.46亿t,占20.4%;褐煤有1 312.26亿t,占18%;未分煤类的非炼焦用煤及天然焦988.53亿t,占13.6%。总体来说,低变质烟煤,包括弱粘、不粘、长焰煤,它们占非炼焦用煤的58.2%,其次是褐煤和无烟煤。非炼焦用煤的各煤类在地理分布上也极不平衡。无烟煤主要分布在晋、陕、蒙和西南区占81.3%。其中山西(434.36亿t)、贵州(361.39亿t)两省就占70.3%,主要分布在山西阳泉、晋城矿区和贵州的织金、纳雍 、毕节、大方等矿区。而东北、西北区无烟煤则很缺乏。主要作为非炼焦用煤的低变质烟煤(弱粘、不粘和长焰煤)则主要分布在晋、陕、蒙和甘、宁、青、新等省区,它们占97.0%,而晋北、蒙西、陕北、宁东和新疆地区又是其主要分布区。褐煤主要分布于蒙东和滇西南地区,两地占88.0%。
  2.煤质情况。
  ①灰分及其分布。我国煤炭成煤环境多种多样,成煤期地质背景也很复杂。煤中的灰分普遍较高,一般在15%~25%之间。小于10%的特低灰煤大约有1 500亿t,约占资源/储量总数的15%,且主要分布于陕北和内蒙古伊克昭盟的侏罗纪煤田中,其次分布于山西大同和宁夏的侏罗纪煤田中。大于30%的富灰和高灰煤,大致有1 000亿t,占10%。主要分布于晋北和京西的石炭二叠纪煤田中,其次分布于南方晚二叠纪和三叠纪的部分煤田中,如江西三叠纪的洛市矿区、湖南三叠纪的资兴矿区等。
  ②硫分及其分布。煤中硫分的含量与成煤时的沉积环境密切相关,成煤环境为内陆河、湖相沉积的煤,硫分一般小于1.5%,如北方的侏罗纪煤田的煤层,两淮、平顶山等地的二叠纪石盒子组的煤层,华北地区二叠纪山西组煤层等。成煤环境为海陆交互或过渡相的煤层,硫分一般在2%~5%。如北方石炭二叠纪的太原组煤层、华南晚二叠纪龙潭组煤层。浅海相沉积的煤层,硫分可高达6%~10%,如广西合山矿区晚二叠纪煤层,湖北早二叠纪梁山组煤层。
  ③发热量。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中,以中高热值和高热值煤为主,低热值和中低热值煤则很少。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daf)>31MJ/kg占煤炭资源/储量的94.2%。全国原国有重点煤矿煤炭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21MJ/kg的占92.6%。
  ④炼焦用煤的煤质特点。我国炼焦用煤的灰分多在20%以上,以中灰煤居多,低灰煤很少,基本无特低灰煤。煤中硫分以中硫居多,硫分高于2%的约占1/5,低硫和特低硫很少。同时为低灰、低硫者则更少,因此,作炼焦用煤,均须经过洗选和脱硫。我国炼焦用煤往往硫分越高粘结性越强,大部分肥煤硫分在2%以上,硫分低时而灰分则高,其可选性又较差。如我国著名的开滦矿区就是最主要的肥煤产地,它的可选性就很差。炼焦用煤中,气煤几乎要占一半,且易选煤居多。所以焦化厂在实际配比中,气煤占的比重最大,降低焦炭中的有害成分多用优质气煤来加以调控。如河北的邢台、江苏的大屯、山东的兖州都能洗出质量上乘的洗精气煤。
  ⑤低变质烟煤的煤质特点。我国低变质烟煤的最大特点是低灰、低硫者居多,一般原煤灰分均在15%以下,硫分小于1%,最突出的是陕北榆林神木和内蒙古东胜的侏罗纪煤层,灰分一般在10%以下,被誉为天然精煤。闻名于世的大同弱粘煤,原煤灰分也多在10%以下。而晋北朔州的长烟煤原煤灰分高达30%以上,内蒙古准格尔的长焰煤原煤灰分25%~30%,煤质较差。
  ⑥无烟煤的煤质特点。我国无烟煤多数为中灰、中硫、中等发热量和高灰熔点无烟煤。阳泉、晋城的山西组煤层,均是较好的无烟煤,原煤灰分15%~20%,硫分1%左右。宁夏汝箕沟的无烟煤原煤灰分5%左右,是世界闻名的“太西煤”,另外贵州的纳雍亦有部分优质无烟煤。
  ⑦褐煤的煤质特点。我国褐煤以内蒙古东部最集中。煤中全水份20%~50%,灰分一般20%~30%,硫分多在1%以下,应用基低位发热量一般只有11.7~16.7MJ/kg,大体相当硬煤发热量的一半。云南以年轻褐煤为主,煤质更差,小龙潭和先锋矿区煤质则稍好。
  三、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特点
  1.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煤炭消费需求呈逆向分布。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水资源年均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不仅如此,水资源分布还极不平衡,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北方17个省(市区)约占全国面积的60%,而水资源仅占22%,太行山以西,昆仑山——秦岭以北广大地区水资源更少,其面积占全国的4.7%,而同一区域的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90.30%,储量占78.1%。煤炭资源与我国水资源分布正好呈逆向分布,煤炭工业的战略西进不可避免地将面临水资源缺乏的严峻问题。
  我国东部沿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一半以上,煤炭及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而沿海的辽、京、津、冀、苏、浙、闽、鲁、粤、桂、琼等11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总数仅有538.32亿t,占全国5.30%,其中储量有132.65亿t,占全国煤炭储量7.5%。煤炭消费需求与资源/储量也是呈逆向分布,北煤南运、西煤东调(或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的格局将长期存在。
  2.地质条件中等偏差。
  ①煤层多以薄煤层和中厚煤层为主,厚及巨厚煤层少。少量巨厚煤层多赋存于中新生代的褐煤盆地中,如内蒙古东部的伊敏、宝日希勒、霍林河、胜利,云南的小龙潭、先峰、昭通等褐煤盆地。适合露采的煤炭资源/储量只占6%,90%以上是褐煤,其它主要分布于山西的平朔和内蒙古的准格尔矿区,但两矿区煤质较差。煤层的发育状况决定了我国煤炭开发必然是井工开采。
  ②煤田构造中等为主,复杂的较多。除山西和鄂尔多斯盆地的煤田大部分构造简单外,余下各地区的煤田大多断裂、褶皱发育,有时还伴有火成岩侵入。构造较简单的山西一些煤田中还遭受陷落柱的影响和破坏。构造的总体趋势是,南方较北方复杂,东部较西部复杂。
  我国煤炭资源数量多,但优质煤少。被誉为“天然精煤”的优质煤集中分布于陕北和内蒙古东胜地区,且全是非炼焦用煤。有特定用途的炼焦用煤,几乎没有低灰、低硫的资源,必须经过洗选。煤质相对较好的炼焦煤矿区主要集中在山西的离柳、乡宁,江苏的丰沛,山东的兖州和贵州的盘江。无烟煤产地主要是山西的阳泉、晋城,贵州的织纳,织纳还有相当一部分为富硫煤,所以我国缺乏优质无烟煤。仅有的能称上优质无烟煤的是宁夏汝箕沟的二层煤,但目前资源/储量已所剩无几,1999年底尚有4.02亿t。
  ④煤矿地质灾害多。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煤矿,瓦斯涌出量大,突出次数多,强度大,始突深度浅的矿井多分布于华南晚二叠纪煤田中,如四川南桐、天府,贵州的六盘水,湖南的涟邵,江西的丰城等矿区,初步统计,在华南978对矿井中,瓦斯突出矿井173对、高沼气矿井285对,高突矿井达47%。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除部分矿井瓦斯涌出量大,发生过瓦斯突出外,多数矿井瓦斯为一级、二级,瓦斯高突矿井主要分布在开滦、鹤壁、焦作、两淮、韩城等矿区,初步统计在540对矿井中,突出矿井50对,高沼气矿井114对,高突矿井达30%。东北区的煤矿瓦斯涌出量较高,在统计的150对矿井中,突出矿井23对,高沼气井76对,高突矿井达66%。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基底,绝大多数为奥陶系石灰岩,且岩溶发育,晚石炭纪太原组中还含数层石灰岩,亦含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因此,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都不同程度受奥灰底板和太原组灰岩的威胁。在华南晚二叠纪煤田中,不但煤系基底岩溶裂隙发育,含水丰富,而且煤系上覆的长兴、大隆组灰岩亦含丰富的地下水,煤层的顶板和底板水均对煤矿安全构成威胁。
  综上所述,同世界主要采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资源的地质条件应属于中等偏差的水平。
  3.与煤共伴生矿产较丰富。
  我国煤系地层分布广泛,与煤共伴生矿产也较丰富。主要的共伴生矿产有:
  0①煤层气。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资源量预计在16万亿立方米以上,资源特点和赋存条件最具潜力的地区是山西沁水煤田、河东煤田,安徽两淮煤田和黔西煤田。其他一些矿区和煤产地虽资源量不大,但也有一定潜力,如辽宁铁法、阜新,江西丰城,陕西渭北、滇东、川南各矿区等。
  ②高岭土。我国各含煤地层中均沉积有高岭土矿,尤以石炭二叠纪煤系成矿最好。其中大同、新汶、蒲白、准格尔、唐山、介休、阳泉、焦作、徐州、两淮矿区都有丰富的优质高岭土资源,最具资源潜力的是准格尔和徐淮地区,其远景资源可达百亿吨以上。
  ③高铝粘土。我国所有的高铝粘土几乎都产于煤系地层中,主要分布于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和华南晚二叠纪煤系中,最具潜力的是山西、河南、山东各煤田,和贵州二叠纪煤系龙谭组底部。远景资源可达数十亿吨。
  ④膨润土。我国发现的膨润土资源有一半是赋存于煤系地层中,其中最有价值的钠基膨润土80%以上在煤系中发现。最具资源潜力的是吉林、黑龙江晚侏罗纪和早白垩纪含煤岩系中,其他地方也有分布。远景资源预计10亿t以上。
  ⑤硅藻土。我国煤系硅藻土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寻甸、腾冲、先锋第三纪褐煤盆地中,其中先锋煤盆地中的硅藻土矿层达100多m。另外鸡西南的永庆第三纪褐煤盆地中也有硅藻土。两省第三纪煤系中预计有数亿吨硅藻土远景资源。
  ⑥锗矿。煤层中含有多种稀有元素,其中具有工业品位和开采价值的是锗矿。目前发现的锗矿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内蒙古褐煤中,如胜利煤田的锗矿品位可达200ppm以上,所以内蒙古东部和云南大量的褐煤盆地中锗矿资源潜力很大。
  四、我国煤炭资源的远景预测
  根据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三次煤田预测,在全国5个赋煤区,85个含煤区,542个煤田、煤产地中,共预测2 554个含煤区,预测的含煤面积392 572km�2,对华南赋煤区的浙、闽、赣、苏南、皖南、湘、粤、桂、鄂及东北赋煤区的辽、吉以及滇藏赋煤区的滇西、西藏、青海南区等成煤条件较差的含煤区,最大预测垂深1 500m,其余预测最大垂深2 000m。减去1993~1999年已发现证实资源量255.78亿t后,预测结果为:垂深1 000m以浅的预测资源量为18 184.7亿t;垂深2 000m以浅为45 265.26亿t,其中可靠级42%,可能级44.5%,推断级13.5%。
  各省区煤炭资源差异很大,总量超过万亿吨的有新疆和内蒙古区,超过千亿吨的有晋、陕、黔、宁、甘、豫六省(区)。其中新疆区占34.4%,新疆和内蒙古两区占60.4%,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地区。
  从总体资源数量上来讲,我国煤炭资源潜力很大,待发现与证实的资源量很多。煤炭资源总的数量是具有优势的,大体排在俄罗斯、美国之后,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不足,约为全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这又不具优势,其开采条件就更无优势可言。
  五、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煤炭工业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煤炭产量迅速增长。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煤炭供不应求的情况出现缓解并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特别是从1997年以来,由于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煤炭需求量下降,煤炭产量也随着市场的变化逐年减少;随着国家关闭非法小煤矿,整顿煤矿生产秩序等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煤炭产量将日渐稳定,并有可能出现增长。
  截止1999年末,我国共有各类性质煤矿4万多处。1999年原煤产量10.45亿t,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生产原煤51 271万t,平均每处生产原煤86.3万t;国有地方煤矿生产原煤2.02亿t;乡镇及个体煤矿生产原煤3.2亿t,占全国原煤产量的30.6%,平均每处生产原煤0.84万t。
  1.原国有重点煤矿。
  我国原国有重点煤矿595处(其中露天矿16处),核定生产能力55 094万t/a,可采储量约为445.46亿t。1999年生产原煤51 271万t,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49.1%,平均每处生产原煤86.2万t。原煤产量超过1 000万t的特大型企业有17处,产量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22.7%。
  ①结构分析。生产能力大于300万t/a(包括300万t/a)的煤矿37处,占原国有重点矿总处数的6.2%;生产能力为15 915万t/a,是原国有重点矿总能力的29%;剩余储量约159亿t,占原国有重点矿剩余储量的36%。这37处300万t/a以上的煤矿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河北、辽宁、河南、陕西、安徽、内蒙古等到11个省(区)。这些矿井储量丰富,除阜新海洲露天矿因储量枯竭而接近报废外,其余36处服务年限均在20年以上。生产能力200~300万t/a(包括200万t/a)的煤矿20处,占原国有重点矿总处数的3.4%,生产能力4 590万t/a,占原国有重点矿总能力的8.3%,可采储量约28.5亿t。这部分煤矿分布在山西、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宁夏等7个省。在这类矿井中,多数储量比较丰富,80%的煤矿服务年限在30年以上。以上两类煤矿数量不多,但其生产能力及占有的可采储量比例却较大。生产能力100~200万t/a(包括100万t/a)的煤矿136处,占原国有重点煤矿总处数的22.9%,生产能力18 035万t/a,为原国有重点矿总能力的32.73%,可采储量为160.8亿t。这类煤矿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河北、安徽、黑龙江等19个省(区)。这部分矿井储量相对丰富,大多数煤矿尚有一定的服务年限,仅有个别矿井储量萎缩比较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矿井中有一些煤矿尽管有一定储量,但是受“三下”压煤、含硫高、外运困难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部分储量不能开采,减少了矿井服务年限。生产能力小于100万t/a的煤矿402处,为原国有重点煤矿总处数的67.6%,生产能力为�16 554万t/a,是总能力的30.1%,可采储量为97亿t。这部分煤矿处数多,占有的储量比例较小,储量萎缩问题比较突出。有25%的煤矿可采储量趋于枯竭,在2015年以前即可报废。有46%的煤矿储量相对丰富,生产能力比较稳定,服务年限可在30年以上。从总体上看,这类煤矿的总体生产能力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部分煤矿广泛分布在全国22个省(市、区)。
  ②储量分布特征。原国有重点煤矿分布在7个规划区的22个省(市、区),其储量的分布特点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西北多东南少,与煤炭需求呈逆向分布,且具有既广泛又集中的分布特点。山西、内蒙古、黑龙江、辽宁、河北、安徽、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十个省(区)为集中分布区,可采储量388.4亿t,占87.2%,其它12个省(市、区)仅占12.8%,而工业发达的广东等地区无国有重点煤矿,说明我国煤炭的可采储量与开发布局极不均衡,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③煤类及其特征。原国有重点煤矿煤类齐全,从低变质的褐煤到高变质的无烟煤均有,但煤类之间的数量和分布不均衡。在445.46亿t可采储量中,非炼焦煤(包括无烟煤、贫煤、贫瘦煤、1/2不粘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褐煤、烟煤)为213.77亿t,占48%;炼焦煤(包括气煤、气肥煤、肥煤、1/3焦煤、焦煤和瘦煤)为231.69亿t,占52%。炼焦煤所占比例较大,非炼焦煤相对不足。目前我国的煤炭储量以低硫煤为主。根据对原国有重点煤矿煤层硫分分析,低硫煤(Std<1%)储量326.09亿t,占73.2%;中低硫煤(1% ④自然条件。我国南方矿区的地质条件较复杂,主要表现在煤层稳定性差、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厚度多为1m以下的薄煤层,而北方地区相对简单。据统计,在原国有重点煤矿中,地质条件为Ⅰ类(较好)的煤矿148处,占24.87%,可采储量237.8亿t;Ⅱ类(中等)煤矿278处,占46.72%,可采储量184.02亿t;Ⅲ类(较差)煤矿169处,占28.40%,可采储量20.64亿t。Ⅰ类煤矿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陕西;Ⅱ类煤矿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安徽、山东;Ⅲ类煤矿主要分布在吉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等。17个1 000万t以上的大局,地质条件相对较简单。据统计,原国有重点煤矿煤层埋藏深度小于300m的186个,占31.26%,300~600m的煤矿275个,占46.22%,600~1 000m的煤矿128个,占21.51%,大于1 000m的煤矿仅6处,占1%。我国的煤层埋藏深度具有东部深西部浅的特点,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煤田被几十米到几百米的新生界地层覆盖,一般为全封闭式煤田,煤层埋深较大,而西部地区多属于暴露或半掩盖式煤田,煤层埋藏深度相对较浅。
  ⑤主要灾害。我国煤矿受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其中瓦斯和水是我国煤矿的主要灾害。遭受瓦斯危害的程度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有重点煤矿属于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的煤矿约占45%,除山东、内蒙古的大部分矿区为低瓦斯矿井外,普遍受到瓦斯的危害。我国北方石炭二叠纪煤田普遍受煤系底部奥陶纪石灰岩岩溶承压水的威胁,受水威胁煤矿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陕西等省(区)。另外,以上省(区)的上部二叠纪煤层储量已呈锐减趋势,生产重点逐步向受水威胁严重的深部太原组煤层转移,受水威胁储量的比重将逐年上升。自然灾害是制约煤炭发展的重要因素。
  ⑥回采率。原国有重点煤矿比较重视资源的保护,资源回采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根据一份抽样调查统计,原国有重点煤矿工作面回采率达90%,采区回采率达80%,矿井回采率为66%。回采率的总体情况是,露天好于井工,薄煤层好于中厚煤层,中厚煤层好于厚煤层,缺煤省好于资源丰富的省区。
  2.国有地方煤矿。
  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县营以上国有地方煤矿矿井(含露天)共2 468处,核定能力21 534万t/a,储量约为207.46亿t。1999年原煤实际产量为2.02亿t,占全国原煤产量的19.3%。从总体上看,国有地方煤矿处数多,矿点分散,与原国有重点矿相比情况更加复杂,储量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千差万别,不能用单一的结论笼统评价,必须分多层次进行逐类剖析。
  ①结构分析。国有地方煤矿中,60万t/a以上(包括60万t/a)的矿井46处,设计生产能力4 240万t/a,可采储量约为42.77亿t,占地方国有矿可采储量的20.62%。这46处60万t/a以上的煤矿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安徽、云南、青海、河南、河北等11个省(区)。生产能力为30~60万t/a(包括30万t/a)的煤矿133处,核定能力为4 720万t/a,占地方矿总核定能力的21.2%,可采储量39.1亿t,占地方矿可采储量的18.5%。其可采储量所占比例与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相当。这类煤矿分布在24个省(市、区),其中山西、河南、山东三省分布最多,共71处(2 565万t/a)。其余21个省(市、区)62处(2 155万t/a)。生产能力在15~30万t/a(包括15万t/a)的国有地方煤矿318处,总能力为5 489万t/a,可采储量45.3亿t,占总储量的22.9%。15~30万t/a的煤矿因剩余储量萎缩严重,能力呈现明显的衰减趋势。这类煤矿广泛分布在26个省(市、区)。生产能力小于15万t/a的煤矿1 971处,生产能力}7 085万t/a,储量79.5亿t,占总储量的38.4%。这类煤矿处数多,广泛分布在27个省(市、区),大部分煤矿剩余储量不足,生产能力的衰减趋势最为显著。
  ②储量分布特征。国有地方煤矿分布在7个规划区的27个省(市、区),其中山西省为集中分布区,可采储量103.1亿t,占49.5%;黑龙江、山东、陕西、内蒙古、云南、新疆、安徽、河南、四川、重庆10省(区、市),为较集中分布区,可采储量75.1亿t,占36.4%,另有28.4亿t的可采储量广泛分布在其它17个省(区),占可采储量的13.1%。
  ③煤类及分布。在国有地方煤矿207.6亿t的可采储量中,炼焦煤占47.8%,为98.1亿t;非炼焦煤占52.2%,为108.5亿t。煤类结构与原国有重点煤矿基本一致,但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别。炼焦煤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四川、重庆、新疆,占全国地方炼焦煤可采储量的80.6%,其中山西省的炼焦煤占61.1%,与原国有重点煤矿相比更加集中。非炼焦煤的分布比较广泛,27个省(市、区)均有数量不等的非炼焦煤可采储量,山西、云南、内蒙古、河南、新疆五省(区)为集中分布区,占地方煤矿非炼焦煤可采储量的66.7%,其中山西省为最集中分布区,占37.1%。
  ④回采率。相比原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的回采率略低,但好于乡镇煤矿。根据调查,原国有地方煤矿的工作面回采率为77%,采区回采率达66%,矿井回采率为53%。
  3.在建矿井。
  ①国有重点矿井。1999年煤炭工业国有重点建设项目中共有43处新建井及6处改扩建矿井,合计设计生产能力9 425万t/a。以上在建项目中,设计生产能力大于300万t/a(包括300万t/a)的煤矿9处,其总体设计能力为4 500万t/a;200~300万t/a(包括200万t/a)的煤矿5处,设计生产能力1 120万t/a;100~200万t/a(包括100万t/a)的矿井17处,设计能力2 580万t/a;生产能力小于100万t/a的18处,设计能力1 225万t/a。这49处在建矿井分布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15个省(区),其中山西、河北、内蒙古、山东、黑龙江、河南、陕西7个省(区)分布较多,共38处,合计设计能力7 790万t/a,占总设计能力的827%,其他几省仅占17.3%
  ②地方国有矿井。到1999年末,国有地方煤矿在建新井有124处,设计能力2 730万t/a,同时在建扩建井74处,设计能力1 727万t/a。
  4.乡镇煤矿。
  我国乡镇煤矿矿点零星无序,资源分散。截止1999年,共有乡镇及个体煤矿3.81万处,可采储量约为215.47亿t。
  乡镇煤矿资源分布十分广泛,在27个省(市、区)均有数量不等的乡镇煤矿。在全国2 142个县(市)中,有1 349个赋存煤炭资源,其中1 257个县建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乡镇煤矿。一些不适合大矿集中开采,地质构造复杂、储量分散的小型块段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种类型的乡镇煤矿在构造复杂的南方地区分布尤为广泛。另外,在原国有重点煤矿井田范围内开采的乡镇煤矿有14 432处,不但严重浪费了资源,而且给大矿造成事故隐患。乡镇煤矿储量的集中分布在山西、贵州两省,占乡镇煤矿剩余储量的81.49%,其他地区仅占18.51%,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十分突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绝大部分乡镇煤矿开采不规范,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落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乡镇煤矿的资源利用率低。据不完全统计,回采率仅为10%~15%,个别富煤地区则在8%以下;其次,乡镇煤矿安全事故多,对环境的破坏严重,规范煤炭生产行为、坚决取缔非法小煤窑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策。
  5.露天煤矿。
  受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制约,我国的露天矿数目较少,1999年末全国共有国有重点露天矿16处,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新疆、宁夏、黑龙江、辽宁和河南等几个省(区),核定生产能力为5 220万t/a,可采储量43.09亿t。
  六、结语
  通过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
  1.1999年底,我国原国有煤矿生产矿井已利用煤炭资源中可采储量共652.92亿t(不包括在建项目的可采储量),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445.46亿t,地方矿207.46亿t。
  2.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为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贵州等省(区),多为工业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工业和经济发达,煤炭需求量较大的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区,煤炭资源则十分贫乏,因此煤炭运输距离大,且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运输,外运条件比较困难。
  3.我国现有矿井的地质和开采条件多种多样,各种类型的煤田都有。国有地方煤矿除极少数地质开采条件较好外,多数条件中等到偏差。在原国有重点煤矿中,条件好的有大同、兖州、神府等矿区的部分矿井,其煤层赋存条件优越、构造简单,煤层稳定、倾角小,煤层较厚或厚煤在上部;条件较好的有开滦、徐州、鹤岗等矿区的部分煤矿,地质构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