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缺口也称为用工难,是指用工短缺现象。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当然也包括农民工一些权利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一些政策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得到落实。它暴露了我国以前之政策不合理之处,急需要调整。解决这些问题也是解决用工难的有效途径。
用工荒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一边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一边却企业招不到人。它暴露了我国以前之政策不合理之处,急需要调整。
一、出现原因
用工荒有出口订单恢复增长、企业纷纷扩大生产的直接原因,但从用工荒本身的出现以及发展趋向看,它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与中国发展模式的结构瓶颈甚至财富分配的调整都有莫大关联。
短短几十年里,中国建立了一个依托世界贸易、面向全球市场的出口加工型经济结构,支撑它的就是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低廉劳动力优势。这种优势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口多的现实,另一方面也缘于国人易于满足、吃苦耐劳的民族特性,还有打工者对自身权益认识不足的原因。不管怎么说,靠着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再加上其他有利条件,我们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迅速崛起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如今,这种模式遭受了挑战,用工荒也算是对这种发展模式的一个回应。
虽然很多企业为找不到工人而着急,但我们应该更看重用工荒的必然性和它的积极意义。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用工荒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可以永远持续的神话,也将促使那些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变在国内一味压榨本国劳动力、在国际上压缩自己利润空间的生产模式。同时,用工荒也会促使企业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使得整个社会正视几十年大发展中被忽视了的人群的正当权益,正视不同群体之间巨大、不合理的收入差异。
中国的崛起不能只依赖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也不能只把自己变成世界的加工厂。用工荒是民工潮的一个反向运动,从经济领域看,它提醒我们: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时不我待;从社会生活领域看,它会把我们从“为了发展而发展”中解放出来,促进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发展、繁荣共享的社会环境。
二、消除方法
涨工资只是破解“用工荒”的第一步。破解“用工荒”并非只有涨工资一条路可走,敞开城市胸襟,树立居民人本意识,或许比涨工资更能留住人。
有媒体称,长期形成的企业的极端强势,工人的绝对弱势,这两者之间力量的的过于悬殊。关键还是要企业来做这件事。那就是放弃中国的劳动力都天经地义是廉价劳动力,对待他们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老观念,给他们比较合理的报酬;按照法律法规,让他们享有的基本的安全保障、福利待遇;在管理上真正体现出一种比较切实的人性化的做法,真正将他们当人,特别是当成企业不可或缺的成员看待与对待,努力建立一种让企业与员工能够同甘共苦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一种家的归属感。
在破解今天面临的“缺工潮”,以及要避免将来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政府要出力,社会要伸手,但最关键的还是要看企业的态度与动作。
就是用工荒,差人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