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微笑面对失败的名人的事例吗?

2024-10-30 18:54: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桑兰

桑兰在面对人生中如此重大的变故时表现出来的乐观使人们为之感动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17岁的中国体操队队员桑兰成了全世界关注的人。 

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这个笑容甜美的姑娘来自浙江宁波,1993年进入国家队,个性温顺,但在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因为她的坚强、乐观,美国院方称她为“伟大的中国人民光辉形象”,而那么多美国普通人去看她,并不只是因为她受伤了,而是为她的精神所感染。

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看望桑兰时说:“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都知道这位勇敢的女孩的事。”美国总统克林顿、前总统卡特和里根都曾给桑兰写过信,赞扬她面对悲剧时表现出来的勇气。

桑兰与“超人”会面的经过在美国ABC电视台播出,这个电视台50年来只采访过两个中国人,一个是邓小平,一个是桑兰。桑兰还如愿以偿地见到了自己的偶像里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席琳-迪翁。她的监护人说:“她太可爱了,像我们这些在她身边的人都愿意去帮助她……”

2、霍金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3、巴雷尼

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

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

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

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4、乔治·费多

年轻的时候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剧作家,他开始的作品总是得不到剧团的赏识,就连一些不知名的小剧场也不愿意排演他的剧本。面对一次次的失利,乔治·费多始终保持着微笑,拿着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继续寻找下一个合作剧团。

令乔治·费多兴奋的是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有一家小剧场同意排演他的喜剧。然而,观众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剧作者,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只是低廉的门票才保证了一半以上的上座率。演出开始了,观众们面对糟糕透顶的剧本,毫无表情的演出,不时发出刺耳的聒噪。

到演出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喝倒彩声此起彼伏,远远盖过了演员的声音。演出结束后,观众叫骂着摇着头不满地散去,空旷的剧场只留下羞愧难当的乔治·费多。

垂头丧气的乔治·费多,瘫软在舞台上,几乎丧失了继续创作的信心。坚强的乔治·费多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继续开始新的创作。

乔治·费多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滑稽喜剧,作为法国着名的戏剧家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热爱,尤其他的代表作《马克西姆家的姑娘》,更是在整个法国引起了强烈轰动。《马克西姆家的姑娘》的上演,引发了滑稽喜剧的热潮。

5、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不止因为他是举世闻名的物理大师,《相对论》的提出,对增进人类宇宙思惟上做出卓越贡献,更因为他那种天真、活泼、幽默、顽皮的一面,一位伸着舌头拍照的老顽童。

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脑袋神奇,被喻科学家中的科学家的科学巨人,求学的经历,一点也不神奇,四、五岁还不太会说话,喜欢静静的坐着,常常发呆,父母一度以为他有智能障碍。 

小学的成绩表现,果真一如预言的糟透了,除了数学卓越之外,其它都很差,是班上永远的最后一名,老师甚至对家长直言:做什么都一样,反正你的孩子将一事无成,朽木终于被退学,连中学毕业证书都没拿到。 

爱因斯终究还是成功了,历经许许多多的波折,他进了瑞士苏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成功的两个关键是叔叔的慧眼与父母的充分信任,他对数理愈来愈有兴趣,愈解愈有成就感,他的父母坚信儿子一定会成功,让一个曾被当成弱智的孩子,开展出光明的人生新旅程。

回答(2):

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一生中有许多重大发现。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经历过多少艰难挫折以至失败呢。他小时曾经被认为是笨小孩。后来,在很长时间里也没有人发现他身上有天才的影子。他是经历了数不清挫折和失败之后才成为大科学家的。他为什么成功?因为他微笑着把失败当做成功的“垫脚石”。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应该享受失败,感谢失败,树立信心,迎接成功。
霍金的故事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回答(3):

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曾做过数百次危险的实验,这期间他遇到许多令人沮丧的失败和生命的考验。在一次试验中,实验室爆炸,他的弟弟和四名助手当场被炸死,但他没有退缩,伤未痊愈就又一次投入危险的实验中。一次次的失败与打击,都没能打倒他。他的成功就是在不断地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来的过程中实现的。

回答(4):

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就被贬到黄州。换作常人,初到贬所,一定是愁眉不展,一定感觉到寂寞无助,但苏轼不然,无论到哪里,无论境遇如何,他都能看到希望,他都能乐观地面对,他都能随遇而安。
就是在这个被贬之地——黄州,苏轼安然而居,开垦“东坡”自耕,从而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个传奇的“苏东坡”,为后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

回答(5):

到qq群上问,百度知道里会有几个人看到这个问题?