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从人文角度来说.
2024-11-15 17:44:0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相对于一战,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只是新老强权之间一场纯粹力量的角斗;对二战,由于法西斯主义的极端反人类行为,便有了一种大是大非的分别,从而引发了人类社会长达60年的反思。

从纳粹主义来看,不少荒谬之处就是滥用科学,忽视人文,将人降低为一般动物,不顾一切地把所谓的科学方法应用于人类社会的结果,如社会达尔文主义、生存空间论、低等种族、大屠杀(在人类社会中锄野草)等。9000万人的伤亡,这个巨大而且无法补偿的损失终于让世人认清一个事实,人性、人的生命始终是最宝贵的财富。于是战后人们可喜地发现,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利益不再局限于经济、土地的争夺,而是愈加注重对个体生命的保护。无论以何种形式被悄然扭曲,“和平、发展”依然成为大棋局中的主旋律,原本冰冷残酷的国际政治中多出了几分人文色彩。

战争过去了60年,但对战争的反思是一种人生态度的重建。有媒体报道,二战后,法国出现了对通敌者的街头追打、游街、妇女剃光头之事,就不能仿效纳粹对犹太人的行事方式。正义的裁判是基于对人格尊重的法律裁判,并非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二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

正义,

就是尊重生命

这无疑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浩劫,无数座城市和村庄被战火夷平,无数博物馆和名胜古迹遭到破坏,然而,战争对生命的漠视,却更令人惊恐。当枪口对准另外一个身体而毫不犹豫,当那两鬓斑白的老人被年轻的手掌呼过,人类社会到处回响出一种人性的泯灭。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这样总结二战:“那场战争以正义的理由勾起人性恶的一面,从而颠覆人类社会最起码的常识:对生命的尊重。”二战的波及范围之广、人员伤亡之多、财产损失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军民伤亡约在9000万人以上;军费消耗约为1.12万亿美元,经济损失估计超过4万亿美元。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不少艺术和学术成就遭到毁灭。慕尼黑城内幸免于难的建筑只有3%。

许多骇人听闻的暴行在二战期间发生。在欧洲战场,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制造了令人发指的“人间地狱”,先后杀害了110多万人,而且要事先敲掉受害人的金牙,剥下文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拿到德国出售。

“人性善与恶的防线非常脆弱,稍有撩拨便能激发全民的破坏力,这种力量首先摧毁的便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原则。”在雷颐看来,二战最可悲的是普通人民参与其中,战争源头德国法西斯从20世纪20年代兴起到灭亡,得到了本国国民长期的支持。法西斯给国民灌输这样一种理论:人分等级,日耳曼民族是最伟大的,犹太人是低劣的民族。民众的民族主义上升为种族主义,既而复仇意识被激发出来。“最初参加法西斯组织的是一些青年学生以及刚刚退伍的军人,这些人渴望浪漫、辉煌,反感平淡的生活。当这些情感被意识形态扭曲后,神圣感取代了罪恶感,正常社会秩序中所不能想象的屠杀、虐待找到了借口。人性中恶的一面借由战争爆发出来,平等、生存这些社会最根本的秩序彻底被摧毁。”

“正如潘多拉的盒子中苦难与希望同在,我们欣慰地看到人性中善与恶在战争中同时迸发,似乎印证了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文明战胜了野蛮。二战过后,尽管仍然存在不同的争论,但倡导民主、文明的英美文化占据了主流地位。”反思60年前的那场战争,雷颐说,所谓正义,最根本的就是对人生命的尊重,任何正义的理由一旦演变成屠杀就是可怕的。“如果说二战对今人有什么启示,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人,坚守人类社会的基本常识,最简单的,别杀人。”

回答(2):

二战留给我们的人文思考

二战的启示是深刻的。首先,强权主导一切的国际关系时代背景是二战必然爆发的直接诱因。二战的爆发,说到底是西方列强之间帝国主义政策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帝国主义政策的“游戏规则”就是强权即公理、就是一个国家只要有通过举国体制、调动一切资源进行战争、并能从这种战争中看到巨大的国家利益,战争就是难以避免的。意大利之所以在1922年选择墨索里尼,德国人之所以在1932年将选票投给纳粹党、支持希特勒掌权,不单单是当时德意两国民主制度的薄弱,而是因为在1919年列强分赃的巴黎和会上,德国人和意大利人都深深认为他们受到了巨大的不公正待遇,是因为他们相信法西斯主义代表了他们能改变现状的希望;日本军国主义在20年代的兴起不仅因为人为好战的武士道传统和天皇为中心的独裁制度,还在于军国主义势力相信,他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不需要付出难以忍受的代价。相反,他们认为,侵占亚洲国家是他们可以和西方列强“平等对话”的基础。
其次,如果没有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没有民主化的国际制度,弱国、小国和穷国的利益在国际关系中得不到应该有的尊重,强权政治的横行只会去刺激侵略的贪欲。在国际关系中,不讲道义的权力很可能换得一时的安宁,但牺牲道义原则的权力交易迟早会受到惩罚。1931年“九一八事件”之后,欧洲列强为了不得罪日本,容忍了日本对中国东三省的侵略。1933年5月日本退出国联,事实上是日本军国主义大规模侵略的前兆,但欧美大国同样并没有就此清醒。1937年“卢沟桥事变”与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关联,但这两者却存在着必然的历史联系。因为对美宣战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必然选择。英法在1938年的绥靖主义政策,牺牲了自己的盟国捷克斯洛伐克,换到的是什么呢?《慕尼黑协定》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外交事件之一证明完全是英法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达成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虽然是想明哲保身,但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在二战初期客观上成为了法西斯德国的帮凶。类似的例子还有1940年4月的苏日中立条约。这一系列的幕后交易是对苏共当时提出的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莫大嘲讽。苏联军民虽然在1941年6月22日之后的苏德战争中用自己的英勇维护了俄罗斯的尊严,但历史是公正的。如果斯大林在苏德战争之前不迷信于德国不会在打败英国之前侵略苏联的判断,不迷信于德国不会自己挑起“两线作战”的误判,如果苏联能和英法在1939年的夏天结成反法西斯同盟,苏联会有后来巨大的战争伤亡吗?但是,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在历史的词汇表中,只有让人觉醒、并可以借鉴的事实,并没有“假设”。
第三,打着国家和民族名义的各种极端主义、无视人类人性尊严与价值的各种种族主义,永远是国际关系中最危险的敌人。希特勒德国标榜的雅利安人种优越论和日本对亚洲邻国的蔑视,是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思想源泉。当一个民族无视其他民族的平等存在、眼里只有自身种族主义的优越感时,就成了一切以野蛮与仇恨为核心的国际意识的土壤,其结果只会滋养和培植国家间的对立、冲突和暴力。在这种极端主义的支配下,日本军国主义对亚洲国家的残暴侵略竟然被宣传为是建立亚洲新秩序,是为了将亚洲从西方殖民者手中“解放”出来。这种颠倒黑白的思想意识,不仅是为了掩饰侵略举动,更是侵略行为的精神动力。

回答(3):

2战告诉我们复仇主义的可怕。 1战结束后在各国对德国实行经济压迫,军事压迫,政治压迫让德国人民苦不堪言。让德国的军民形成一个复仇主义。 所以2战结束后美国不让日本赔偿中国的一个理由, 经过2战日本的经济已经落空了,在这个时候让日本赔偿战争钱,那日本也会形成复仇主义,说不好在次发生第3次世界打战。

回答(4):

世界文化的和而不同,尊重差异与发扬民族性格的崇高境界.

回答(5):

民族性上升到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