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GDP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中国GDP是指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1985年之前,中国大陆对国民经济核算源于前苏联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物质平衡表体系(MPS),1985~1992年逐步与联合国推荐的源于市场经济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接轨。
1992年8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正式开始在中国实行SNA体系,GDP成了中国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1993年起,国家统计局完全摈弃MPS核算体系,彻底转向SNA,增强了中国经济与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的可比性。
扩展资料:
人均GDP
按本币计算
1982年中国人均GDP突破500元,达到529人民币;(从1952年人均119元到1982年人均突破500元总共花了30年时间。)
1987年突破1千元,达到1116人民币;
1995年突破5千元,达到5074人民币;(从1987到1995年的8年时间年均实际增长为8.6%。)
2003年突破1万元,达到10600人民币;(从1995年到2003年8年,年均实际增长7.9%。)
201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43684人民币;
2014年,人均达到47005人民币;
2015年,人均达到50028人民币;
2016年,人均达到53600人民币;
2017年,人均达到59201人民币;
按美元计算
1993年突破500美元,达到523美元;
2001年突破1千美元,达到1047美元;
2011年突破5千美元,达到5577美元;
2014年,达到7591美元;
人均GDP国际比较:根据IMF-2015年4月上传的WEO数据分析:
1990年以前,在IMF成员经济体中,中国人均GDP位居120位之后,低于非洲的莱索托,和老挝、尼日利亚、乍得差不多。
1991年东欧集团解体后,尽管IMF成员大量增加,中国人均GDP位次开始前移,逼近中等收入水平的玻利维亚、尼加拉瓜。
2005年,中国人均GDP逼近主要经济体乌克兰和伊拉克,前移至115位之前。
2010年,中国人均GDP在世界的位次前移至第95位,超过了伊拉克、安哥拉和约旦;
2013年,中国人均GDP升至第83位,超过了南非、马尔代夫;
2014年,中国人均GDP升至第77位,超过黑山、多米尼加,与保加利亚的差距缩小到了200美元之内;
2017年,中国人均GDP升至第71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