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在形成原因、覆盖地区以及意义方面各有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一、两者形成原因不同
1、蓄满产流是因降水使土壤包气带和饱水带基本饱和而产生径流的方式,是降雨径流的产流方式之一。在降雨量较充沛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地下潜水位较高,土壤前期含水量大,由于一次降雨量大,历时长,降水满足植物截留、入渗、填洼损失后,损失不再随降雨延续而显著增加,土壤基本饱和而产生。
2、超渗产流的形成过程是大范围降雨、植物截留、填洼、雨期蒸发及下渗等几个过程组合形成的发展过程。
二、两者出现的地区不同
1、蓄满产流多在降雨量较充沛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及地下潜水位较高的地区出现。蓄满产流往往不能在山区流域上普遍实现,在平原区则容易发生。在土层较薄的坡脚,由于饱和坡面流的存在也多出现蓄满产流。总之降水在满足田间持水量之后,所有的降水都产流。
2、超渗产流是发生在包气带上界面(地面)的产流机制。通常出现在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但是如果降雨量小地下水埋藏很深,包气带可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降雨过程中下渗的雨量不易使整个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只有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时才会产生地面径流。
三、两者带来的影响不同
1、蓄满产流这一概念是基于江南河网化地区具体情况提出的,它对产流理论和降雨径流形成规律的探索,雨洪预报方法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蓄满产流能帮助降雨径流的流动、发展。蓄满产流在土壤孔隙被水分填充满后,土壤不能再吸水,所以能使土壤快速达到饱和。
2、超渗产流在干旱以及半干旱地区的作用很大。它在土壤干燥时,下渗能力强,外界水分渗入土壤的速度较快。超渗产流能在产流过程中,雨水不断下渗,下渗锋面不断下移,对土地达到水分饱和也有积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蓄满产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渗产流
这两者是有区别的,我的理解就是,蓄满产流是在土壤孔隙被水分填充满后,土壤不能再吸水而产生的径流,而超渗产流则是降雨强度较大,或者是说外界水分渗入土壤的速度较快,而土壤自己的吸收能力还未能与此平衡,水分不能被快速吸收所以会产生超渗径流。自是个人理解哦,欢迎指教。
以我的理解,从字面上,超渗产流也就是超过了地面土壤的渗透能力产生的径流,即降雨强度大于土壤的下渗能力产生径流,而蓄满产流也就是土壤中的空隙被水填满也就是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而产生的径流。
都是 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