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4-11-30 06:55:1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县,  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



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人物生平

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



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扩展资料:

人物轶事

20世纪初,辜鸿铭先生代表北洋政府出席华府会议。某次酒会上,一个浅薄的美国女士坐在辜鸿铭旁边。望着这个形容古怪的中国老头,她一时找不到话题。在上场时终于忍不住学着唐人街腔的破碎英语,一字一字地问道:“likesoup?”(喜欢这汤吗?)辜鸿铭礼貌地点头微笑。

女士认为这个Chinaman连最浅的英语都听不懂,便不再答理他了。酒过三巡,辜鸿铭起立致词,操一口流利典雅的英语,全座为之赞叹不已。辜鸿铭坐下来,也学那女士的腔调,低声问那已经羞得满脸通红的女士道:“likespeech?”(喜欢我的演讲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辜鸿铭

回答(2):

回答(3):

神人。神到我认为复制黏贴是侮辱这位大师。
辜鸿铭本名叫辜汤生,“鸿铭”是他的字。他出生在马来西亚,在英国上学,娶了个日本小妾,在中国任职,所以说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他的人生充满了有趣的矛盾。从他的简历来看,他似乎应该是个“香蕉”,但他从骨子里却是一个及其传统而保守的中国男人。在学术上,他被称为“学贯中西”,一般这种人都是“中文学的比外国人好,外文学的比中国人好”,可辜鸿铭不是这样,他无论是“西学”还是“中学”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是泰斗级的人物,牛!
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者和传播者,曾经翻译了四书五经的英文版。他坚持”纳妾有理“,号称“留着大清朝的最后一条辫子”。在北大讲学的时候,新思想的学生嘲笑他的辫子,他淡然地说出了那句名言:“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后来,还是有很多激进的学生企图强行剪掉他的辫子,辜鸿铭一怒之下,贴出告示:凡欲剪我辫子之人,必先用九国语言写下战书。为什么呢?因为辜鸿铭自己就精通九国语言,他还有13个博士学位。
他一生为了捍卫他爱如性命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战斗,被西方人视为中国的文化偶像!
辜鸿铭的一声太过传奇,三言两语实在无法说清,你如果对他感兴趣的话,不妨看看他的传记,这是一个值得一生研究的人物。

回答(4):

辜鸿铭留辫子没那么复杂!!!!辜鸿铭是混血儿,他父亲是中国和马来西亚混血,他母亲是英国人,供他在英国德国上学获得多个博士头衔的义父布朗也是英国人,完全是欧洲人的五官相貌的辜鸿铭如果像陈独秀胡适一样脱掉长袍马褂剪掉辫子那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把他当成洋人!!!!!在清朝洋人想做满清的官员太难了,中年时期的辜鸿铭做了张之洞的幕僚和西文秘书后就是因为留起了辫子才慢慢让周围所有人都忘记了他的出身忘记了他的前半生把他当成了中国人,所以后来才能得到清政府授予的进士身份官运亨通最后做到了满清的外务部侍郎(外交部副部长),进入民国后做了北大教授后如果和其他老师学生一样减掉辫子那所有学生一看他就会把他当成洋人!!!!所以别人剪掉辫子还有一张脸作为中国人的象征让人辨识,而辜鸿铭只有后边的小辫子才能让人一看到他就知道这是个中国人!!!!

回答(5):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
这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的捍卫者。
西方人敬重的批评者。
印度的圣雄,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