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时期,人们不只有姓,还有氏,秦始皇是赢姓赵氏,所以可以叫做嬴政,也可以叫做赵政;秦国先,前秦后。
1、姓氏
远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徽示,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标志。
姓氏合二为一,是秦汉时才开始的。溯嬴姓渊源,颛顼高阳氏之孙皋陶(八恺之庭坚),皋陶生于山西洪洞(一说曲阜),舜因而赐以嬴姓。
造父因功被周穆王封到赵城后,以邑为氏,这是嬴姓赵氏由来。周孝王时造父的侄孙秦非子因功封于犬丘,为之后秦国始祖。
2、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3、秦国
秦国(前770年—前207年),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即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天水)之地 。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大国的基础。
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秦并巴国和蜀国。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
4、前秦
前秦(公元350年—394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公元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共历六主,享国四十四年。
氐族将领苻洪在石虎去世后投降东晋,在后赵内讧时意图夺下关中,但遭人毒死。公元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东晋断绝。
东晋屡次派褚裒、殷浩、桓温等率军伐之,苻健都成功抵御,国势渐固。苻生继立,他淫杀无度,苻坚杀而代之。苻坚崇尚儒学,奖励文教。由王猛辅政,得以集权中央,经济提升,国势大盛,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前秦强盛后,苻坚有意一统天下。
当时前燕混乱,公元369年慕容垂投奔前秦。苻坚趁势派王猛、慕容垂率军于隔年成功灭燕,取得关东地区。
370年,前秦灭前燕,擒慕容暐。371年,灭仇池氐杨氏。373年,西南夷邛、筰、夜郎皆归附于秦。公元376年,灭前凉。同年,进兵灭代。前秦统一北方。
东北、西域各国都遣使和前秦建立关系,只有东南一隅的东晋与他对峙,当时朝鲜半岛由高句丽、百济、新罗割据,都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及高车,西有吐谷浑及白兰。
盛时疆域东起朝鲜,西抵葱岭,南并川蜀,北逾阴山,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
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
扩展资料:
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嬴姓赵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前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国
司马迁谈到秦始皇的姓氏,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姓嬴,见于《史记。秦本纪》。司马迁引用周孝王的话,说:“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 接着,司马迁又说:“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司马迁在《秦本纪》中叙述了秦的世系,包括秦始皇、二世和子婴之后,总结说:“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第二个姓赵,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综上所述,说秦始皇姓嬴,是论其总根;说秦始皇姓赵,是指其支系。这几种说法都出自太史公,都有充分根据,都是对的,不能说哪个是错误的。但是在《通志·氏族略》中却注视着先秦时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所以古时历史学家如司马迁、班固等著正史时,严格按照先秦时代(包括秦朝)的贵族姓氏制度,只称呼秦始皇为赵政,而无嬴政一说。
秦国(公元前207年,秦国灭亡于秦末农民战争。)为先。前秦(351~394),
嬴政,原赵政,登基成为秦王后称为秦王政,后扫清六合,一统天下,改为嬴政,称秦始皇。
秦国在前,前秦在后。
前秦(351~394),国号大秦,史称前秦,别称苻秦。十六国时期16国之一,历六主,共四十四年。氐族苻健所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盛时疆域东至大海,西抵葱岭,南控江淮,北极大漠,东南以淮﹑汉与东晋为界。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正如孙功达《氐族研究》所言,是“最早尝试由少数民族来统一全国”的历史政权。前秦是十六国时期诸国中汉化最深的国家,而其发动淝水之战也是十六国历史时期最著名和最具争议性的战争。
秦国君主以嬴为姓、以赵为氏,这是历代史籍和正统史书记载的事情,也是经过历代姓氏学家、历史学者以及国学大家后确认的事实和史实。
秦始皇名为赵政,原因很简单,因为秦国三十多位君主全部是赵-家-人!秦国公室就是赵氏家族,始皇帝能不叫赵政吗?
至于嬴姓,那是因为周朝那个年代的的姓氏文化就是姓氏并存,人们既有姓又有氏。嬴就是秦国公室的姓(古姓),而古姓是不能出现在男子名字里的,所以把秦始皇叫成“嬴政”只能表明你不懂古姓氏文化。
至于“前秦”,名为前其实是后,那只是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时氐族在北方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跟南方的东晋王朝打了一个“淝水之战”,惨败后没几年就垮了。他名字里的这个“前”只是相对于其它冒用“秦”为国号的小政权而言的,并不是针对真正的秦国秦朝。
秦国国君为嬴姓,秦始皇的名字叫赵政!这是非常正确的。
在现代人看来,姓嬴的同时却名叫“赵政”,明明是矛盾的,为什么在历史上却是事实?那是因为今天的人不懂周秦时代的姓氏文化和宗族制度。
周秦时代的姓氏制度,是基于当时社会的发展进程而形成的,在这里,很难几句话给普通记者做一个清晰详尽的科普,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在这里只要知道在两周时期,姓和氏是分立的但又又有联系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氏是姓的再生事物,一个人肯定要有姓,因为以前的“姓”只是部族名称,嬴姓其实就是嬴部族,这是今天很多人不熟的事情,因为部族在汉族人看来已经是很久远以前的事,是很古老的历史了,从来没有想过每个部族还有正式的名字,更没有想到过这个名字才是真正的姓。现代人熟知的姓实际是意义转变过了的姓,与曾经的部族文化已经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今天的姓是周秦时代的“氏”。各部族因为人口发展增多后分化出了很多家庭,每个家庭给自己取的名号或社会上对某个家族的习惯称谓就是氏。而到春秋时期人们才逐渐在个人名之前加上家族名(即“氏+名”)以标明出身,形成了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人名模式。
周代是中国已知最早建立完整宗法制度和礼教制度的时期,很多东西直至今天仍然在发 挥作用。
现代我们结合实际看秦国的的姓和氏: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秦国姓嬴”,但八成以上的人只是想当然以为这就是代表秦国国君都叫“嬴某某”而不知道“秦国姓嬴”的本意只是指“秦国源自嬴部族”。至于秦国的国君应该叫什么,那就必须谈到秦国的氏。秦国的氏是“赵”,所以按“氏+名”的模式称呼秦国的国君那就都是“赵某某",秦始皇的“赵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