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平仄音?

RT。请作详细解释。并举例哪些字词句为平音与仄音。
2024-11-02 10:14:2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平仄音是在四声基础上,笼统地把四声分成两类,故而产生“平仄”。

举例:

1.平声:妈、新、春、秋。

2.仄声:爸、旧、热、冷。

相关介绍:

今音的第一第二声约等于古音的平声,今音的第三第四声,约等于古音的仄声。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上声是一个低升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平仄声二元化后,缺点甚多,因此,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几乎延续了1500多年。浙江诗人王无童先生在《我对诗平仄的管见》一文中谈到:“音乐的低、沉、缓慢和高低的变化就产生悲哀。

高、强、有力,节奏明显有连续,就产生昂奋进。轻、柔、平、和、有跳跃感,就产生轻松活泼。因此,诗歌只要进行音乐的朗诵,又大大超过汉语四声抑、扬、顿、挫,对诗歌产生音乐美的作用。”

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大大地误入歧途、有违初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仄声

回答(2):

平仄声是在四声基础上,笼统地把四声分成两类,故而产生“平仄”。

古音和今音的对照,大概是这样分的:今音的第一第二声约等于古音的平声,今音的第三第四声,约等于古音的仄声。

具体来讲讲四声。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扩展资料

平仄声二元化后,缺点甚多,因此,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几乎延续了1500多年。清末民初,陈独秀,胡适等人批判了平仄声的片面性。随后孙大雨,闻一多等开始新诗格律研究。人们冷落了平仄声问题。

浙江诗人王无童先生在《我对诗平仄的管见》一文中谈到:“音乐的低、沉、缓慢和高低的变化就产生悲哀。高、强、有力,节奏明显有连续,就产生昂奋进。轻、柔、平、和、有跳跃感,就产生轻松活泼。因此,诗歌只要进行音乐的朗诵,又大大超过汉语四声抑、扬、顿、挫,对诗歌产生音乐美的作用。”同样鲜明提出了“诗的音乐美不应局限于平仄格律”。

回答(3):

平仄(拼音:píngzè,英文: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平仄简表
简表
  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注意
  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普通话中的平仄  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回答(4):

作诗填词撰联,自然都经常需要辨析字词平仄。然平水诗韵乃按唐宋中古音编次部类,若按现代普通话音读,往往不合,如“黑”、“白”古仄而今平,“论”、“过”古平而今仄,学者于此,莫不称难道苦。所幸我辈学诗,纯属业余爱好,无关功令。有清一代,“诗内平仄失调者,罚停一科。”科举学子,当更苦不堪言。有鉴于此,清代中叶苏云从编著《幼学平仄易记略》,用具体材料教授学生学习平仄,曾风行一时。其著作体例是“上仄下平”,即上句四字都为仄声,下句四字都为平声。全文如下:

《幼学平仄易记略》

浩浩碧落,悠悠苍穹。
有象易见,无言难穷。
日月照耀,阴阳交融。
汉挂永夜,星排长空。
好雨瑞雪,祥云和风。
露降节冷,雷鸣声同。
草色雨碧,枫林霜虹。
共爱物阜,群歌年丰。

极目岭畔,遥瞻山巅。
曲径怪石,层峦飞泉。
碧岫远峙,青岩遥连。
壁峭嶂叠,冈崇崖悬。
洞口近水,桥门冲烟。
草木并茂,林花争妍。
古柏翠若,长松苍然。
柳舞乱絮,榆摇青钱。
竹实凤集,桑枝鸠迁。
杏蕊十里,桃龄三千。

虎豹隐雾,麒麟来庭。
象齿砌玉,狮眸悬星。
鹿性善俟,獐脐多馨。
狗彘待畜,牛羊归棂。
马自北贡,犀从南登。
豕性喜雨,猿能攀藤。
兔狡隐窟,狐疑听冰。
鼠视夜出,猫窥宵兴。

兽别牝牡,禽分雄雌。
雉雊在鼎,鸡栖于埘。
白鹭振羽,黄鹂穿枝。
杜宇应候,鸳鸯乘时。
鹊跃兆喜,莺迁知几。

碧落鹤舞,青霄鸢飞。
戊己燕避,春秋鸿依。
孔雀振彩,鹰鹯扬威。

雁阵摆字,鹅群求书。
巧语百舌,飞鸣雝[渠鸟]。
室本鹊作,巢为鸠居。
树杪鹄落,波心鸥舒。

蝠目夜视,萤光宵明。
蚓食槁壤,蜂栖花英。
雨至蚁隐,风高蝉鸣。
梦里蝶化,讹中蝇成。

万水派别,群流朝宗。
海宴国泰,河清时雍。
雀入化蛤,鱼腾成龙。
蜃气耸结,蛙声高冲。
蟹宿石近,蛟行波重。
蚌吐色洁,龙图光浓。

比德借玉,酬恩衔珠。
剑气射斗,钱神飞蚨。
琥珀出土,金银当炉。
战用铁甲,兵归铜符。

币帛下逮,弓旌遥临。
锦耀五彩,裘夸千金。
带饰宝玉,衣摇轻襟。
履用赤舄,冠加华簪。
十一
镜挂画阁,灯明华堂。
几案净洁,庭除清芳。
箔卷月朗,帘开风扬。
学字舞剑,看经焚香。
十二
宴客饮酒,呼儿煎茶。
避暑引扇,乘凉披纱。
启牖听鸟,推窗看花。
涉水击楫,于田乘车。
十三
独坐学画,朋来围棋。
下榻稚子,东床羲之。
立教设帐,观书垂帷。
赏菊作赋,看梅吟诗。
十四
彩笔入梦,奇文通神。
凤珠砚古,金花牋新。
墨帖并列,图书俱陈。
体势可意,声音宜人。
执蘥秉笛,弹琴吹笙。
鼓瑟击磬,听箫闻筝。
调短韵古,歌长音清。
律吕各异,宫商分明。
十五
浅近易识,深微难窥。
顺逆错综,纵横参差。
贵贱上下,高低尊卑。
厚薄异致,亲疏殊规。
十六
实意应物,虚心从师。
舍利取义,从公违私。
表里俱彻,精粗无遗。
燥湿互见,刚柔相宜。
十七
徧阅世故,常观人情。
古训是式,先民为程。
进礼退义,闲邪存诚。
一介反重,千金为轻。
十八
恶恶好善,疏奸亲贤。
敬老恤幼,开来承先。
得失信命,穷通由天。
立志正直,凭人方圆。
十九
子继父志,臣酬君恩。
瑞兆上国,祥徵家门。
弟号玉季,兄称金昆。
膝下桂子,堂前兰孙。
二十
欲顺父母,还和夫妻。
紫燕对舞,红鸾双栖。
警戒视夜,殷勤闻鸡。
急本缓末,身修家齐。

回答(5):

第一声为平,二三四声为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