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解: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使欧洲各国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对多极均势的状态,但这种均势并不是绝对稳固的,和约签订后,欧洲民族国家之间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而战,仍然面临着频频的战乱。均势中的各级诸如法国、瑞典、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英国、俄罗斯和意大利等国的实力虽有差异,但基本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经过多次局部战争,“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欧洲各国的实力对比呈现动态的消长变化。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加剧了德意志和欧洲的分裂,削弱了当时几乎成为欧洲主宰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促成了一种多元政治格局。到17世纪中后期,各君主专制国家成为欧洲国际格局的主角。它们频繁地变换联盟,进行战争。但它们不再为跨国利益和宗教信仰而战,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成为各国付诸战争或连结同盟的主要出发点。“此时为敌,彼时为友”成为这一时期欧洲政治的一大景观。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民族国家,需要大量的财政开支,因此,几乎都把重商主义作为基本政策。重商主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政策体系和经济学说。它把金银当成一国的主要财富,除了开采金银矿产,把对外贸易当作财富的真正源泉。因而,各国国王都积极动用国家手段支持对外贸易,目的是让国王们拥有更充裕的财力进行领土扩张;而国王们为了扩大王权需要更多的、能够带来更大的税源和兵源的土地和人口,更大的税源和兵源是进一步扩张的资本和王权强大的标志。欧洲各国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有限战争,欧洲的政治格局不断发生变化。
频繁的战争最终确立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西班牙、荷兰、瑞典以及土耳其相继退出了欧洲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法国、奥匈与相继崛起的俄国和普鲁士成为主导欧洲政治秩序的五大强国。欧洲五强中的法国和俄国曾一度主宰欧洲大陆的政治,英国成为欧洲政治格局的平衡者,欧洲大国形成了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权力关系。
经过一个世纪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纷争后,18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西班牙、荷兰、瑞典和波兰等从一流强国沦为二流国家,法国、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等欧洲五强崛起。它们成为18世纪欧洲外交舞台上的主角,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外交思想。欧洲大陆中心地带的法、奥、普渐呈三足鼎立之势,维持着一种均势。欧洲侧翼的两个国家——英国和俄国在努力确保欧陆均势的情况下,向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英国的殖民步伐迈向浩瀚海洋,俄国扩张矛头指向广袤的欧亚大陆东端。军事力量、财政收入、地理位置以及政府的组织能力是这一时期影响各大国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八成是郑航的 李庆丰老师不值得吧 我也在找啊
LZ是郑州航院的学生?怎么和我公选课的文论题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