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白之年》这首歌,朴树想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和心境呢?

2024-11-22 13:13:0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通过好友的推荐,才辗转在YouTube上听了这首歌。不知为何,只听了一遍就觉得停不下来。整个曲调似乎比较简单,较之于“Baby , До свидания”  “好好地”,似乎更像是低声吟唱。然而真是这声声低吟着实吸引了我,几遍过后,不觉眼角竟有些湿润。       

    “ 此生多寒凉,此身越重洋,轻描时光漫长低唱语焉不详”。

      现在正身处国外,听到这句就触到了泪点。歌词中写了太多的浅尝辄止,但每句又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我情窦还不开,你的衬衣如雪”这不就是曾经的年少,以及“心里像有一些话,我们先不讲,等待着那将要盛装出场的未来”,只是谁有料到未来的我们即便再盛装,对彼此而言,也不过是个旧人。朴树在《我爱你,再见》中也是盛装出席,和周迅眉目间留情,看着都觉得心疼,也许只有为她,他才会有那般妆扮。以前真的会认为,时钟走得很缓慢,朋友嬉笑打闹间整个大学生涯就过去了。只是毕业之后,“人随风飘荡,天各自一方”,我也只是偶尔才记起“清白脸庞”。无奈埋怨日子过得太快,无奈感叹曾经是“我还不识人生之味的年代”。

     再后来,仿佛大家都已遍体鳞伤。再谈起生活,都学会遮遮掩掩,而这也并非刻意。只是,面对现实,铁石心肠。只是偶尔在深夜里,还是会有人可惦记。只是清醒之后,似乎都已不记得那”清白脸庞“。YouTube上有评论说” 昨夜听哭了一夜,一个因为初恋,今已而立之年却十年没有恋爱的姑娘。辞职去北欧看极光,养了一只狗一只猫。一个外表活的好看心里存存凄凉的姑娘”。看到这儿,不认识这女子,都会觉得心疼。”数不清的流年,似是而非的脸“,这算得上是祭奠吗?祭奠懵懂的过往,好把我们的日子给续上。

    “ 此生多寒凉,此身越重洋,轻描时光漫长低唱语焉不详”。

    “我想回头望,把故事从头讲,时光迟暮不返人生已不再来”

     最近几天,一直在循环朴树的歌曲,我想我肯定是中毒了,但恐怕也是无药可解。

    有人称朴树这次专辑称为复出或回归,但是对我们而言,他好像一直没有消失,就像多年之中,听那些花儿、听白桦林,感觉就像刚开始一样。后来,依着这个歌词,写了一段文《清白之年》,如果喜欢,可以看一看。

    朴树还是朴树,还是是我漫长而短暂、孤独而灿烂、隽永而浅薄、无知而张狂、烂漫而冲动的少年时光中那个戳痛我内心处最柔软的地方的朴树,还是那个忧伤又明媚的朴树。

仿佛又看到阳光穿透树叶在柏油马路上散落一地斑驳光影的悠扬的午后,又看到在那个悠扬的午后散落一地斑驳光影的树下路边把一脸清澈的姑娘抱住亲吻的年岁,又看到战战兢兢如临大敌的走到早餐排队的人群中鼓起莫大勇气仿佛视死如归的将写满幼稚情话的便签纸塞到她手里的自己。

又看到为见她一面而奔波200公里跋山涉水却满心期冀的仓皇少年,又看到慌张失措也满脸酡红、欲语还休却终于捏紧拳头说“我也喜欢你”的姑娘。

又看到在滂沱大雨中奔跑让雨水洗刷满脸泪水让雷声遮掩愤怒咆哮的少年,又看到站在墙角默默叹息又无可奈何、无可奈何又满心不甘的少年。

又看到一袭衣袂宛如皑皑白雪、延伸决绝却转头满脸是泪的在风中走远的姑娘,又看到热情如火奋不顾身却又被伤害的遍体鳞伤的姑娘。 

  朴树表达的情绪和心境也大概就是这样的了吧。

回答(2):

第一次听《清白之年》是在《跨界歌王》,朴树给王珞丹做助唱嘉宾,朴树在节目中回应过忘了当时创作《清白之年》时的情绪和心境,只记得是要去参加小学聚会临出门时创作的。

回答(3):

悲伤,安静。因为朴树的歌不管什么时候听都有这种,事态变迁物是人非仍要戎马一生继续向前的感慨。

回答(4):

人到中年的平和,少年的初心,曾经的梦想,所有的爱。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回答(5):

朴树想要表达的是自己的对人生的一种想法,是一种单纯和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