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认为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方内陆,属于温带草原气候,因此这决定了人们要靠发展畜牧业来维持生存,因此形成了适应"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的文化,蒙古包就是例子.
2.中华文明的特点是什么?我们通过什么了解中华文明的轨迹?
-------------------------------------------------
产生在农耕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兼容各民族的文化.
通过阅读,与他人交流,在网络电视上获取信息,甚至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小玩意儿......
3.什么叫第一手资料,什么叫第二手资料?请举例说明。
------------------------------------------------------
所谓第一手资料就是事件的亲历者或目击者对某个事件的直接记录,第二手资料就是记录人根据他人的讲述或记录来记录下来的东西.比如说,我今天对我的所作所为写了一篇日记,这是第一手资料;我的朋友看了我的日记后再讲给人家听,他讲述的内容就是第二手资料.
1内蒙古的气候
内蒙古属于典型的大陆性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当自治区南部早已是春风送暖、芳草萋萋的阳春之际,北端却依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年平均日照时数除大兴安岭山地外,均大于1700小时,西部地区长达3400小时。年降雨量100mm—500mm,从东向西递减。
春季多风是内蒙古气候的一个特征,年平均风速3米/秒以上。
夏季气候凉爽宜人,适合避暑。高温(35°C左右)天气持续一周。
冬季月平均温度在零度以上,1月份最为寒冷,北部平均温度在-30°C以下。气温变化剧烈,冷暖悬殊甚大,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2 一、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起源,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
二、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起源,具有鲜明的多元起源、多区域不平衡发展的特点。
三、中国的农业从起源时期起南北不同,最近10余年的考古发现证明南北农业起源均可追溯至距今万年左右,与世界农业起源最早的各地区大体同步。
四、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萌芽,可追溯至距今5000余年以前,在距今5000年至4000年这一个千年纪,考古学界称为「古文化古国」,我称之为「王朝前古国」。这个历史时期,在考古学上大体相当龙山文化期向青铜器时代过渡;在社会发展方面,是从无阶级社会向有阶级社会过渡;在文化发展方面,是从无文字向有文字文明过渡;在国家和民族发展方面,是从部落联盟向国家和民族形成过渡;在中国文献记载方面,是从黄帝至尧舜的五帝向夏商周过渡。因而,我所说的「王朝前古国」时期,是王朝前夜、文明初曙、国家雏型从萌芽至发展的漫长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时代。
五、中华文化的发展在不同区域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导致了不同区域间的互补关系,是中华文化产生汇聚和向一体发展的动力因素。
六、中华文化的发展延绵不绝,连续而未有中断,与其他任何古老的文明相比都是不同的。但,中华文化又是兼容并蓄的,是一种「和合」的文化,故其「内聚」和「外兼」是对立统一体。正因为中华文化的这些特性造就中华文化的丰富与长久生命力,也是中华民族结构形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原因。
3第一手资料就是持资料的人是最先接触该资料的,而且具有高度保密性。第二手资料,也就经过转手的资料,知情人多,远不如第一手资料宝贵,也不具保密性。二手资料是经过其他媒介传递过来的,是一手资料之后的参物 如新闻报道与现场直播
这貌似初二下学期的后几章的地理!
我不是浙教版的,不要问我
2.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起源,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
3.第一手资料就是持资料的人是最先接触该资料的,而且具有高度保密性。第二手资料,也就经过转手的资料,知情人多,远不如第一手资料宝贵,也不具保密性。二手资料是经过其他媒介传递过来的,是一手资料之后的参物
这是初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