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刘的历史名人有:刘氏始祖刘累、汉高来祖刘邦、汉自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蜀汉昭烈帝刘备、前赵光文帝刘渊、南朝宋武帝刘裕、西汉经学家刘向、唐朝诗人刘禹锡、晋代名将刘琨、《文心雕龙》的作者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唐朝经济专家刘晏、明朝的刘基(刘伯温)、《九章算术》的作者刘徽、东汉天文学家刘洪、元代著名谋士刘秉忠、明代哲学家刘宗周、清代书法家刘墉、作家刘鹗、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清末保卫台湾的爱国将领刘铭传等。
1、刘备。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2、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3、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刘姓为中文姓氏之一,中国大陆第四大姓,人口在6500万人以上,大约占汉族人口
5.4%,在《百家姓》之中排第252位。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刘姓是第四大姓。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是登基为帝人
数最多的一个姓氏。在中国古代有「刘天下,李半边」说法,而在中国北方则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刘(유)姓在韩国亦有分布,在韩国排名第32位,有
约22万人。刘姓是江西第一大姓。另外,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後裔。
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刘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渊源
和很多姓一样,刘姓源於刘氏,历史非常悠久。但汉代以前的世系,缺乏明确的脉络。从古籍中的零星记载,可以梳理出两个源头:
1.
唐尧後裔祁姓刘氏。尧的一支嫡系後裔(一说尧的长孙式,一说尧的第九子源明,一说尧之子丹朱)封在刘邑,其氏族即以地名为氏。祁姓刘氏在夏孔甲时出现了一
位御龙高手,叫「刘累」。後来有一条龙病死,刘累携家眷逃亡鲁阳(今河南鲁山),这是河南刘姓的起源(另一说法,刘累故地在河南偃师)。刘累的後人中还衍
生出御龙(以职业为氏)、唐(周初「兴灭继绝」时期以尧故地唐为氏)、杜(周成王迁刘累子孙於杜)、士(杜氏迁晋,担任士师,以官职为氏)、范(晋士会受
封范,以地为氏)等氏。
2.
周文王後裔姬姓刘氏。周成王曾封曾祖父王季後人於刘(河南偃师),後失考。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又封刘邑与王弟季子,季子称刘康公,建立了刘国。但周後期,此支没落。
而据《国语·晋语四》:「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 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祁、姬二姓均出自黄帝。
许多中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心慕汉化,多有改姓刘氏者(鲜卑独孤氏、契丹耶律氏等)。
刘姓为中文姓氏之一,中国大陆第四大姓,人口在6500万人以上,大约占汉族人口
5.4%,在《百家姓》之中排第252位。
刘姓位列我国宋代百家姓第252位,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八。
刘姓在百家姓排名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