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做魏太子时期,写了一部学术著作--《典论》。原有22篇,后大都亡佚,只存《自叙》、《论文》、《论方术》三篇。其中《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在此之前,我国还没有文学批评方面的专著。它的产生产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开始步入自觉时代的一个标志。文章虽不长,但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具有显明时代色彩,显示出文学批评的新风,对当时及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批评了自古以来“文人相轻”的错误,提出“审己以度人” 的正确批评主张。曹丕分析了“文人相轻”恶习产生的原因,是作家、批评家的认识偏差问题,“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只做到“知己”,而没有做到“知彼”。一方面表现对自己长处的“善于自见”,对别人长处视而不见;另一方面表现对自已短处视而不见,对别人短处视而易见。“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一个作家不可能擅长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各有所长也就必有所短,往往以自己所长相轻他人所短。解决的办法是“审己以度人” ,即从自我出发,审察自己,衡量别人,要有正确的批评态度。
2、论述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写这些文体的不同要求。《论文》说:“夫文本同而末异” ,所谓“本”,是指文章的本质特征,即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所谓“末”,指文章的具体表现形态,即文体特征或文章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无论哪一种体裁,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其本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不同文体在表现形态、语言形式、体貌风格方面各有不同。
3、曹丕还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说“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气有清气和浊气两种,不是可出气就能获得的) ,“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虽是父亲兄长,也不能传授给儿子和弟弟) 。这里的“气”,实际上指的是作家气质和个性。所谓“清浊”,一方面说人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是指文学作品的风格。“清”是俊爽、豪迈的阳刚之气;“浊”是凝重、沉郁的阴柔之气。曹丕的“文气说”,第一次正式认识到作家的主体性及其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把文学研究真正地与对人旳研究结合起来,开创了综合地评论作家作品的风气。曹丕旳“文气说”,是《论文》最核心的一个观点。它的提出标志着文学创作从此走向自觉,有了曹丕“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创,才会有日后刘勰等人的比较全面,比较科学的风格理论。由此,我国古代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对提高文学的社会地位,促使作者们重视创作个性,提高创作质量,起着积极作用,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走向有很大影响。
4、曹丕论述了文学事业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他对文学的功能和价值提出了崭新旳看法,他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文章(主要是指诗赋、散文等文学作品。)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曹丕将文章在政治中的作用概括为“经国之大业” ,提到与事功并立旳地位,评价如此之高,前所未有。
曹丕在文章中提出了并企图解决文学发展中的一些共同问题,尽管他对这些问题旳解答还比较简单,但他启发后来的作家、批评家继续探索解答这些问题的先驱之功是不能埋没的。后来的陆机、刘勰、钟嵘正是沿着他所开拓旳道路继续前进旳。他的这些观点,对文学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为后来的《文赋》、《文心雕龙》、《诗品》等体制完备的文学批评专著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将前人零散的文学批评观点系统论述,为后代文学批评史旳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位文学评论家。
曹丕《典论论文》的价值和在文学批评史上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薛亚康近年来,在曹丕文论研究中,很多学者充分肯定了其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开创之功,但在对其文论的具体内涵和理解评价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总的说来,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看还显得比较薄弱。鲁迅先生曾说过:“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文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题未定”草》1936,《且介亭杂文二集》)因此,要准确把握曹丕文论的具体内涵,不仅需要把《典论论文》及《与吴质书》等结合起来研究,而且还需顾及作者的全人和他的全部作品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他的处境等等,由此方能对曹丕文论作出“较为确凿”的理解。
度娘咋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