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侵入鱼体的途径无外乎通过鱼的鳃部、皮肤、口吻及肠胃。鳃部的细胞结构较为松软而脆弱,时刻都在呼吸滤水,所以鳃部很容易患病。皮肤直接接触有菌水体、摩擦物体受伤后感染。口吻啃咬食物和物体受伤后感染。肠胃是每天都吃,免不了会吃下不洁净或有污染的食物。这些部位直接与水和食物接触。那么如果做到水中、食物中没有病菌和病毒,这些部位就不会受感染,就能保证鱼不生病。所以保证水中没有有害病菌病毒是鱼不生病的关键。
所以预防鱼生病的根本大法是:注意缸内水质不受外来水、用具、新鱼、食物等的感染。即:换入的新水要晾晒,盛水器具要常洗、常消毒,新来的鱼要过水、消毒,捞鱼和鱼虫的网要常洗、常消毒,鱼虫要洗净、消毒------。一句话:采取一切办法,保持缸中的水不受外来物及外来鱼的传染。记住一个关键词:“干燥”,一切用具用完后要尽快谅干,最好是晒干,干燥就能使各种病菌消亡,潮湿就会滋生病菌。另外,保持有规律地换水,使水自身不滋生病菌。
鱼生病的原因还有如下这些:1.长期不换水,不清洗滤材,腐殖质过多。2.养殖密度过大。3.天气突变,气压过低。4.浮游生物过多和鱼相互争夺氧气。5 .水温骤变温差达到5摄氏度,鱼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发病。换水、清缸、捞鱼时,产生内、外伤。6 .饵料投喂不定时、定质、定量、定位,造成营养不良。7 .水中的氧气过度饱和、自来水在烈日下直接照射后立即放鱼等,是水中产生气泡。8 .农药中毒,对花盆喷药治虫、使用灭蚊、蝇药物时没有移开鱼缸,或未加盖,农药掉进鱼缸。9 .缺乏用药常识,在鱼病治疗期间用药不当等。10 .清洗过滤棉时,用清水漂洗,切不可用洗衣粉或肥皂浸洗。知道原因了,就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即可。
带回来的鱼往往经过鱼网捞捕以及在袋子里面相互碰撞。这就非常容易造成体表黏膜受损。应先按照过水的程序把鱼放进缸中后,耐心地等待几天,并且很仔细地观察每一尾鱼。等到鱼都适应新环境和开始进食了,通常过个两三天,再根据鱼的状况决定是否给予药物。
病源有潜伏性,在鱼店的鱼缸中,有的鱼状态很好,有的鱼状态却很差,虽然选择了状态好的鱼,殊不知这些鱼当中可能会有表面健康但实际上已带有病菌的鱼,也可能会有治愈后还带有病菌的鱼。
鱼生病后防卫能力逐渐下降,病鱼的体表分泌大量黏液,细菌和寄生虫滋生,形成水质恶化。因此下药之前及下药之后要不要换水,是靠临场经验,观察力和智能的判断。一般只要过滤系统运作良好,水不混浊,没恶臭味则不必换水可以直接下药,反之则先换水再下药。下药后如果水隔日就有混浊现象,则只好换水,需要用曝气24小时的水。
因为生病的鱼忍受不住再换水所带给它的二度刺激,会使病情更加恶化。所以治病的鱼缸宜大一点、多清洗和更换过滤棉、配备良好的过滤器,使水充分循环,从而维持水质不要恶化,等到鱼的病情稳定可以正常游动后再换水。
高水温也是个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水温的升高要很小心地缓慢进行,根据不同鱼对水温的最高极限,在不超过极限的温度下饲养3-4天,然后再把水温慢慢地降到正常的范围内。在热疗结束以后换水。
换水过程中,如果需要抽出的水量比较大的话,就要在抽出的水量超过缸里水的五分之一后,先加入新水。达到原来水位后再继续抽水、加水。作用是:让水质不要因为抽出太多的原水又马上加入全新的水,造成对鱼黏膜和鱼鳃的刺激,一边抽水一边加水可以让水质缓慢的变化,使鱼慢慢地适应换进去的新水。
(一)病态表现
有时不同的病有相同症状,这就需要根据特殊症状做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1)病鱼精神不振,萎靡,俗称“不现实”,活动量明显减少;
(2)离群躲在角落或扎堆。
(3)尾鳍、背鳍或不伸展,俗称夹尾巴。
(4)食欲不振,不抢食。
(5)体表颜色不鲜艳。
(6)身上出现特殊病变或症状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例如:斑点、烂块、红肿、水肿、充血、瘀血、出血、颜色异常、粘膜增多、粘膜脱落或到处蹭其体表或各鳍、到处钻左右摆动等异常表现。
(7)热带鱼患传染病须具备3个条件:
①病原体: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
②传染途径:被污染的水、用具、水蚤、病鱼等。
③易感动物(鱼):同种鱼大部分同时得了相同的病。
(二)发现病鱼的措施
(1)首先区别是否是传染病,应及时诊断,如不能确诊一律暂时不动或按传染病饲养管理。
(2)发生传染病的鱼群或个体应严格隔离,一切饲养用具都要分开使用。
(3)根据病情发展,可酌情停食或少喂饲料,详细观察其取食及活动情况,在确诊后可以酌情投药。
(4)发病期间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温变化,最好使其恒温,换水尤应慎重。也可酌情淘汰病鱼。
(三)介绍几种常见鱼病
1.白点病 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1)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病。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2)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3)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参考验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参考验方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参考验方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北京动物园治疗此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损失不大。
2.出血性腐烂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体:为细菌。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带菌者,水质恶化立即又发病,死亡率较高,一般为50%左右。
(2)症状: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3)治疗: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90×45×60(厘术)箱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烂掉的鳍需1个月左右才能长好。把患病箱内的水草拔出用清水冲净并用美蓝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美蓝结晶变化即可)15~30分钟。在病鱼箱内投放呋喃西林粉剂(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发病初期也可用0.5%~1%的食盐,亦得到控制。
3.轮虫病 此病为传染性原虫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轮虫,传染途径多为喂水蚤时带进虫体。新鱼虫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鱼,否则易得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一般症状:轮虫在箱内聚成云雾状。鱼浮在水面,在鱼身上、鳃内到处寄生。色体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病鱼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大量死亡。
(2)治疗: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鱼移入新箱,再投些药。治疗的特效药是硫酸铜,90×45×60(厘米)的箱放绿豆大小结晶块即可。水草对硫酸铜特别敏感。要拔掉草再投药。不能用部分换水方法处理,这样反而加速轮虫的大量繁殖,鱼将加速死亡,所以必须全换水与投药同时进行。此外也可用0.5%~1%的浓盐水治疗也有效。
4.水霉病 是霉菌性传染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各种水霉菌。传染途径:水蚤、病鱼。养过2~3年鱼的房屋到处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在鱼没有外伤或鱼体健壮时不发病。反之,即刻可以发病。虽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长(几个月),也不容易根治。在鱼外伤外长出白长毛或白毛缠身。鱼卵更易感染。
(2)治疗: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鱼体健壮。日常操作及捞鱼时要轻巧,不要造成鱼体外伤。用0.5%~1%食盐可以抑制霉菌生长。通风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以及流动的水是最好的预防措施。此外,也可将患鱼捞出,把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取下,在患处涂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疗效。
5.疖疮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和传播途径:病原体为杆菌。传播途径:水蚤,病鱼或工具。热带鱼中有几种易染此病。如二年的虎皮、一年以上的小桃核、红桃核、蔓龙。这类鱼特别易因患此病而死亡。但发病率不算高。自然死亡率不高。
(2)症状:鱼体从肌肉层长出硬泡,有时能流出大量脓血。
(3)治疗:待泡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包者捞出单独治疗。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预防此病应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外伤。
6.烂鳃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病原体为粘球菌,传染途径主要是病鱼。从商店购买鱼易带此病。金鱼、热带鱼都易得此病,不易根治。常常并发肠炎,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鱼即死掉,只有撬开腮盖或解剖后,才能确诊此病。死亡率一般50%~60%,有时高达80%。
(2)症状:腮丝由鲜红变成苍白,由外缘开始靡烂,脱落。腮盖骨内充血,中心骨坏死脱落。腮丝之间粘膜增多,呼吸困难,轻者浮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有的鱼并发肠炎,解剖肠出血,亦有溃烂的斑点。轻者有食欲,重者无食欲。
(3)治疗:个别鱼得病捞出淘汰。如普遍患病,全池洒药,停食4~5天。用红汞治疗,其用量以使水变色即可,能保持3~4天,亦可撒呋喃西林粉剂,浓度为1~2ppm。还可用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90×45×60(厘米)1次用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愈。
7.感冒 非病毒性,没有传染性。由于水温突然变化造成的,倒箱最易造成此病。
(1)症状:鱼倒入新箱很快夹尾,不爱游动,或轻度地左右晃动。有个别鱼沉入箱底而又马上窜上来。若不及时发现治疗,可造成大批死亡。
(2)治疗:掌握水温恒定,停食2~3天,以1%的食盐洒入箱内,一般1~2天即好转。
8.水螅 是一种腔肠小动物,常随鱼虫带入箱内,在水温22~26℃大量繁殖,对成鱼无大害,对幼鱼是天敌。它与鱼争水族箱中氧气及食物。一旦发现很难根除。水螅对鱼虽有害,但可做为中、小学生生物实验的教材。
(1)症状:水螅尖端有吸盘,另一端带有触手的口,吸盘能在玻璃、水草上吸附,身体与触手在水中晃来晃去,争吃喂鱼的饵料。几天之间繁殖满箱,更易传入其他鱼箱。
(2)治疗:特效药为硫酸铜,90×45×60(厘米)箱可放绿豆粒大小结晶块将它们杀死,但对养有水草的箱就不方便了。这种情况在发生初期(数量不太多,可放几捆紫铜丝,3天左右可将它们杀死。紫铜丝可与水族箱中的酸根作用,生成铜的化合物,杀死水螅。目的达到后尽快取出铜丝,过多铜对鱼有毒。
9.鱼虱 是传染性寄生虫病。病原体为鱼虱,途径是在喂鱼虫时常带入鱼虱或有病鱼存在。虫体寄生于鱼体表鳞片缝中吸取营养使鱼逐渐消瘦,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较易治愈。
(1)症状:虫体寄生鱼体表鳞片缝之中。病鱼表现不安,到处蹭。有的虫体被蹭掉,有的蹭不掉。传染较快。如发现几条鱼有虫体,全箱要下药。
(2)治疗:大型鱼,把鱼捞出用镊子镊掉虫体,患处可涂磺胺、呋喃西林粉剂。小型鱼类,绝大部分已得鱼虱,可用1ppm晶体敌百虫液体浸鱼或遍洒鱼箱,高锰酸钾治疗也有效,用量可掌握在水稍变色即可。
10.水鼓病 无传染性。病原体尚不清,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症状:鱼腹鼓大,最初有食欲,后期无食欲。最后浮水面或沉箱底不动。用手挤腹部流出黄色液体,病程较长,最后死亡。无法治疗。
11. 立鳞病 为病毒性传染病,但传染性不大。
(1) 病原体:病毒。诱因是用低于原箱水温的水,直接冲到了鱼体受凉而引起的。
(2) 症状:鱼的鳞片都竖起来,是因为皮下有水肿而引起。严重时鳞片脱落而死。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
(3) 治疗:无特效药。但可用1A3~2A3的海水养浴数日,可恢复健康。也可用抗生素及呋喃林干粉消炎。有一定疗效.
(一)病态表现
有时不同的病有相同症状,这就需要根据特殊症状做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1)病鱼精神不振,萎靡,俗称“不现实”,活动量明显减少;
(2)离群躲在角落或扎堆。
(3)尾鳍、背鳍或不伸展,俗称夹尾巴。
(4)食欲不振,不抢食。
(5)体表颜色不鲜艳。
(6)身上出现特殊病变或症状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例如:斑点、烂块、红肿、水肿、充血、瘀血、出血、颜色异常、粘膜增多、粘膜脱落或到处蹭其体表或各鳍、到处钻左右摆动等异常表现。
(7)热带鱼患传染病须具备3个条件:
①病原体: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
②传染途径:被污染的水、用具、水蚤、病鱼等。
③易感动物(鱼):同种鱼大部分同时得了相同的病。
(二)发现病鱼的措施
(1)首先区别是否是传染病,应及时诊断,如不能确诊一律暂时不动或按传染病饲养管理。
(2)发生传染病的鱼群或个体应严格隔离,一切饲养用具都要分开使用。
(3)根据病情发展,可酌情停食或少喂饲料,详细观察其取食及活动情况,在确诊后可以酌情投药。
(4)发病期间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温变化,最好使其恒温,换水尤应慎重。也可酌情淘汰病鱼。
(三)介绍几种常见鱼病
1.白点病 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1)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病。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2)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3)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参考验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参考验方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参考验方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北京动物园治疗此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损失不大。
2.出血性腐烂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体:为细菌。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带菌者,水质恶化立即又发病,死亡率较高,一般为50%左右。
(2)症状: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3)治疗: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90×45×60(厘术)箱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烂掉的鳍需1个月左右才能长好。把患病箱内的水草拔出用清水冲净并用美蓝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美蓝结晶变化即可)15~30分钟。在病鱼箱内投放呋喃西林粉剂(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发病初期也可用0.5%~1%的食盐,亦得到控制。
3.轮虫病 此病为传染性原虫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轮虫,传染途径多为喂水蚤时带进虫体。新鱼虫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鱼,否则易得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一般症状:轮虫在箱内聚成云雾状。鱼浮在水面,在鱼身上、鳃内到处寄生。色体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病鱼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大量死亡。
(2)治疗: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鱼移入新箱,再投些药。治疗的特效药是硫酸铜,90×45×60(厘米)的箱放绿豆大小结晶块即可。水草对硫酸铜特别敏感。要拔掉草再投药。不能用部分换水方法处理,这样反而加速轮虫的大量繁殖,鱼将加速死亡,所以必须全换水与投药同时进行。此外也可用0.5%~1%的浓盐水治疗也有效。
4.水霉病 是霉菌性传染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各种水霉菌。传染途径:水蚤、病鱼。养过2~3年鱼的房屋到处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在鱼没有外伤或鱼体健壮时不发病。反之,即刻可以发病。虽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长(几个月),也不容易根治。在鱼外伤外长出白长毛或白毛缠身。鱼卵更易感染。
(2)治疗: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鱼体健壮。日常操作及捞鱼时要轻巧,不要造成鱼体外伤。用0.5%~1%食盐可以抑制霉菌生长。通风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以及流动的水是最好的预防措施。此外,也可将患鱼捞出,把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取下,在患处涂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疗效。
5.疖疮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和传播途径:病原体为杆菌。传播途径:水蚤,病鱼或工具。热带鱼中有几种易染此病。如二年的虎皮、一年以上的小桃核、红桃核、蔓龙。这类鱼特别易因患此病而死亡。但发病率不算高。自然死亡率不高。
(2)症状:鱼体从肌肉层长出硬泡,有时能流出大量脓血。
(3)治疗:待泡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包者捞出单独治疗。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预防此病应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外伤。
6.烂鳃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病原体为粘球菌,传染途径主要是病鱼。从商店购买鱼易带此病。金鱼、热带鱼都易得此病,不易根治。常常并发肠炎,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鱼即死掉,只有撬开腮盖或解剖后,才能确诊此病。死亡率一般50%~60%,有时高达80%。
(2)症状:腮丝由鲜红变成苍白,由外缘开始靡烂,脱落。腮盖骨内充血,中心骨坏死脱落。腮丝之间粘膜增多,呼吸困难,轻者浮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有的鱼并发肠炎,解剖肠出血,亦有溃烂的斑点。轻者有食欲,重者无食欲。
(3)治疗:个别鱼得病捞出淘汰。如普遍患病,全池洒药,停食4~5天。用红汞治疗,其用量以使水变色即可,能保持3~4天,亦可撒呋喃西林粉剂,浓度为1~2ppm。还可用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90×45×60(厘米)1次用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愈。
7.感冒 非病毒性,没有传染性。由于水温突然变化造成的,倒箱最易造成此病。
(1)症状:鱼倒入新箱很快夹尾,不爱游动,或轻度地左右晃动。有个别鱼沉入箱底而又马上窜上来。若不及时发现治疗,可造成大批死亡。
(2)治疗:掌握水温恒定,停食2~3天,以1%的食盐洒入箱内,一般1~2天即好转。
8.水螅 是一种腔肠小动物,常随鱼虫带入箱内,在水温22~26℃大量繁殖,对成鱼无大害,对幼鱼是天敌。它与鱼争水族箱中氧气及食物。一旦发现很难根除。水螅对鱼虽有害,但可做为中、小学生生物实验的教材。
(1)症状:水螅尖端有吸盘,另一端带有触手的口,吸盘能在玻璃、水草上吸附,身体与触手在水中晃来晃去,争吃喂鱼的饵料。几天之间繁殖满箱,更易传入其他鱼箱。
(2)治疗:特效药为硫酸铜,90×45×60(厘米)箱可放绿豆粒大小结晶块将它们杀死,但对养有水草的箱就不方便了。这种情况在发生初期(数量不太多,可放几捆紫铜丝,3天左右可将它们杀死。紫铜丝可与水族箱中的酸根作用,生成铜的化合物,杀死水螅。目的达到后尽快取出铜丝,过多铜对鱼有毒。
9.鱼虱 是传染性寄生虫病。病原体为鱼虱,途径是在喂鱼虫时常带入鱼虱或有病鱼存在。虫体寄生于鱼体表鳞片缝中吸取营养使鱼逐渐消瘦,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较易治愈。
(1)症状:虫体寄生鱼体表鳞片缝之中。病鱼表现不安,到处蹭。有的虫体被蹭掉,有的蹭不掉。传染较快。如发现几条鱼有虫体,全箱要下药。
(2)治疗:大型鱼,把鱼捞出用镊子镊掉虫体,患处可涂磺胺、呋喃西林粉剂。小型鱼类,绝大部分已得鱼虱,可用1ppm晶体敌百虫液体浸鱼或遍洒鱼箱,高锰酸钾治疗也有效,用量可掌握在水稍变色即可。
10.水鼓病 无传染性。病原体尚不清,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症状:鱼腹鼓大,最初有食欲,后期无食欲。最后浮水面或沉箱底不动。用手挤腹部流出黄色液体,病程较长,最后死亡。无法治疗。
11. 立鳞病 为病毒性传染病,但传染性不大。
(1) 病原体:病毒。诱因是用低于原箱水温的水,直接冲到了鱼体受凉而引起的。
(2) 症状:鱼的鳞片都竖起来,是因为皮下有水肿而引起。严重时鳞片脱落而死。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
(3) 治疗:无特效药。但可用1A3~2A3的海水养浴数日,可恢复健康。也可用抗生素及呋喃林干粉消炎。有一定疗效。
听你这么一说呀,我看你的鱼缸里是感染上了病毒,别看你的招财鱼没事,其实已经有病毒侵入了,你首先将全部鱼只用高锰酸钾杀杀毒,鱼缸内的颜色变成淡红色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放的太多高锰酸钾要不会毒死的,泡上二个小时,然后用双氧水还原,过滤上二个小时以后,你把水位降到原先缸里的一半,只要鱼可以立起身来游动就行。最后放入160万的青霉素,不过这要看你的缸有多大了,1米的就放10只或15只,再大的就多放10只,把水温提到30度,加大含氧量,泡上三天,换去一半的水,如果见好就不用再放药了,不太好的话就加大药量,药量够的话,肿眼第三天就明显的看见好多了。也许你看到我说的药量会很吃惊,没事的,我的鱼眼肿了都 是这样好了的包括罗汉鱼,红龙鱼,没事的,祝你成功!!!
鱼病防治第一篇
鱼病与水质管理
鱼融水
病菌侵入鱼体的途径无外乎通过鱼的鳃部、皮肤、口吻及肠胃。鳃部的细胞结构较为松软而脆弱,时刻都在呼吸滤水,所以鳃部很容易患病。皮肤直接接触有菌水体、摩擦物体受伤后感染。口吻啃咬食物和物体受伤后感染。肠胃是每天都吃,免不了会吃下不洁净或有污染的食物。这些部位直接与水和食物接触。那么如果做到水中、食物中没有病菌和病毒,这些部位就不会受感染,就能保证鱼不生病。所以保证水中没有有害病菌病毒是鱼不生病的关键。
所以预防鱼生病的根本大法是:注意缸内水质不受外来水、用具、新鱼、食物等的感染。即:换入的新水要晾晒,盛水器具要常洗、常消毒,新来的鱼要过水、消毒,捞鱼和鱼虫的网要常洗、常消毒,鱼虫要洗净、消毒------。一句话:采取一切办法,保持缸中的水不受外来物及外来鱼的传染。记住一个关键词:“干燥”,一切用具用完后要尽快谅干,最好是晒干,干燥就能使各种病菌消亡,潮湿就会滋生病菌。另外,保持有规律地换水,使水自身不滋生病菌。
鱼生病的原因还有如下这些:1.长期不换水,不清洗滤材,腐殖质过多。2.养殖密度过大。3.天气突变,气压过低。4.浮游生物过多和鱼相互争夺氧气。5 .水温骤变温差达到5摄氏度,鱼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发病。换水、清缸、捞鱼时,产生内、外伤。6 .饵料投喂不定时、定质、定量、定位,造成营养不良。7 .水中的氧气过度饱和、自来水在烈日下直接照射后立即放鱼等,是水中产生气泡。8 .农药中毒,对花盆喷药治虫、使用灭蚊、蝇药物时没有移开鱼缸,或未加盖,农药掉进鱼缸。9 .缺乏用药常识,在鱼病治疗期间用药不当等。10 .清洗过滤棉时,用清水漂洗,切不可用洗衣粉或肥皂浸洗。知道原因了,就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即可。
带回来的鱼往往经过鱼网捞捕以及在袋子里面相互碰撞。这就非常容易造成体表黏膜受损。应先按照过水的程序把鱼放进缸中后,耐心地等待几天,并且很仔细地观察每一尾鱼。等到鱼都适应新环境和开始进食了,通常过个两三天,再根据鱼的状况决定是否给予药物。
病源有潜伏性,在鱼店的鱼缸中,有的鱼状态很好,有的鱼状态却很差,虽然选择了状态好的鱼,殊不知这些鱼当中可能会有表面健康但实际上已带有病菌的鱼,也可能会有治愈后还带有病菌的鱼。
鱼生病后防卫能力逐渐下降,病鱼的体表分泌大量黏液,细菌和寄生虫滋生,形成水质恶化。因此下药之前及下药之后要不要换水,是靠临场经验,观察力和智能的判断。一般只要过滤系统运作良好,水不混浊,没恶臭味则不必换水可以直接下药,反之则先换水再下药。下药后如果水隔日就有混浊现象,则只好换水,需要用曝气24小时的水。
因为生病的鱼忍受不住再换水所带给它的二度刺激,会使病情更加恶化。所以治病的鱼缸宜大一点、多清洗和更换过滤棉、配备良好的过滤器,使水充分循环,从而维持水质不要恶化,等到鱼的病情稳定可以正常游动后再换水。
高水温也是个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水温的升高要很小心地缓慢进行,根据不同鱼对水温的最高极限,在不超过极限的温度下饲养3-4天,然后再把水温慢慢地降到正常的范围内。在热疗结束以后换水。
换水过程中,如果需要抽出的水量比较大的话,就要在抽出的水量超过缸里水的五分之一后,先加入新水。达到原来水位后再继续抽水、加水。作用是:让水质不要因为抽出太多的原水又马上加入全新的水,造成对鱼黏膜和鱼鳃的刺激,一边抽水一边加水可以让水质缓慢的变化,使鱼慢慢地适应换进去的新水。
这原因很明显是细菌感染引起的。
眼睛鼓的很大,尾部和顶鳍发白这是初期症状,后期就会溃烂!
治疗的方法:杀菌+防止溃烂 具体为:特灭菌(甲基兰也可以鱼市都有)药浴3天,每天换水1次。之后用日本黄粉 浸泡2天(买不到可以用盐巴)
(庆大和青霉素虽然好,但是药效太短了 基本没什么用。)
这样就会治疗好!并不是什么很难治疗的病!
我是开鱼场的这是经验之谈,喜欢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