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字如何解释?

2024-11-18 22:36:2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禅】 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师禅与佛祖禅的区别。言思维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言静虑者是依体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讲的参禅。虚灵宁静,把外缘(外在事物)都摒(bing)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观自身(非肉身)即是"禅"。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禅的定义:禅那,汉译静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

回答(2):

禅,本义为“向祖宗大力推荐非血统的帝位继承者”,组成词语有“封禅”、“禅让”等。“禅让”这一奇特的袭位制度实行于我国上古五帝时代(2337 BC-2110 BC)。禅又为古印度梵语的汉语译音词“禅那”的简称,具体说是巴利语 Jhāna 的音译,梵语 Dhyāna 的简称,汉语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原出自《奥义书》,为印度教术语,为“六支瑜伽”的第三支、“八支瑜伽”的第七支,是修习瑜伽的高级阶段。后为佛教所吸收,为“三无漏学”与“六度”之一,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