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登禹路的来历。

2024-11-28 19:46:4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赵登禹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中北部。北起西直门内大街,南至阜成门内大街,为纪念抗日爱国将领赵登禹而得名。赵登禹路,原名北沟沿,后改名白塔寺东街。元代曾是大都金水河的故道。由和义门、引护城河水东流,经小河漕东流入太液池。明代称大明壕,清代称西河沿,是为京城重要排水的防洪措施。明清两代,在今赵登禹路南口有一座石桥,称马市桥,石桥以东有马市、骆驼市、羊市、牲畜贸易曾兴旺一时。民国初年,改为暗沟,民国十年(1921)始辟筑成路,仍沿用北沟沿之名,抗战胜利后,更名为赵登禹路。
名称来由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全会有这样两项决议:一是决定中央领导机关迁入北京,二是进城之后不要用中央领袖的名字命名街道地名。1952年,毛泽东亲自为三位抗日英烈签发了烈士证书。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三位英烈的抗日功绩得到新中国认可。这就是为什么解放前由国民党北平政府命名的三条街道得以在新中国继续沿用的原因。

  北京的大街小巷有几千条,街巷名称涉及人物的,有以其官职命名的,如文丞相胡同,在东城区府学胡同内文天祥祠堂东侧,以纪念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得名。有以其爵位命名的,如广宁伯街,在西城区辟才胡同以西,明朝功臣广宁伯刘荣的伯爵府原在此街得名。有以其特长技艺命名的,如刘兰塑胡同,在西安门大街路北,以元朝塑像高手刘元得名。

  正式以现代人物姓名命名的街道,在北京只有三处,即西城区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东城区的张自忠路。这三位英烈,都是为国捐躯的抗日名将,早年都是冯玉祥的部下。在担任29军将领期间,自1934年29军驻防京津地区后,都曾在北京居住过。

  抗战胜利之后,何思源(曾任北京市副市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之父)出任北平市市长,何思源于1947年3月13日签发了《北平棚芹蚂市政府户字第59号训令》,将南沟浴大街命名为佟麟阁路,北河沿大街命名为赵登禹路,铁狮子胡同命名为张自忠路。

  南、北河沿大街,在元朝是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开挖的金水河河道,至清朝演变为排水沟“大明濠”,链埋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由内务部长兼京都市政公所督办朱启钤主持,利用拆除皇城的城砖,将大明濠改建为地下暗沟(去年太平桥路段施工,挖出此暗沟,本报2003年4月16日《风俗地理》曾作过报道),并在地上兴建马路,即南、北河沿大街。当年市政公所公布这两条大街为“一等街道,宽二十公尺。”

  这三条以抗日英烈命名的街道名称,在解放后继首缓续沿用。“文革”时期,佟麟阁路改称四新路,赵登禹路改称中华路,张自忠路改称工农兵东大街。“文革”过后,拨乱反正,北京市政府于1984年10月决定恢复原名。

  1949年1月20日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全会有这样两项决议:一是决定中央领导机关迁入北京,二是进城之后不要用中央领袖的名字命名街道地名。为什么解放前由国民党北平政府命名的上述三条街道名称,得以在新中国被继续沿用呢?这是因为1952年6月11日,新中国的中央政府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亲自为三位抗日英烈签发了烈士证书。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三位英烈的抗日功绩,是得到新中国认可,并庄重给予纪念的。

回答(2):

给你一个参考网页,铅则芦盯激你自己看看。槐带

http://baike.baidu.com/view/1449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