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改造就是要使机车更换成电力机车:
需要增加的设备有几大类
1.接触网
2.变电站(包含分区所、开闭所、AT所(根据供电方式不同选择))
我们就是做这方面的,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为主
接触网设备主要就是电线杆、电缆、支架之类的机械设备
变电站主要有这些设备:变压器,高压开关、刀闸、综合自动化系统(微机保护)、通讯设备(一般由铁通提供通讯通道,主要负责变电站内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消防系统等与调度中心的通讯)、视频监控系统、所内设备用电源(电池组、UPS)等
和传统的蒸汽机车或柴油机车牵引列车运行的铁路不同,电气化铁路是指从外部电源和牵引供电系统获得电能,通过电力机车牵引列车运行的铁路。它包括电力机车、机务设施、牵引供电系统、各种电力装置以及相应的铁路通信、信号等设备。电气化铁路具有运输能力大、行驶速度快、消耗能源少、运营成本低、工作条件好等优点,对运量大的干线铁路和具有陡坡、长大隧道的山区干线铁路实现电气化,在技术上、经济上均有明显的优越性。
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是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和哈尔斯克公司于1879年在柏林贸易展览会上铺设的,长300米,轨距为1000毫米。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路运量的增长和对能源利用率的重视,全世界电气化铁路营业里程逐年增加,到90年代初,在130余万公里的铁路中,电气化铁路有18万公里,占铁路总里程的13.8%。
我国的铁路电气化工程建设,是从1958年6月开始的。1961年8月15日,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宝鸡至凤州段建成通车,运输效率显著提高,揭开了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的序幕。在"内(燃)电(力)并举,以电为主"以及"大力发展电力牵引"方针的指导下,到1990年底,我国已建成16条电气化铁路,里程达7000公里
电气化铁路的牵引动力是电力机车,机车本身不带能源,所需能源由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提供。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是指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两大部分。变电所设在铁道附近,它将从发电厂经高压输电线送来的电流,送到铁路上空的接触网上。
接触网是向电力机车直接输送电能的设备。沿着铁路线的两旁,架设着一排支柱,上面悬挂着金属线,即为接触网,它也可以被看作是电气化铁路的动脉。电力机车利用车顶的受电弓从接触网获得电能,牵引列车运行。牵引供电制式按接触网的电流制有直流制和交流制两种。直流制是将高压、三相电力在牵引变电所降压和整流后,向接触网供直流电,这是发展最早的一种电流制,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已较少使用。交流制是将高压、三相电力在变电所降压和变成单相后,向接触网供交流电。交流制供电电压较高,发展很快。我国电气化铁路的牵引供电制式从一开始就采用单相工频(50赫)25千伏交流制,这一选择有利于今后电气化铁路的发展。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电气化铁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电气化铁路已成为世界各国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电气化铁路改造需要增添:接触网、变电站。
接触网设备主要包括:电线杆、电缆、支架之类的机械设备。
变电站设备主要包括:变压器,高压开关、刀闸、综合自动化系统(微机保护)、通讯设备、视频监控系统、所内设备用电源(电池组、UPS)等。
铁轨的改造和电线的铺设 以及检测 安全设备等等的安装 使用 总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