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大概内容50字

2024-10-31 20:21:0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

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扩展资料:

史籍记载

明朝著名文学家张岱(浙江绍兴人)在其著作集《陶旅哗庵梦忆》第二卷《孔庙桧》一文中写道:“己巳,至曲阜谒孔庙,买门者门以入。宫墙上有楼耸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骇异之。”

据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著名的梁祝文化研究专家樊存常先生考证:梁祝二人在济宁市邹城市峄山读书,曾慕名而至济宁市曲阜孔庙拜祭过孔子,并参阅过孔庙的经文藏书,后梁祝二人因相互思恋而死,惊天动地,曲阜孔庙为了表彰纪念他们忠义精神,特地于二人在曲阜孔庙读书的地枯镇卜方标以牌匾,以示纪念。

历史影响

中国的梁祝故事,流传到国外至今发现的最早要属近邻朝鲜、韩国了。新近研究发现,在五代十国至宋代(918一1200年)时期,唐代诗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已被高丽王国时代人辑人了《十抄诗》,其中有“俗说义妻衣化状”的诗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并且衣化为蝶。

到中国宋代,高丽人编辑的《夹注名贤十抄诗》,不但收入了罗邺的《蛱蝶》诗,而且在注释中加上了一段《梁山伯没穗祝英台传》。这是至今看到的最早流传到国外的梁祝故事,而且从“女扮男装”到衣裳“片片化为蝴蝶子”,比较全面完整地叙述了梁祝传奇故事。可见,梁祝文化走向世界,历史久远。而且以后几乎传遍了整个朝鲜半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山伯与祝英台

回答(2):

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会稽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

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还是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红妆,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去世了。

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跳入坟中,其后坟中出现一对彩蝶,双双飞去

扩展资料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的一出经典剧目。越剧的艺术形式成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而上虞县(与越剧发源地嵊县同属绍兴府)祝英台的传说在此之前已在浙东地区流传千载,成为当地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早在越剧《梁祝》出现前已被当地多种民间小调所取材,因此很神做自然地成为早期越剧的必演脚本。这些后来都与越剧《梁祝》一起促成苏浙地区(包括上海)人民深厚的梁祝情结。在这些地方,即使不会唱越剧的人都对《梁祝》的旋律有印象,可谓家喻户晓。

内地版《梁祝》中董洁饰演的祝英台,活泼灵秀、纯真执著、不甘世俗、不让须眉、外柔内刚、敢于抗争,是吴越文化孕育出来的一朵奇葩。游耐衡她从女扮男装去求学,到出嫁途中哭坟跳墓,有太多的精彩故事。

在全剧中,董洁是一朵艳丽的红花,既是古老的、又是全新的祝英台。董洁透露,在男生堆里生活学习了三年,祝英台除了声音没有刻意修饰外,骑马、蹴鞠样样都来,俨然一位帅气的才子。不过她的性别秘密,在这三年里也是亩举一次次险被揭穿,悬念十足,让人欲罢不能。

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

在古邹邑西邻微山湖北岸的马坡村,有一立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墓碑,墓碑历经淤积长期深埋,直到1995年才被发掘出来。这是全国现有九处梁祝墓中,唯一的一块墓碑,全文843个字,与神话传说戏曲截然不同,不仅载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还点明了地方官员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

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作为独生女的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到邹城峄山求学读书,自九曲村过吴桥东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峄山授业,昼则同窗,夜则同寝,三年衣不解,可谓笃信好学者。

一日英台思乡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门拜访,别后不一载,疾终于家,葬于吴桥东(据邹县志载此桥在明隆庆年间被淹没),英台眼见马家迎亲将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舍身取义,悲伤而死,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山伯与祝英台

回答(3):

主要内容:

祝员外之女英台女扮男装去万松书院求学,途遇梁山伯,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同窗三年山伯不知英台女儿身,英台因接到家信促其速归不便明言,将白玉扇坠请师母转交山伯,作爱情信物。

山伯知情后,赶去祝家,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她至死不从,山伯气急病亡。马家来娶亲,英台浑身缟素,经山伯墓前,坟墓爆裂,她跃入坟中,墓复合拢,梁祝化为蝴蝶。

扩老薯展资料

相传农历八月二十一日是祝英台殉情的日子,从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末年开始,直到现在,每年从八月初开始直到月底,四面八方的水陆香客,络绎不绝地前往忠义王庙进香,尤其是青年男女更是成群结队烧香许愿,并在墓地绕行一周。

以符合长久以来的古老相传的一句俗谚:“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祝英台坟上绕一绕。”宁波在宋代以后,成为对外通商的四大口岸之一,历代古迹甚多,如天童寺及霞屿寺等,而游人最多,名气最大的仍是忠义王庙。

梁山伯与祝英台于1953年被拍成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由范瑞鹃扮演梁山伯,袁雪芬扮演祝英台。1954年,时任国务院总理兼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在出席日内瓦会议时曾邀请卓别林等国际知名人士观看此片,并将其称作“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1994年八月,电影“梁祝”上映,由徐克导演,吴奇隆和杨采妮主演。为了因应时代的风气,电影中将祝英台塑造成一位天真浪漫不伍含游拘礼教的女子,祝母为了让女儿多学诗书礼仪,命她女扮男装至她年轻时在会稽城游学腔销的崇绮书院读书。

电影中的书院重视书本和体育方面的均衡发展,在同学情谊的剧情中,还安排了在男校中“同性情愫”的演出。和各代版本最大的不同处,在于这出电影让梁山伯提前知道祝英台的身分,并且有了进一步的男女关系。除了男女情感外,这出电影也利用人物的化妆,表现强调了东晋时代重视门第的观念。

另外,电影中有不少书生都爱吃五石散,据称是徐克希望用来反映电影拍摄时香港年青人滥用药物的问题。电影中用了著名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作为电影配乐,由黄沾作词,吴奇隆与杨采妮演唱,有国语(普通话)与粤语版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祝英台

回答(4):

祝英台一个大家闺秀,女扮男装在学院读书,读书过程中,和住燃姿同屋的梁山伯相知相惜而产生了蚂段冲深厚的感情,由于恶势力少爷闷歼的破坏,祝英台被迫嫁于他,梁山伯因此争斗无果抑郁而终,祝英台出嫁之日,路过梁墓,祭奠哭泣时墓竟裂开,祝英台跳入墓即合拢,两只蝴蝶从墓中跃出,翩然起舞

回答(5):

那么多字,不是大约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